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三防”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根据集团公司和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通知要求,通风区将分专业着手进行强化标准化工作,确保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努力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强化标准化意识,从而提升我矿安全管理水平,为此特制定如下标准:
一、成立领导组
组 长:胡建强
副组长:张如江、赵小刚
二、具体要求
1、每月5号、15号、25号进行一次通风隐患排查。
查找通风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整改。
2、分管各队负责人要及时与通风区进行沟通,将各队组存在的问题逐一落实,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汇报领导组。
3、各队、组要按照质量标准化隐患排查“四定表”积极整改,同时要加大自查、自纠的力度,并将自查、自纠的问题汇编在“一通三防”隐患排查记录台帐。
4、各队、组在标准化工作过程中,要做到早安排、早布置,并将各项工作安排的细致、细致再细致,隐患排查的整改上要落实、落实再落实,思想认识上要认真、认真再认真。
三、重点工作
1)、掘进工作面重点工作
1、矿井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供电采用“三专两闭锁”(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专用变压器、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并与安全监控系统联网
2、局扇风机“五专一化”( 专项设计、专项措施、专人安装、专人验收、专人管理、定置化管理、主备风机每日切换实验)措施及管理工作。
3、局部通风双风机使用的切换三通风筒必须使用高强度双层布料耐腐蚀切换三通风筒,严禁在切换三通连接风机侧接短节风筒;
4、每一个掘进(开拓)工作面施工前,通风区根据作业的规定给安装局扇,具体风机的位置由通风区技术组指派技术员到现场确定。
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处,而且全负压供给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扇风机的吸风量。
5、局部通风机的设备齐全,吸风口有风罩和整流器,高压部位(包括电缆接线盒)有衬垫(不漏风)。
两台风机垂直距离不小于
0.1m,离地面高度不小于0.3m,离轨道不小于0.5m。
风机吸风口2m内不得有杂物。
6、风筒吊挂平直,逢环必挂,贴帮贴壁,环环吃力。
风筒拐弯处弯头或缓慢拐弯,不准拐死弯,风筒接头要正反双压边(手距接头处0.1m处感到不漏风),两道套接的铁环间距不得超过0.5m,风筒无破口(末端20m除外)。
7、风筒出口到工作面的距离要符合作业规程的有关规定,通风机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为:煤巷不超过5米、半煤岩巷不超过8米、岩巷不超过10米,风筒末端风量不小于40m3/min。
8、掘开队组施工巷道联络巷时,要及时与通风部门联系,通风部门对施工永久风门位置的巷道高度、宽度、长度核定后,再进行施工,施工要一次性成巷。
9、每班瓦斯检查次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瓦检员在井下指定地点交接班,并有记录可查。
无空班漏检虚报。
检查地点的设置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149条的规定,每月编制瓦斯检查巡回路线,有矿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
10、瓦斯检查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账或日报三对口,通风、瓦斯日报(其内容反映当日瓦斯情况隐患情况、重大问题领导处理意见,“一通三防”重点等)每日必须上报矿长、总工程师、通风区长审阅。
瓦斯牌版设在距迎头30-50米范围内。
11、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揭示警标。
长期停风区在停风后立即在24小时内封闭完毕。
12、井下所有使用的巷道中均要安设防尘洒水管路,皮带巷、皮带斜井管路每隔50-60米安设一个三通短接,每隔100米设一个闸阀。
两条平行巷道,距离不超过30米,有联巷贯通,且联巷间距不超过100米时,如果其中一条巷道有管路,另一条巷道能够通过联巷引水管洒水时,也视为有管路。
13、敷设的防尘管路安设平整,吊挂牢固,小于或等于90度的拐弯要设弯头,不拐死弯,接头严密不漏水。
14、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小于3MPa,外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小于1.5MPa;如果内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小于3MPa或无内喷雾装置,则必须使用外喷雾装置和除尘器。
喷雾流量应于机型相匹配,一般每个喷嘴流量不应少于
15L/min。
15、炮掘工作面应采取湿式打眼,使用水炮泥、扒装喷雾、装载喷
雾及放炮喷雾;爆破前、后应冲洗煤壁,放炮作业坚决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16、掘工作面巷道距工作面30米范围每班冲洗一次,30米以外其余巷道每天冲洗一次。
17、掘进工作面均要设置净化风流水幕,水幕要封闭全断面,雾化好,使用正常,距回风口50m,距掘进头50-100m各安设一道。
净化空气喷雾水幕装置,水压不低于3.9×105Pa,每个喷嘴的流量不得小于
4.5L/min。
18、隔爆设施的安装要符合《煤矿粉尘防治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实行挂牌管理,明确责任,数量、水量、质量要达到要求,每半月检查添加补充一次。
辅助隔爆水袋棚不少于200 L/m2,棚区长度不少于20m,排间距在1.2-2.0m之间,工作面隔爆水袋棚安设要求距掘进头60—200m之间。
水棚与巷道交叉口、转弯处的距离应保持50—75m。
隔爆水棚距顶梁(顶板)、两帮的空隙不小于100mm,距离巷道轨面不小于1.8m,水棚应保持同一高度。
吊挂水袋的挂钩角度应为60°±5。
2)、通风设施的重点工作
1、永久设施
①墙体用不燃性材料建筑,严密不漏风(手触无感觉,耳听无声音),墙体平整;无裂缝(雷管线不能插入)、重缝和空缝,密闭周边必须掏槽。
②设施周围5m范围内巷道支护良好,无杂物、无积水、无淤泥。
③密闭要设反水池或反水管;密闭前无瓦斯积聚;自然发火煤层的采空区密闭要设观测孔、措施孔,孔口封堵严密;要设栅栏、警标、检查管理牌板。
④新安装的风门全部使用无压风门,实现风门联锁,安装使用风门传感器,加强风门管理。
风门不少于两组,通车风门间距不小于一列矿车长度,人行风门间距不小于5m,
⑤门框要沿口包边,有衬垫,四周接触严密(以不透光为准,通车风门低坎除外),门扇平整不漏风,门扇与门框不歪曲,调节风窗调节位置要设在门墙上方,并能调节。
2、临时设施
①临时密闭要设在顶、帮良好处,见硬底、硬帮,与煤岩体接实。
②设施周围5m范围内巷道支护良好,无片帮、冒顶,无杂物、无积水、无淤泥。
③设施四周接触严密。
木板设施要鱼鳞搭接,表面要用灰、泥满抹或勾缝。
④临时密闭不漏风、密闭前要设栅栏、警标。
3)、主要大巷的重点工作
1、井下消防材料库工具、器材配备数量与种类符合《矿井防灭火规范》、《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MT/T5016-1996)等有关规定。
机电硐室、皮带机头、机尾硐室、爆炸材料库、风动工具清洗硐室等火
灾隐患严重地点,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2、主要运输巷、回风巷及总回风巷通风区负责每周冲洗一次。
并有记录可查。
井下巷道不得有厚度超过2米,连续长度超过5米的煤层堆积。
3、推广使用先进的综合防尘设施,采掘工作面巷道、主要进回风巷道及运输转载点安装使用自动化喷雾装置。
4、主要大巷内防尘洒水管路按标准化进行吊挂,离地高度为1.8米。
5、主要进、回风大巷每隔200米均要设置净化风流水幕,水幕要封闭全断面,雾化好,使用正常。
6、矿井两翼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安装主要隔爆水袋棚,水袋棚不少于400 L/m2,棚区长度不少于30m,隔爆水袋棚必须按时进行清洗,编号清晰,吊挂牢固。
“一通三防”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正通煤业公司通风区
2011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