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叉线岔安装调整

交叉线岔安装调整

交叉线岔安装调整
19.1.1适用范围
适用于简单链型悬挂及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工程线岔安装调整。

19.1.2作业内容
复检精调腕臂及承力索、复检精调导高和拉出值、检查无线夹区、精调交叉吊弦、安装线夹固定筋条、测量 A、B 吊弦长度、安装 A、B 吊弦复测导高、模拟冷滑。

19.1.3施工技术标准
1岔区腕臂顺线路偏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为±20mm,两支承力索垂直间隙不小于60mm;
2道岔定位柱位置及拉出值应保证两接触线交叉点位于设计规定的范围内,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非工作支抬升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在始触区至接触线的交点处,正线和侧线接触线应位于受电弓的同一侧;
4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线,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对于宽1950mm 的标准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 的平面和受电弓动态抬升200mm 高度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在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外的其它任何线夹或设备零件。

5线岔安装应按设计偏移量安装,在将螺栓循环拧紧,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侧线接触线与正线接触线及限制管之间应有间隙且应符合设计要求;
6定位器抬升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用包络线检查尺进行检查,保证支持装置各部位均应在包络线以外。

7固定筋条与接触线连接的线夹间距严格按设计要求安装。

19.1.4施工准备
1人员配置
2材料要求
(1)道岔开口侧前方的接触网悬挂已安装完毕并达标。

(2)道岔处定位装置及吊弦已安装,且基本到位。

(3)提前向线路临管单位运输部门提报封闭要点施工计划。

施工前应将作业车停放在需作业区间的邻近车站。

(4)根据施工计划从库房领取施工所需材料,并对其进行外观检查。

(5)将合格材料和工具装在安装作业车上。

(6)对安装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装培训,使其清楚安装技术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

(7)施工当天,安装人员在封闭点前 20 分钟到达车站并上作业车做好准备。

(8)在安装线岔吊弦区域的同时,测量出道岔吊弦 A、B 处承力索与接触线的间距,事先预制好该处 A、B 型两根载流整体吊弦,为安装做好准备。

19.1.5施工程序
1工序流程图
图 19.1.5-1 工序流程图
2操作要点
(1)复检精调腕臂及承力索
1)司机接到封闭线路命令后,听从车站值班人员指挥,启动作业车运行至施工地点。

2)停车后,作业人员下车,用激光测量仪检查腕臂顺线路偏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未达标,作业车对位,升作业台,扶起作业凳,上凳,松开承力索支撑线夹螺栓,调整腕臂达标,达标后,将螺栓用梅花扳手拧紧,并用力矩扳手检测达标。

3)作业车上作业人员检查工作支与非工作支承力索间距,检查交叉处是否有摩擦现象,并调整分开。

(2)复检精调导高和拉出值
两承力索间距离为5mm
侧线接触线
线岔吊弦A
线岔吊弦B
线岔固定筋条
A 向
正线接触线
作业车移出定位点,地面作业人员用激光测量仪检测定位柱两导线的导高和拉出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利用作业车精调达标。

(3) 检查无线夹区、精调交叉吊弦(详见图 19.1.5-2) 1)
用激光测量仪检测无线夹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调整达标。

2)用激光测量仪检测交叉吊弦处的导高,并精调达标。

个别不合适的吊弦先拆除,暂时用φ2.0 铁线调整到位,并测取吊弦长度,以便预制更换。

图 19.1.5-2 交叉式线岔悬挂
(4) 安装线岔 2680 型固定筋条
1) 根据环境温度,复测正、侧两线接触线交叉点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精
调达标。

2) 确认后,依据图 19.1.5-3 交叉式线岔安装图,将作业车对位,升作业
台,扶起作业凳,准备安装。

+20℃时的交叉位置
A
B
侧线承力索
正线承力索
线岔固定筋条
侧线接触线
380~400
正线接触线
无线夹区
A
B
≥1050
600
图 19.1.5-4 道岔固定筋条与接固触定线筋连条接与图
接触线连接螺栓 承力索吊弦线夹
1 套筒
32Nm
图 19.1.5-3 交叉式线岔安装图
3) 先将固定筋条中心对准两接触线交叉点,一头一个作业人员按图
19.1.5-4 所示尺寸连接固定筋条与导线连接的连接线夹,用梅花扳手拧紧,再用力矩扳手紧固达标。

4) 作业人员扶起作业凳,上凳,系好安全带,用φ2.0 镀锌铁线模拟 A 、B
吊弦,在 A 、B 吊弦安装位置将交叉式线夹吊起,用钢卷尺测量 A 、B 吊弦的长度, 作业人员拆开安全带,下凳,并放倒作业凳,作业车移出,用激光测量仪检测交叉式线夹两端的导高。

5) 根据检测结果和 A 、B 吊弦的测量长度,确定 A 、B 吊弦的预制长度。

6) 根据确定好的 A 、B 吊弦长度,按吊弦预制工艺,用压接钳压接预制好
的 A 、B 吊弦。

(A 、B 吊弦长度也可根据安装处承、导线间距,提前测量预制。

(5) 安 装 A 、 B 吊 弦 , 复 测 导 高1)
作业车返回,作业人员扶起作业凳,上凳,系好安全带,按图 2 所示, 安装预制好的道岔吊弦 A 和 B ,用梅花扳手拧紧螺栓,再用力矩扳手紧固达标。

并将止动垫片揋到位。

2)完成后作业车移出,用激光测量仪检测线岔安装处的导高,如不符合设
0Nm
心形环
型销钉 线鼻子
压接环
21Nm
计要求,作业车返回,调整达到设计高度,并测出道岔吊弦 A、B 的长度差,把不符合要求的道岔吊弦重新预制后更换上。

3)更换后,应复测导高。

(6)模拟冷滑检测 1)全部完成达标后,用带模拟受电弓的作业车升弓,以 30km/h 车速在岔
区模拟冷滑检测,如有缺陷,立即克服达标。

2)
完成后按上述 2)~6)程序进行下一处安装工作。

(7)结束 1)完成当天任务后,放倒作业凳,降下作业平台,收回工具及剩余材料,
在封闭点内,作业车返回停放地点。

2)施工负责人填写安装记录。

19.1.6质量标准
1交叉线岔道岔定位柱位置及拉出值应保证两接触线交叉点位于设计规
定的范围内,交叉点处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非工作支抬升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腕臂顺线路偏移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20mm。

3两承力索交叉点处间距不应小于 20mm。

4拉出值、导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拉出值施工允许偏差为±20mm,导高施
工允许偏差为 5mm。

5两接触线间距 600~1050mm 范围为无线夹区(始触区),无线夹区不得安
装任何线夹。

19.1.7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
1为保证施工的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
现场安全工作;
2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3作业时作业车应处于停止状态,且不得升、降和旋转作业平台。

4防护人员应坚守岗位,切实作好防护工作。

5作业人员均应戴安全帽,以防工具、材料下落伤人。

6作业车在施工过程中行进速度不应大于 5km/h,严禁突启、突停。

7作业凳上的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以防坠落。

8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9生产中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到当地环保部门制定的地点弃置。

10按照环保部门要求,集中处理测量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及废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