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收入及消费情况调研报告团队简介: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品的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情况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透过村民的收入和消费的现状可以反映出农村社会、经济、民生等重要问题的实际情况,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对这样一个民生热点进行调查研究。
带着这个疑问暑假期间,湖北XXX学院会计系4名同学组成“会计系朱湖国营农场社会实践小分队”赴孝感市朱湖国营农场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相继走访了生产大队、养殖基地、苗圃市场、加工企业、卫生站和学校等地点,具体活动是通过对当地村民、干部、小商贩、渔民、工人等进行问卷调查、民众访谈、采访村干部、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
实践中共发放宣传资料100份,调查问卷50份,登门走访村民80户,对当地村干部、村镇企业相关负责人、卫生所医生、学校教师等进行了12次的交流和采访。
在此过程中,团队获得了大量实际信息,经过整个团队的认真分析和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形成了《村民收入及消费情况调研报告》。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对农民增收和理性消费做出一点贡献。
【摘要】农民收入和消费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本文分析了朱湖农民收入和消费的现状,找出了农民增收和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合理消费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现状、增收、合理消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民增收缓慢和消费疲软既有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也有政策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因此,要解决农民增收难、消费弱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和制定相关农村经济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在政策引导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认真做好农民工、农村消费市场、农民社会保障等工作。
第一部分理论和调查准备理论准备: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农民收入和消费状况,必须借助于经济学的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
以下是本文中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1、产业空洞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种可以凭借自然生产力而实现产业的发育和进步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运行,农业这一产业被分割支解,分属于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产前环节(生产资料的供给)属于工业,产后环节(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服务)属于商业,而农民仅占有农业产业的中间环节(农产品的生产),表现为对农业产业的不完整性,形成了产业收益的空洞。
产业空洞的出现,对农民收入的第一个影响是使农民收入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失去了分享二、三产业(工、商业)利润和剩余的机会,或者偶而参与二、三产业生产经营而获得很少的收入部分。
这样,当一、二、三产业利益不均衡,工农产品价格不合理、农产品销售困难及农业不景气和农产品跌价时,农民的收入就要受到影响。
产业空洞对农民收入的另一个影响是加大了农民收入对农产品供求形势与价格的依赖程度。
当农产品卖难和价格走低时,则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和收入减少成为必然。
2、人力资本论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劳动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在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对人本身的投资是最有价值的。
在经济活动中,劳动力素质直接影响生产效率,智力投资的经济效益显著,比对物的投资有更高的收益率并少担风险,但投资的回收期较长。
由于非农产业就业收入普遍高于农业就业收入,大批有文化和技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从而影响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农业技术进步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从费用开支水平看,我国农村居民用于人力资本开支的费用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很小。
支出中多为未成年人义务教育开支,而用于成年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开支微乎其微。
正是由于农民对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导致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偏低,使科技在农业和农村中的普及难度增大,最终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3、消费结构的灰度关联分析灰色关联理论也称灰色关联度理论,它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
灰色关联分析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
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称为参考数列。
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称为比较数列。
设原始数据列X0 = ﹛x0(k),k = 1,2,…,n﹜比较数据列Xi = ﹛xi(k),k = 1,2,…,n﹜(i = 1,2,…,n)第一步初始化。
对原始数据列和比较数据列进行初始化处理,使之无量纲化、归一化。
将原始数据列和比较数据列中各时刻的数据分别用x0(1)和xi(1)除之即得(即求这两组数据的定基发展速度)。
第二步求绝对差△i(k)= ︱x0(k)- xi(k)︱(i = 1,2,…,m;k = 1,2,…,n )第三步求关联系数ξi(k),取分辨系数ρ= 0.5,计算各比较数据列与原始数据列在各时刻的关联系数。
第四步求关联度ri。
取ξi(k)的算术平均值。
第五步排序。
按ri的大小排序,区分其关联程度的大小。
ri的值越大,说明其关联的程度越大,反之ri的值越小,则其关联程度越小。
通过对农民消费结构与农民纯收入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可以得出消费结构和收入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以便我们对农民消费及其结构做出更好的分析、判断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
4、凯恩斯收入消费理论消费函数公式为:C=a+b×Yt其中,C表示消费需求;a为常数,表示基本消费需求,即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也必须要进行的消费;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Yt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
由此公式不难看出,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收入的增加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重。
一般而言,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对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关系进行更加科学的分析。
5、资源禀赋论在同样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生产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者所占有的资源及生产要素的多少。
能给农民带来收入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力。
但是,目前对我国农民来说,这两种资源及要素或供给不充足,或利用难度大,或局部分配不均,因而造成一些地区农民增收困难,收入低。
从土地资源看,目前我国农民人均耕地1.3亩,每一个农户经营的耕地8.9亩(1998年)。
这样的人均资源条件决定了,第一,规模很小,农户一年的经营成果,在扣除个人生活所需的农产品以后,可以用来交换的剩余农产品数量少,因而农产品销售收入少。
第二,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因而农民经营风险大,稳定程度差,收入存在不确定性;第三,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农民对土地资源占有不完全产权,因而土地很难给农民带来生产以外的资本收益。
这就使农民资本性收入少,影响收入的增长。
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虽然资源充裕但劳动力素质不高。
人均占有的耕地资源少,农村劳动力很难实现充分就业。
这种矛盾之下,一些农民必然要寻求在非农产业就业,但随着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改制,乡镇企业的数量减少、自动化水平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从而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就业状况持续恶化的局面。
相关社会背景:一、当地基本条件我们本次社会调查的目的地孝感市朱湖国营农场建立于1959年十月是一家以农业为基础,农、工、商、建、运综合经营,政企合一的中型农垦企业,建成了2.5万亩粮食、1.3万亩水产、3000亩花卉苗木、5000亩优质棉、1000头奶牛、2万头猪、20万只家禽等7大支柱产业,先后培育出“正超”牌孝感米酒、“珠莹”牌糯米、“朱湖”牌糯米等3个A级国家“绿色食品”,“感天”、“天龙”、“正是红”等10多个工农业产品市场驰名商标。
全场有1.3万亩“全省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2009年10月,“朱湖糯米”又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专家评审。
农场位于武汉、孝南、云梦、汉川四县市区的接合部,北离孝感市区23公里、南距武汉市区42公里,汉宜公路由东至西纵贯全境,316、107国道擦肩而过,区位、交通十分优越。
二、相关政策背景1、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良机自2006年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行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四大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全面启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了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增强了广大农民的消费信心,为农民增收和消费创造了条件。
2、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下乡”政策的积极推进2009年以来,国家推行了利国利民的“家电下乡”消费政策,此举将有效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积极进行政策宣传,相关厂商不断推出各项促销活动和服务业务,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
同时调查显示,农民期待更多更好的“下乡”政策的推行,如“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农村金融服务、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等,为农民扩大消费提供更多优惠和实惠。
3、农民储蓄比例任然较大,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巨大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投资意识也不断增强,但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再加上农民对未来商品价格水品和收入的预期不确定,不敢“寅吃卯粮”贷款消费,因此银行储蓄仍是最受居民欢迎的保值增值的手段,农民预防性储蓄比例任然较大。
快速增长的消费品零售额,体现城乡消费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村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尚待有关部门进一步挖掘。
第二部分收入和消费状况的调查和情况分析收入和消费现状:一、朱湖农场农民收入现状1、年收入增长情况表1:朱湖农场农民手术变化情况(2005-2009年)最小的是2005年,仅5.22%;增幅最大的是2008年,达到了19.84%。
2、收入结构情况表二:收入结构表从表二可以看出:2005~2009年,朱湖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仍占主要地位;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增收中尽管比例不断增大,财产性和转移性支付收入所占比重不大,并逐年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调查结果列出八大收入来源:1、特色珍珠糯稻种植业2、养殖业3、花卉苗圃4、食品加工5、外出打工收入6、客货运运输7、手工艺品8、政府补贴。
二、朱湖农场农民消费现状1、消费变化情况表三:村民年消费变化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2005年至2009年朱湖农民消费稳步增长,2006年以后消费增长明显加快,同期消费增长快于收入增长。
2、消费结构方面消费居次要地位,文教娱乐等精神生活消费比例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