第十七章经络腧穴现代研究
2、循经性皮肤血管神经性反应 红线、白线、丘疹等----循经性皮肤显
痕
7
循心包经炎性线状表皮痣(先天)1954 8
9
循肾经的线状苔藓
10
二、经络的客观检测 (Detection of Channels)
经络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呢?
11
二、经络的客观检测 (Detection of Channels)
PSC)
▪ 1、概念:指沿经络路线出现的感觉传导现 象,是最为常见的经络现象,通常在针刺、 脉冲电、按压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产生。
▪ 2、循经感传现象基本特征
4
循经感传现象的基本特征:
(1)循经性 :经络现象的首要条件。 (2)双向传导 (3)回流性:感传最奇特的现象之一。 (4)慢速传导:10cm/s左右 (5)可阻性 (6)感传线宽度粗细不匀:四肢细,头面胸腹宽 (7)感觉性质多样 (8)趋病性 (9)效应性
第十七章 经络腧穴现代研究
Modern Research on Channels & Acupoints
1
第一节 经络现代研究
一、经络现象 二、经络检测 三、经络---脏腑相关 四、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2
一、经络现象
▪ (一)循经感传现象 ▪ (二)循经性感觉障碍现象 ▪ (三)可见的经络现象
3
(一)循经感传现象 (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channels,
25
四、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 二重反射假说 ▪ 二重反射假说的基本观点是:①经络循行线上的
组织存在着相对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其分布可 能有特殊的构型。②经络循行线上的皮肤、皮下 组织和血管周围有相对丰富的神经丛(网),主要由 交感肾上腺素能、胆碱能纤维和传入神经所组成, 这些游离的神经末梢可以相互发生影响。
22
四、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 中枢兴奋扩散说 1、幻肢存在感传 2、气功可诱发感传 3、颅内病变患者可自发感传 4、感传以皮层感觉功能为基础 5、杰克逊癫痫与感传相似 “感在中枢,传也在中枢”
23
四、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 外周动因激发说 1、感传可伴形态学改变 2、感传可被阻滞 3、感传线与已知结构不同 4、在体表感觉缺失区感传会改变 5、感传可干扰第一体感区 “传在外周,感在中枢”
Impedance (“良导点” “良导络”) ▪ 80~100KΩ vs 600KΩ
13
二、经络的客观检测 (Detection of Channels)
▪ 低频声信号(低频机械振动波)检测 ▪ 经络的传声速度约为每秒10米左右 ▪ 经络输声疗法
14
二、经络的客观检测 (Detection of Channels)
2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 二重反射假说
▪ ③针刺时,由于局部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些酶化 学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即可引起局部短反 射,通过神经丛(网)的相互作用,一个局部短反射 的效应即可成为引起另一个短反射的动因。如 此相继触发,向一定的方向推进,从而引起了循 经出现的各种经络现象。④在一系列局部短反 射相继激发的过程中,每一个反射环节所引起的 兴奋,通过传入神经进入中枢,上升为意识。这 些局部短反射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上相应接通, 就形成了经络在大脑皮层的投影图。
▪ 红外辐射成像:循经高温带或低温带
15
红外热成像在医学上的应用
16
二、经络的客观检测 (Detection of Channels)
▪ 体表超微弱发光检测( Ultra-weak Chemiluminesence Detection
▪ 人体经穴能发出较强冷光
17
二、经络的客观检测 (Detection of Channels)
24
四、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 二重反射假说 ▪ 1977年有人提出了经络实质的二重反射假说。这
一假说认为,针刺穴位,一方面可以通过中枢神经 系统引起通常的反射效应,即长反射,另一方面,由 于局部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些酶化学物质作用于 游离神经末梢,引起一系列的局部短反射,从而引 起了循经出现的各种经络现象。
5
(二)循经性感觉障碍现象
▪ 指沿经络路线自发出现的麻木、痛敏、 异常感觉等感觉障碍现象,以循经性 麻痛最为多见
▪ Head痛敏带(zones of hyperalgesia) 与循经性麻痛带
▪ 循经性麻痛带与脏腑病变关系
6
(三)可见的经络现象
1、循经性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 Neurodermatitis 扁平苔藓 Lichen Planus
27
四、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 二重反射假说 ▪ ⑤在经络循行线上,以神经和血管为基础的局部
短反射的效应可以认为是一种比较古老、比较 低级的外周整合系统,是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 一种比较原始的机能。 ▪ 二重反射假说可以较完满地解释针刺穴位时出 现的反射效应和各种循经出现的经络现象。
28
四、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 轴索反射接力联动假说 ▪ 轴索的反射接力联动假说认为:穴位中的感觉神
经末梢受到各种形式的刺激发生兴奋, 神经冲 动即传导至该轴索分支的分岔处,然后返转逆向, 沿其另一分支传向皮肤,在此分枝的终末处释放 出扩血管的或其他的效应物质,使皮肤的小动脉 扩张,使微血管的通透性提高,使接近此分支终 末的肥大细胞处于活跃状态。
▪ 钙测定 ▪ 经穴钙富集现象
18
三、经络-脏腑相关
▪ (一)脏腑病变在经络的反应 ▪ (二)经络对脏腑的调治
19
(三)经络-脏腑相关
▪ 脏腑病变在经络的反应:主要表现为 经络路线的感觉、组织形态和生物物 理特性等方面的改变
▪ 牵涉痛:内脏病变可引起体表某一部 分发生疼痛或感觉过敏
20
四、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 (一)皮肤电阻检测 ▪ (二)放射性核素示踪 ▪ (三)低频声信号检测 ▪ (四)红外辐射成像 ▪ (五)体表超微弱发光检测 ▪ (六)钙测定
12
二、经络的客观检测 (Detection of Channels)
▪ (一)皮肤电阻检测 ▪ 经络低电阻特性Lower Surface Electrical
已知结构及其已知功能的调控系统 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或几种已知结 构共同参与的未知的综合功能的调控 系统 未知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的调控系 统
21
四、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 脉管说 ▪ 《阴阳十一脉灸经》:齿脉、耳脉、肩脉、
胃脉 ▪ 《足臂十一脉灸经》:结合足臂和阴阳属
性命名 ▪ 经脉循行与血管走行路线 ▪ “刺络” “脉刺” “窦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