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ppt课件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ppt课件

•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原因 • 体现:资产量、质 国有经济主导 •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原因: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社会主义 本质
.
7
• 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 1.所有制实现形式:指所有者对生产资 料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方式。具体表 现为财产组织方式、企业组织形式和经 营方式。
• 6.如何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
31
• 1.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
者通过生产资料形成和建立的相互经济
关系。这些关系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共同
遵守,在国家和法律出现以后,得到法 律的保护。它包括(1)生产资料归谁所 有、(2)生产资料归谁占有、(3)生 产资料归谁支配、(4)生产资料归谁使 用和(5)发挥这些权能得到的物质利益 归谁所得和支配的关系。
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两者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任务,尤其强调要大力发展混合所 有制经济,要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的体制性障碍。
.
27
• 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依照法 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 权”。
.
4
• 二、其他认识 1.马克思 2.斯大林 3.于光远 4.布鲁斯 评述
.
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 所有制结构
• 一、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 主导补充论(1978—1987) • 主体补充结构论(1987—1997) • 主体多元论(1997—今)
.
6
• 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
• 指一种所有制在其内部具体配置、组 合主体的各项权能以组织、管理、经 营其资产的方式或格局。能否根据生 产力发展的要求找到合适的实现形式, 直接关系到所有制的效率。
.
8
• 2.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原因
• (1)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 • (2)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 (3)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主体多元化 • (4)国有企业改革:投资主体多元化
.
23
• 一、个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 人所有,并由劳动者个人及家庭成员直 接支配和使用的一种私有制形式。在我 国现阶段,个体所有制主要存在于城乡 的手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 服务行业中。
.
24
• 二、私营经济
• 1、什么是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 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
.
20
• 3、必然性:
• (1)与农业生产的特点相适应:地域性、分散 性、季节性和不稳定性 ;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 (2)适应中国农村生产力状况:生产手段、文 化素质、管理水平
.
21
• 4.发展和完善
• 问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集体经 济空壳化问题;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土 地流转不畅问题。
• 农村改革和再次飞跃——农村基本政策必 须长期坚持;探讨和实施土地使用流转制 度;现代企业制度;产业化经营;壮大集 体经济;提供必要的外部支持(投入、基 础设施建设、减负等)
业来实现,使国有资本发挥“四两拔千斤”的作 用。
• (4)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国
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 可以有所差别。
• (5) “有进有退”
.
13
• 三、全民—国家所有制局限性
全民—国家所有制形式 1.基于国家所有制的劳动者经济利益的实
现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内部人控制”或“委托代理问题”
• 全民所有制性质、特点、作用;
• 全民所有制采取的形式、实现形式;
•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
• 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变迁、传统集体经济体制的特点;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必然性、绩效、发展和完善;
• 个体私营经济及其作用和发展道路;所有制结构特征及其必 然性。
.
1
• 重点、难点:全民所有制采取的形式和实现 的形式;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传统 农村经济体制的弊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完善;个体私营的发展
.
32
•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哪些?如何理解其实现形式的多样 化?
• 答:(1)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在一定的所有制前提下财产的组 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所谓财产的组织形式,包括独资、合资和各类资 本相互融合等形式,在企业形态上体现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 股份制企业等。所谓经营方式,包括经营资产的直接经营方式和经营 资本的间接经营方式。(2分)
第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 教学目标:理解所有制的含义、复杂体系;认识我国所有制 结构及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特点、作用;认识全民所有制
存在的问题、实现形式的变革、布局调整;认识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及其发展;认识个体私营经济及其发展道路
• 教学内容:所有制的含义、复杂体系——所有权、占有权、 支配权、使用权;
域更广泛地向私营经济开放;自然垄断行业和一般
政府管制形成的垄断行业也应有序引入私营企业参
与竞争;大力提供创业支持;引导和管理,帮助其
实现自我超越。
.
25
• 三、外资经济
• 三资企业: 中外合作
中外合资
外商独资
• 外资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内建设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2.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
17
2.弊端
(1)挫伤农民积极性;
(2)农户家庭经营层次和个体私营经济丧 失了发展空间;
(3)统购统销强制低价收购使国民经济循 环路子越走越窄;
(4)农民身份固化使劳动资源浪费、人 地关系紧张
.
18
•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征: • 双层所有(土地及设施、其他)、双层经营(集中、
分散)、责权利统一。
.
19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 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 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 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 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 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 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 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具体形式有:(1)包干到户。各 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 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 有。(2)包产到户。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 归自己,减产赔偿。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特征是什么?并论证其必然性。
• 3.怎样.怎样全面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 导作用?
• 5.什么是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什么农村 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应如 何进一步发展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 涵义、特点、优点、局限性及改革的政策方向)
• 2、基本特征 • 生产资料全民所有; • 国有企业具有经济上的独立性:经济利益、生产
经营
.
11
• 二、主导作用
• (一)主要表现 • 1、与先进的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 2、物质和技术基础; • 3、基本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 4、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 5、实现社会公平的支柱; • 6、引导其它所有制健康发展。
.
9
• 3.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 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 (1)理论突破 • (2)市场经济要求 • (3)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 • 灵活性 • 兼容性 • 开放性
.
10
第三节 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
• 一、性质和特点
• 1、概念:生产资料属于社会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全民所 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
• 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会五次会议通过 《物权法》。
.
29
第六节 理论界分歧争论
•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目标 • 二、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 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原因 • 四、股份制的性质 • 五、私有经济的性质
.
30
思考题
• 1.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什么是生产资料 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
• 2、产权构成——个人或家族拥有型、合伙型;
• 3、性质和特点:同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
成部分,处于公有制经济的影响之下;业主主体是 特殊劳动者;收入来源——工资、资本增值、剩余 价值;财产——消费、再投资
• 4、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私营经济发展—
—承认其政治经济地位,保护私有财产;竞争性领
.
22
第五节 个体所有制和私营经济
• 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社会 稳定 等作用(具体见P74)
• 增加经济总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活跃商品 交换,开展多种服务,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大量财政收入;促 进就业,稳定社会;扩大和深化社会分工; 培养市场经济人才、培育市场经济主体;促 进出口。
• 3、作用:(1)市场适应性强
(2)能更好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能容纳不同层次的生产力
.
16
•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
• 1、传统农村经济体制的特点: • 所有制上单一的公有制格局; • 责权利关系上计划管理、政社合一;
• 利益机制上忽视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利 益、吃大锅饭;
• 否定市场机制作用。
四权体系:
所有权:归属权或领有权(最终收益、排他) 占有权:控制、管理权 支配权:安排、处置、使用方向 使用权:利用、改变、消费生产资料权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