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学长分享中山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
摘要: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加油!”准备2018考研中山大学统计学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下这位学长的考研经验,希望聚英考研网的整理对大家有帮助哦!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学长的考研经验吧。
本人本科就读于湖北的一所二本学校,专业是生物技术,跨专业考上中山大学的统计学。
我认为自己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人,在这里写下我考研的心路历程,希望对各位考研的勇士有所帮助。
自我简述
由于高考失利,我进入了武汉的一所二本学校。
我的名校梦就此破灭了,所以一进大学,我就励志要考研。
在前两个学年,我认真学好每门公共基础课。
我一直很喜欢数学。
我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直是班上第一。
我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二等奖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三等奖。
正是因为参加了数学建模竞赛,我对统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数学建模顾名思义是根据问题的特征来建立合理模型,然后通过模型做出预测和推断。
数学建模很有意思,这意味着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建模,然后通过合理模型来理性分析。
由于我的本科专业是生物技术,到了大三我要做很多实验。
当时我觉得做实验很无聊(仅个人见解),感觉自己不适合学生物。
而且我觉得生物专业不好找工作,所以我下决心跨专业考统计学。
通过网上查询,我了解到统计学的初试专业课科目是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
这两门课我都没学过,但我之前参加过数学竞赛培训,所以我对数学分析每章都有所了解。
我完全没接触过的内容有:一致连续性、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广义积分敛散性判别、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判别、含参变量的正常积分、含参变量的广义积分的一致收敛性、欧拉函数、格拉姆函数。
而无穷级数,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我掌握的也不全面。
数学分析中有很多公式定理,都是我之前没接触到的。
高等代数和线代中,前面的多项式,后面的线性空间、线性变换、λ矩阵、欧氏空间,我也完全没接触过。
因此我的工作量很大。
我的复习安排
一、政治
我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
由于我政治基本忘光了,我报了一个政治辅导班。
我如果再从头看,实在太花时间。
于是我放心地把政治交给辅导班的老师。
当时辅导班的政治老师讲得很好,他几乎一天就可以把政治所有考点给梳理一遍。
辅导班会给你分基础、强化和冲刺阶段,这本身对我复习其它科目是一个很好的提示。
所以对于其它科目,我也分基础、强化和冲刺阶段。
二、英语
大三下学期,能不上的课我尽量没上,而是直接去图书馆。
我每天会花2个小时背单词和背语法。
我采用的是“快速多次”的方法。
就是每次看的时候,我不是以记住为主而是以熟悉为主。
这样每次看的时候,我就能花很短的时间看完很多页,然后再重复看。
如果还有时间,我就在图书馆借书,看高等代数中我没学过的部分。
三、数学
为了学习数学分析,我买了《考研数学分析总复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和裴礼文的《数学分析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第二版。
我用的教材是华东师大的。
但我基本没看教材,只是知
识点不懂的时候,才会去翻教材。
裴礼文的那本书太厚,我也没看完,所以我主攻的还是《考研数学分析总复习》。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书里面的深度相比于中大初试的难度只上不下,而且题型类似。
如果吃透这本书,应付中大数学分析初试完全没问题。
我初试考了101,全院第二,这对于跨专业的我已经是不错的了。
我学习高等代数用的是《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材没有特别推荐的,主要用来查知识点。
我主攻的是《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
这本书难度也很大,我当时看起来很费劲。
即使是前面学过的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特征向量和二次型也让我觉得很吃力。
整个大三下学期,我把考研英语单词和语法看了12遍,把考研2005-2012真题做了一遍,还把《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看了一遍。
通过聚英辅导班上的基础课程,我大概了解政治每章讲的是什么。
至于数学分析,我只是抽空做些题,并没有真正开始准备。
这姑且是我打好基础的阶段。
冲刺阶段
暑假开始是完全意义上的考研准备。
暑假两个月,我专攻专业课,也就是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
我用的书就是上面说的《考研数学分析总复习》和《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
我一个星期大概休息一天。
暑假过完,我把这两本书刚好看完,还上完了政治辅导班的强化课程。
到了9月份,我开始强化政治。
我用的是辅导班给的教材,做的是辅导班给的《考研政治1500题》。
与此同时,我开始看英语。
把单词和语法看了一遍后,我开始每天坚持做5篇以上的阅读。
这整个过程一直持续到10下旬,期间我还有上本科课程和政治辅导班的冲刺课程。
10月下旬开始,我又重新复习专业课,用的还是《考研数学分析总复习》和《考研高等代数总复习》这两本书。
我把这两本书看了一遍,就到了12月上旬。
这个时候,我把政治辅导班给的密押背了一遍,还把单词记了一遍。
我的初试
12月27日,我走上了初试战场。
第一天考完后,我感觉政治和英语考得还可以。
12月28号考专业课。
先考数学分析,中大出题的难度是在我的预料之中。
我考完感觉还可以,虽然有2道大题不会做。
这里提醒一下,答题纸上只有12页,可是题目不止12道大题。
当时我就是没注意,导致最后几道大题答案挤在一块了,非常不美观。
考高等代数的时候,我心里凉了一截。
因为有一道20分的大题考了双线行函数,而我之前完全没复习到这个知识点。
所以我提醒各位,复习高代的时候记得要复习双线性函数。
我的复试
一、复试准备
初试考完了,我并没有停止复习。
不管初试是否通过,我都要为复试做好准备。
初试考完一个月之后,我看完了中大指定的复试教材《概率论》(何书元著)。
开学一个月之后,我看完了《数理统计》(何书元著)。
中大统计学只招两个,去复试的有5个,而我排名垫底。
但是中大数学与计算科学院有3个专业无人过线,也就是说整个院学硕去复试的人数不够,这无疑增加了我的信心。
二、复试过程
1.专业笔试
专业笔试包括专业课笔试和专业英语笔试。
只要看完中大指定的那两本教材,完全可以应付专业课笔试。
大家也不用担心专业英语笔试,去网上搜一下统计学专业名词去背就行。
专业英语笔试包括5句英译汉和5句汉译英。
2.面试
接着是最重要的面试。
面试之前我准备了英文的自我介绍,但没想到不用。
进去面试之后,老师直接让你抽题目。
我回答的题有:什么叫做独立,独立随机变量和的特征函数与各
自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有什么关系,独立与不相关的关系,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定义,独立随机变量和函数的分布,置信区间。
老师问的问题都比较简单,关键是你能否回答的全面。
我当时从连续性和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别进行说明,然后写置信区间写到老师喊停为止。
我之前准备的参数估计,非参数估计,单因素方差分析都没问到。
3.成功逆袭
总而言之,我的回答让老师觉得很满意。
我全程都没紧张,并且我的复试成绩第一,成功逆袭。
我以总成绩第二的名次被统计学录取,获得二等奖学金。
我一志愿上线的也没被刷,被调剂到中大数学专业。
总结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我的经验不一定呀按部就班,只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考研的路途是很漫长的,只要坚持才能走向成功。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2018考研的学妹学弟们给予一定的帮助,大家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