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案例三十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有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导游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演变。

1、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制度(1949-1978年)
1949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天际公布人民币汇率。

以后,上海、
广州在中央统一管理下以天津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物价状况,公布各自的汇率。

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一直钉住一揽子货币。

2、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年)
(1)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

1981年-1984年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和非贸易公开牌价的双重汇率制度。

1985年1月1日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汇率为1美元折合2.8元人民币。

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并轨。

(2)根据内外物价变化调整官方汇率。

1985-1990年期间,我国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多次调整汇率至1990年11月17日的1美元折合5.22人民币。

(3)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

1980年起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实行外汇调剂制度,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开办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业务,形成了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

从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实行汇率有管理的浮动,1993年底调至1美元折合5.8元人民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
(1)自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汇率。

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二次并轨。

(2)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为维护地区经济与金融稳定,以大国负责任的姿态,保持人民币汇率坚挺,从而也使中国的汇率实质上形成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币汇率至1美元折合8.7 元人民币。

(3)2005年7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至此人民币汇率进入稳中有升的态势,并且2007年人民币汇率更是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至2007年9月13日已达到1美元折合7.516元人民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