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总结诊断学一般症状症状是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感、痛苦感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
一、发热1、发热:是各种原因致使机体产热和散热失衡,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2、分类: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3、临床表现:低热(37.3-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4、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
5、热型及临床意义?类型:1稽留热(肺炎球菌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3间歇热(疟疾、败血症、严重性化脓感染)4波状热(布氏杆菌病)5回归热(回归热、霍奇金病)6不规则热(结核病、支气管肺炎、风湿热)临床意义: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但必须注意:1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住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2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
二、疼痛1、疼痛:是机体组织受损害的刺激所引起的。
2、疼痛分类:皮肤痛,内脏痛,深部痛,牵涉痛,放射痛。
3、头疼:是指额、顶、颞及枕部疼痛,但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头痛是某些器质性疾病的信号。
头疼病因:颅脑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
4、胸痛病因:胸壁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纵隔疾病,其他。
临床表现:青壮年胸痛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40岁以上须注意心绞痛、心肌梗死和支气管肺癌。
5、腹痛:可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
6、腰背痛病因:脊椎疾病,脊柱旁软组织疾病,脊神经根疾病,内脏疾病。
7、关节痛:分为急性和慢性。
三、水肿1、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导致组织肿胀。
2、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的表现。
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能起床活动者,最早出现于踝内侧,行走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减轻或消失;经常卧床者以腰骶部位明显;颜面部一般不肿。
水肿呈对称性、凹陷性。
此外,常有颈静脉怒张、肝肿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出现胸水、腹水等右心衰表现。
3、肾源性水肿,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
4、心源性水肿和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肾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开始部位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延及全身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发展快慢发展常迅速发展常缓慢水肿性质软而移动性大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小伴随病症伴有其他肾脏病征,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眼底伴有心功能不全病征,如心脏增大、心杂音、肝改变肿大、静脉压升高5、肝源性水肿,失偿性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腹水。
6、内分泌代谢性疾病7、营养不良性水肿,由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或维生素B1缺乏引起水肿。
8、局部性水肿,常见于炎症性水肿,淋巴回流受阻,静脉回流障碍,局部粘液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神经原性水肿。
四、皮肤黏膜出血1、皮肤黏膜出血:是机体止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所致,通常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难以止血为特征。
五、发绀1、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紫绀。
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管较丰富的部位。
2、发绀病因和临床表现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混合性发绀。
血液中异常血红蛋白增多: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3、伴随症状伴呼吸困难,伴杵状指,伴意识障碍及衰竭。
3、中心性发绀病因及临床表现由于某些心、肺疾病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引发的发绀,为全身性发绀,累及四肢末端、颜面、躯干皮肤、黏膜等。
发绀部位皮肤温暖、局部加温或按摩,发绀不消失。
六、心悸1、心悸是心脏跳动不适感或心慌感。
2、病因:心脏搏动增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神经官能症,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
七、咳嗽与咳痰1、痰是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液,借助咳嗽将其排除,称为咳痰。
2、病因:呼吸道疾病,胸膜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疾病。
3、临床表现咳嗽性质:干性咳嗽为咳嗽无痰或痰量极少,常见于急性或慢性咽喉炎、喉癌、急性支气管炎初期、气管受压。
湿性咳嗽为咳嗽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和空洞型肺结核。
咳嗽的时间与规律:突发性咳嗽常因吸入激性气体或异物,发作性咳嗽可见于百日咳、支气管内膜结核,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
咳嗽的音色:咳嗽声音嘶哑,多为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所致鸡鸣样咳嗽,多见于百日咳,会厌、喉部疾患或气管受压金属音咳嗽,常见于纵隔肿瘤、主动脉肿瘤或支气管癌直接压迫气管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力,监狱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及极度衰弱者。
八、咯血1、咯血: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血液随咳嗽由口腔排出称咯血。
2、病因: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疾病、肺部疾病)和心血管疾病3、临床表现:年龄,青壮年咯血常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二尖瓣狭窄。
咯血量,每日咯血小量100ml以内,中等量100-500ml,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100-500ml 为大量。
颜色和性状,鲜红色(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和出血性疾病)铁锈色血痰建宇肺炎球菌肺炎,二尖瓣狭窄咯血多为暗红色,左心衰(粉红色),肺栓塞(黏稠暗红色)九、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是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气,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有频率、深度、节律地改变。
2、病因: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毒,神经精神性疾病,血液病。
3、呼吸困难分类:肺源性呼吸困呐,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血源性呼吸困难。
4、混合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期均感呼吸费力、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变浅,可伴有呼吸音异常或病理性呼吸音,主要是由于肺或胸膜腔病变导致换气功能障碍。
常见于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大面积肺梗死、大量胸腔积液、广泛性胸膜增厚。
5、左心衰呼吸困难:轻度活动和休息状态下不能平卧的呼吸困难;夜间入睡后突然发作的哮喘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出粉红色泡沫痰。
十、呕血1、呕血:是指由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若血液经胃从口腔呕出,则为呕血。
2、病因:消化系统疾病(食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肝胆道疾病、胰腺疾病),消化系统临近器官疾病,全身性疾病3、临床表现:呕血与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障碍,血液学改变4、咯血和呕血的鉴别咯血呕血病因肺结核、肺炎、肺癌、肺脓肿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胃癌等出血前症状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上腹不适、恶心等出血方式咯出呕出,可为喷射状出血的血色鲜红暗红色,有时为鲜红色血中混有物痰、泡沫食物残渣、胃液酸碱反应碱性酸性黑便无、若咽下血液量较多时可有有、可为柏油样便出血后痰的性状常有血痰数日无痰十一、尿量异常1、正常成人24h尿量一般1000-2000ml。
少尿,无尿,多尿:如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ml,称为少尿;如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12小时完全无尿,称为无尿;如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2、病因:少尿或无尿(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多尿(暂时性多尿,持续性多尿,精神性多尿)十二、意识障碍1、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2、临床表现:嗜睡,意识模糊,昏睡,谵妄,昏迷体格检查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作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
问诊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
一、体格检查基本方法1、视诊2、触诊浅部触诊法将手放在被检查部位,通过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以旋转或滑动的方式轻压触摸。
深部触诊法:单手或双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到深部触诊的目的。
双手触诊用于肝、脾、肾和腹腔肿物的检查,深压触诊法用于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及输尿管压痛点,浮沉触诊法一般只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的触及。
3、叩诊直接叩诊法,右手中间三指并拢,用其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
间接叩诊法,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叩诊音:清音,注音,鼓音,实音,过清音4、听诊,直接听诊,间接听诊。
二、一般检查1、生命特征体温:36-37;脉搏60-100次\分;呼吸12-20次\分;血压90、140mmhg3、发育与体型体型,无力型(瘦长型)、超力型(矮胖型)、正力型(匀称型)4、营养状态,良好、中等、不良5、面容与表情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黏液性水肿面容(甲状腺功能减退)、二尖瓣面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满月面容(库欣综合征)。
6、淋巴结表浅淋巴结包括头颈部淋巴结、上肢淋巴结、下肢淋巴结。
三、头颈部1、甲状腺肿大分度?甲状腺肿大可分为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I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II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III 度。
六、扁桃体增大分度?不超过咽腭弓者为I度,超过者为II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III度。
四、胸部1、胸膜摩擦感:指当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为粗糙,呼吸时脏层和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可由检查者的手感觉到。
2、正常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3、湿啰音: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入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
特点:断续而短暂,于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为明显,部位较恒定。
性质不易变,,咳嗽后减轻或消失。
干啰音: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特点:为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带乐性的呼吸附加音,音调较高,呼气时较为明显,强度、性质和部位易变。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心源性哮喘4、心尖搏动:主要由于心脏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
5、、心脏瓣膜听诊区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三尖瓣膜: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6、心房颤动听诊特点: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
7、震颤:触诊时手掌感动的一种细小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
8、奔马律:奔马律为出现在第二心音后的附加心音,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组合而成的韵律,酷似马奔跑时马蹄触地发出的声音,故称为奔马律。
常见于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
听诊特点: 1 心尖部最清晰 2 出现在S2后 3 音调低,强度较弱 4 左室奔马率呼气末明显,吸气较弱。
9、心包摩擦音:指脏层与壁层心包由于生物性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以致在心脏搏动时产生的摩擦而出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