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化学英文名称:Chemistry总学时: 144 理论 132 实验 12适用专业:五年制大专护理-药学-检验-影像开课学期:□春季学期√秋季学期课程考核:□考试√考查二、课程概述(100字以内)(一)课程任务《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程,是临床医学的基础,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

课程讲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并要求能反映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扩大学生知识面。

讲授时主要采用启发式,以问题为中心等的教学方法,突出三基内容,删繁就简,但基本概念必须讲清楚,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图象,录像或多媒体方式加强形象教学,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复习。

实验项目内容的设置主要以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医学、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重要支撑及明显促进作用,且为后续课程衔接做好铺垫。

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用型高等医学专业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和综合性医院从事医疗预防卫生保健工作。

课程使用《化学》(杨艳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3年5月)为教材。

【知识目标】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能利用基本术语从事相关工作。

能利用化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与护理、检验、药学、影像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疾病进行解释和分析,为人类健康服务。

初步掌握医用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分析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素质目标】1 具有勤奋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2.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发展医学事业和人民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第一章绪论【学时安排】理论教学2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化学的研究对象;2.解释:化学与医学的关系;3.描述: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有益的学习方法。

【重点】1.化学的研究对象。

2.怎样学好医学化学【难点】怎样学好医学化学【教学内容】一、化学研究的对象二、化学与人类社会三、化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第二章卤素【学时安排】理论教学2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氯气的化学性质2.解释:卤素的通性及卤离子的检验3.描述:卤素及常见卤化物在医学上的用途【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及其活泼性的变化规律3.卤离子的检验【教学内容】第一节氯气第二节卤族元素【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第三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学时安排】理论教学6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原子结构和组成;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2.解释: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式;3.描述:同位素应用。

【重点】原子结构和组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式【教学内容】第一节原子结构和同位素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排布第三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四节化学键【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第四章溶液【学时安排】理论教学6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及有关计算。

2.解释: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性质,溶液的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3.描述: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重点】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难点】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二节胶体溶液及高分子溶液第三节溶液的浓度第四节溶液的渗透压【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实践教学】一、学时安排:2学时二、教学内容:溶液配制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和要求(讲解)2.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3.溶液的配制方法(操作)三、教学方法:教师先示教,学生分组进行互相配合操作,教师巡查指导,进行提问、撰写报告考核。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和化学能【学时安排】理论教学2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概念及特点。

2.解释: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及其判断。

3.描述:原电池的原理及常见的原电池等化学能源。

【重点】1.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原电池的原理。

【难点】1.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原电池的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节原电池【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实践教学】一、学时安排:2学时二、教学内容:1.学会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测定。

三、教学方法:教师先示教,学生分组进行互相操作,教师巡查指导,进行提问考核。

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学时安排】理论教学2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解释:可逆反应,化学平衡主要特征。

3.描述:活化能与化学平衡常数。

【重点】1.化学平衡。

【难点】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化学平衡【教学内容】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化学平衡【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第七章电解质溶液【学时安排】理论教学6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同离子效应,溶液阳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盐类水解的实质及其溶液的酸碱性,缓冲作用和缓冲溶液等基本知识和理论。

2.解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缓冲作用原理和缓冲对的基本类型。

3.描述:盐的水解、溶液的酸碱性和缓冲溶液等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重点】1.缓冲溶液及缓冲作用。

【难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缓冲溶液及缓冲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pH第三节离子反应和盐的水解第四节缓冲溶液【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实践教学】一、学时安排:2学时二、教学内容:1.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并试验及性质。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教师先示教,学生分组进行互相操作,教师巡查指导,进行提问考核。

第八章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时安排】理论教学4学时【目的要求】1.描述:各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与疾病【重点】1.各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与疾病。

【难点】无【教学内容】第一节硫和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钠、铝和铁【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第九章有机化合物概述【学时安排】理论教学4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的概念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和有机化合物分类。

3.描述:有机反应类型及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重点】1.有机化合物。

2.有机化学的概念。

3.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难点】1.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和有机化合物分类。

2.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机制和同分异构体。

【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三、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实践教学】一、学时安排:2学时二、教学内容:认识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1.有机化学实验室常见玻璃仪器洗涤(操作)2.酒精喷灯使用(操作)3.玻璃棒简单加工(操作)三、教学方法:教师先示教,学生分组进行互相配合操作,教师巡查指导,进行提问、撰写报告考核第十章烃【学时安排】理论教学4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系统命名法和主要化学性质;苯和苯的同系物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2.解释:烷烃、烯烃、炔烃和苯的物理性质;脂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3.描述:致癌烃的结构及危害。

【重点】1.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系统命名法和主要化学性质。

2.苯和苯的同系物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难点】1.苯的化学性质和苯的同系物命名。

2.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化学鉴别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烷烃第二节不饱和链烃第三节环烃【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第十一章醇、酚、醚【学时安排】理论教学4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醇、酚和醚的命名方法及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2.解释:醇、酚和醚的分类及低级醇的物理性质。

3.描述:常见的醇、酚和醚。

【重点】1.醇、酚和醚的命名方法及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1.醇、酚和醚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及原因。

2.从诱导效应理解醇的酸性比水还弱的原因,用共轭效应解释酚具有弱酸性和较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教学内容】第一节醇第二节酚第三节醚【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第十二章醛和酮【学时安排】理论教学2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醛、酮的分类、命名方法和化学性质。

2.解释:醛、酮的结构特征。

3.描述:常见的醛、酮。

【重点】1.醛、酮的分类、命名方法和化学性质。

【难点】醛和酮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内容】一、醛、酮的分类和命名二、醛和酮的性质三、常见的醛和酮【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第十三章羧酸和取代酸【学时安排】理论教学4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羧酸、羟基酸、酮酸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2.解释:羧酸、羟基酸、酮酸的分类、命名,酮式与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现象。

3.描述:常见的羧酸、羟基酸、酮酸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酮体及其医学含义。

【重点】羧酸、羟基酸、酮酸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难点】1.羧酸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2.羟基酸和酮酸的性质。

【教学内容】第一节羧酸第二节取代酸【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第十四章对映异构【学时安排】理论教学2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物质的旋光性、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达方法。

2.解释:比旋光度和手性碳原子的概念。

3.描述:偏振光和旋光性。

【重点】1.物质的旋光性。

2.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达方法。

【难点】1.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达方法。

2.旋光方向与构型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偏振光和旋光性第二节对映异构体【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直观教学(如:情景模拟、视频、小组讨论)第十五章脂类【学时安排】理论教学2学时【目的要求】1.运用:油脂的组成、结构、命名及主要的性质,甾体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