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课型新授课课时2备课时间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理解数列的前n 项和与n a 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列知识的感受及理解运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 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难点理解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复习引入] 数列及有关定义 Ⅱ.讲授新课 数列的表示方法1、 通项公式法: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图象法3、 递推公式法知识都来源于实践,最后还要应用于生活用其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观察钢管堆放示意图,寻其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模型一:自上而下:第1层钢管数为4;即:1↔4=1+3 第2层钢管数为5;即:2↔5=2+3 第3层钢管数为6;即:3↔6=3+3 第4层钢管数为7;即:4↔7=4+3 第5层钢管数为8;即:5↔8=5+3 第6层钢管数为9;即:6↔9=6+3 第7层钢管数为10;即:7↔10=7+3若用n a 表示钢管数,n 表示层数,则可得出每一层的钢管数为一数列,且1(3+=n a n ≤n ≤7)运用每一层的钢筋数与其层数之间的对应规律建立了数列模型,运用这一关系,会很快捷地求出每一层的钢管数这会给我们的统计与计算带来很多方便。
让同学们继续看此图片,是否还有其他规律可循?(启发学生寻找规律) 模型二:上下层之间的关系自上而下每一层的钢管数都比上一层钢管数多1。
即41=a ;114512+=+==a a ;115623+=+==a a依此类推:11+=-n n a a (2≤n ≤7)对于上述所求关系,若知其第1项,即可求出其他项,看来,这一关系也较为重要。
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n 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如下数字排列的一个数列:3,5,8,13,21,34,55,89 递推公式为:)83(,5,32121≤≤+===--n a a a a a n n n数列可看作特殊的函数,其表示也应与函数的表示法有联系,首先请学生回忆函数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相对于列表法表示一个函数,数列有这样的表示法:用表示第一项,用 表示第一项,……,用表示第项,依次写出成为4、列表法.简记为.例3 设数列{}n a 满足11111(1).nn a a n a -=⎧⎪⎨=+>⎪⎩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
例4已知21=a ,n n a a 21=+ 写出前5项,并猜想n a .Ⅲ.课堂练习课本P36练习2[补充练习]1.根据各个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写出它的前五项,并归纳出通项公式 (1) 1a =0, 1+n a =n a +(2n -1) (n ∈N); (2) 1a =1, 1+n a =22+n na a (n ∈N);(3) 1a =3, 1+n a =3n a -2 (n ∈N).Ⅳ.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递推公式及其用法;2.通项公式反映的是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而递推公式反映的是相邻两项(或n项)之间的关系.Ⅴ.课后作业习题2。
1A 组的第4、6题 教学反思课题§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备课时间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研究 的最值;过程与方法经历公式应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
重点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难点 灵活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首先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主要内容: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1n n a a n S += 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2)1(1d n n na S n -+= Ⅱ.讲授新课探究:——课本P51的探究活动 结论: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n S pn qn r =++,其中p 、q 、r 为常数,且0p ≠,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由2n S pn qn r =++,得11S a p q r ==++当2n ≥时1n n n a S S -=-=22()[(1)(1)]pn qn r p n q n r ++--+-+=2()pn p q -+1[2()][2(1)()]n n d a a pn p q p n p q -∴=-=-+---+=2p对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2)1(1d n n na S n -+=可化成式子: n )2d a (n 2d S 12n -+=,当d ≠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范例讲解]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课本P51的例4 解略课题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备课时间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掌握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和通过函数图象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获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重点 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教材P84互联网的收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50x x -< (1)2.讲授新课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象250x x -<这样,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2)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250x x -<的解集怎样求不等式(1)的解集呢? 探究:(1)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的零点的关系: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的零点。
(2)观察图象,获得解集画出二次函数25y x x =-的图象,如图,观察函数图象,可知: 当 x<0,或x>5时,函数图象位于x 轴上方,此时,y>0,即250x x ->;当0<x<5时,函数图象位于x 轴下方,此时,y<0,即250x x -<;所以,不等式250x x -<的解集是{}|05x x <<,从而解决了本节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3)探究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任意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总可以化为以下两种形式:220,(0)0,(0)ax bx c a ax bx c a ++>>++<>或一般地,怎样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c bx ax ++2>0与c bx ax ++2<0的解集呢? 组织讨论,总结讨论结果:(l )抛物线 =y c bx ax ++2(a> 0)与 x 轴的相关位置,分为三种情况,这可以由一元二次方程 c bx ax ++2=0的判别式ac b 42-=∆三种取值情况(Δ> 0,Δ=0,Δ<0)来确定.因此,要分二种情况讨论 (2)a<0可以转化为a>0分Δ>O ,Δ=0,Δ<0三种情况,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c bx ax ++2>0与c bx ax ++2<0的解集一元二次不等式()00022≠<++>++a c bx ax c bx ax 或的解集: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根为2121x x x x ≤且、,ac b 42-=∆,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86页的表格)0>∆0=∆0<∆二次函数c bx ax y ++=2(0>a )的图象c bx ax y ++=2c bx ax y ++=2c bx ax y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002>=++a c bx ax有两相异实根 )(,2121x x x x < 有两相等实根ab x x 221-==无实根 的解集)0(02>>++a c bx ax{}21x x x x x ><或 ⎭⎬⎫⎩⎨⎧-≠a b x x 2R 的解集)0(02><++a c bx ax{}21x x x x <<∅∅[范例讲解]例2 (课本第87页)求不等式01442>+-x x 的解集. 解:因为210144,0212===+-=∆x x x x 的解是方程.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1.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课本第86页的表格2.讲授新课[范例讲解]例1某种牌号的汽车在水泥路面上的刹车距离s m 和汽车的速度 x km/h 有如下的关系:21120180s x x =+ 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测得这种车的刹车距离大于39.5m ,那么这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是多少?(精确到0.01km/h )解:设这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至少为x km/h ,根据题意,我们得到21139.520180x x +> 移项整理得:2971100x x +->显然 0>V ,方程2971100x x +-=有两个实数根,即1288.94,79.94x x ≈-≈。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88.94,79.94x x x <->或在这个实际问题中,x>0,所以这辆汽车刹车前的车速至少为79.94km/h.例4、一个汽车制造厂引进了一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这条流水线生产的摩托车数量x (辆)与创造的价值y (元)之间有如下的关系:22220y x x =-+若这家工厂希望在一个星期内利用这条流水线创收6000元以上,那么它在一个星期内大约应该生产多少辆摩托车?解:设在一个星期内大约应该生产x 辆摩托车,根据题意,我们得到222206000x x -+>移项整理,得211030000x x -+<因为1000=>V ,所以方程211030000x x -+=有两个实数根1250,60x x ==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得不等式的解为:50<x<60因为x 只能取正整数,所以,当这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在一周内生产的摩托车数量在51—59辆之间时,这家工厂能够获得6000元以上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