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维生素C的生产
素,维生素C是细胞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催化剂,参与机体新
陈代谢,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其结构式为: 性质:维生素C是一种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的 结晶或粉末,无臭、味酸、遇光色渐变深, 水溶液显酸性。易溶于水,略溶于乙醇,不 溶于乙醚、氯仿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水溶 液在pH为5~6之间稳定,若pH值过高或过 低,并在空气,光线和温度的影响下,可促 使内酯环水解,并可进一步发生脱羧反应而 成糠醛,聚合易变色。
供发酵罐用的培养基经灭菌冷却后,加入至山梨糖的发 酵液内,接入第二步发酵菌种的二级种子培养液,在温度 30℃,通入无菌空气下进行发酵,为保证产酸正常进行,往 往定期滴加灭菌的碳酸钠溶液调pH值,使保持7.0左右。当 温度略高(31~33℃),pH 在7.2左右、二次检测酸量不再 增加,残糖量0.5mg/ml以下,即为发酵终点,得含古龙酸钠 的发酵液。 整个发酵过程可分为产酸前期、产酸中期和产酸后期。 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主要有山梨糖初始浓度、溶氧浓度、 pH 值等。
3.2-酮基-L-古龙酸的制备
(1)菌种部分 将保存于冷冻管的假单孢杆菌和氧化葡萄糖酸 杆菌菌种活化,分离及混合培养后移入三角瓶种液培养基中, 在29~33℃振荡培养24h,产酸量在6~9mg/ml,pH值降至7以 下,菌形正常无杂菌,再移入血清瓶中,即可接入生产。 (2)发酵液制备部分 先在一级种子培养罐内加入经过灭菌后 的辅料(玉米浆、尿素及无机盐)和醪液(折纯含山梨糖 1%),控制温度为29~30℃,发酵初期温度较低,通入无菌空 气维持罐压为0.05MPa,pH6.7~7.0,至产酸量达合格浓度, 且不再增加时,接入二级种子罐培养,条件控制同前。作为伴 生菌的芽孢杆菌开始形成芽孢时,产酸菌株开始产生2-酮基-L古龙酸,直到完全形成芽孢和出现游离芽孢时,产酸量达高峰 (5mg/ml以上)为二级种子培养终点。
3.2,3,4,6-双丙酮基-L-山梨糖(双丙酮糖)的制备 山梨糖(酮式)经过互变异构转变成环式山梨糖,再 与两分子丙酮反应,将其结构中2,3-位羟基及4,6-位羟基保 护起来,生成2,3,4,6-双丙酮基-L-山梨糖。
工艺过程 生产中的配料比为L-山梨糖:丙酮:发烟 硫酸:氢氧化钠:苯=1:9:0.4:0.6:6(摩尔比)。将 丙酮、发烟硫酸在5℃以下压至溶糖罐内,加入山梨 糖,在15~20℃下溶糖6h后再降温至-8℃,保持 6~7h得酮化液。然后在温度不超过25℃时酮化液中 加入18%~22%氢氧化钠溶液中,调节pH至8.0~8.5。 下层硫酸钠用丙酮洗涤,回收单丙酮糖;上层清液 蒸馏至100℃后,减压蒸馏至约90℃为终点,再用 苯提取蒸馏后的剩余溶液,然后减压蒸馏苯液得丙 酮糖。
第三节 生-山梨醇的制备 山梨醇是葡萄糖在氢作还原剂,镍作催化剂的条件 下,将葡萄糖醛基还原成醇羟基而制得的。
工艺过程 将水加热至70~75℃,在不断搅拌下逐渐加 入葡萄糖至全溶,制成50%葡萄糖水溶液,再加入活性炭 于75℃,搅拌10min,滤去炭渣,然后用石灰乳液调节滤 液pH8.4,备用。当氢化釜内氢气纯度≥99.3%,压强 >0.04Mpa时可加入葡萄糖滤液,同时在触媒槽中添加活性 镍,利用糖液冲入釜内,以碱液调节pH为8.2~8.4,然后 通蒸汽并搅拌。当温度达到120~135℃时关蒸汽,并控制 釜温在150~155℃,压强在3.8~4.0MPa。取样化验合格后, 在0.2~0.3MPa压强下压料至沉淀缸静置沉淀,过滤除去催 化剂,滤液经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活性炭处理,即得D-山 梨醇。
4.粗品维生素C的分离
分离得到的2-酮基-L-古龙酸,采取适当的方法可转化 (酸转化和碱转化)为维生素C,将维生素C的溶液进行减 压蒸发浓缩,然后冷却进行结晶,离心分离,得粗品维生素 C。
(3)2-酮基-L-古龙酸的分离 发酵液中除了含有一定量的2-酮基-L-古龙酸钠及2-酮基 -L-古龙酸外,还含有大量的菌体蛋白。要将2-酮基-L-古龙 酸钠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出来,必须先除去菌体蛋白。除 去菌体蛋白的发酵液中含2-酮基-L-古龙酸钠及2-酮基-L-古 龙酸,由于2-酮基-L-古龙酸钠(能解离为阴、阳离子), 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可去掉其中Na+而得2-酮基L-古龙酸稀液。高温下2-酮基-L-古龙酸不稳定,所以为了 浓缩古龙酸溶液使其达到一定浓度,可采用减压浓缩的方 法。由于低温下2-酮基-L-古龙酸溶解度较小,所以可经冷 却结晶得2-酮基-L-古龙酸晶体,从而实现了从发酵液中提 取分离2-酮基-L-古龙酸的操作过程。
体——2-酮基-L古龙酸(2-Keto-L-gulonic acid,简称2-KGA)。为了保护
山梨糖C6位伯醇基不被氧化,就须在酸性条件下先用丙酮处理L-山梨糖, 形成双丙酮衍生物后再进行氧化;氧化后还必须水解生成2-酮基-L-古龙酸 (不稳定,难分离出),再经转化而得维C。
两步发酵法
以氧化葡萄糖酸杆 (Glnanobacter oxydans) 为主要产酸菌,以条纹 假 单 孢 杆 菌 (Pseudomonas striata) 为伴生菌的自然组合菌 株,将 L- 山梨糖继续氧 化成维C的前体——2-酮 基 -L- 古龙酸,最后经化 学转化制备成维C。
6.粗品Vc的精制
配料比为粗Vc(析纯):蒸馏水:活性炭:乙醇=1: 1.1:0.06:0.6(质量比)。将粗品Vc真空干燥(0.9MPa, 45℃,20~30min),除去挥发性杂质(盐酸、丙酮),加 蒸馏水搅拌,待Vc溶解后,加入活性炭,搅拌5~10min, 压滤,滤液至结晶罐,加入50L乙醇,降温后加晶种使结 晶。将晶体离心甩滤,再加乙醇洗涤,甩滤,将甩干品真 空干燥(0.9MPa,43~45℃,1.5h)即得精制Vc。
4.2,3,4,6-双丙酮基-L-2-酮基-古龙酸(双丙酮古 龙酸)的制备
用次氯酸钠将2,3,4,6-双丙酮基-L-山梨糖氧化成 2,3,4,6-双丙酮基-L-2-酮基古龙酸钠,再用浓盐酸酸化即得 2,3,4,6-双丙酮基-L-2-酮基-古龙酸。
工艺过程 ①次氯酸钠的制造 次氯酸钠性质不稳定,久置易分解失去 氧化性,所以需新鲜配制。在35℃下将14.5%~15.5%氢氧 化溶液搅拌通入液氯,以有效氯浓度9.5%~9.7%,余碱浓 度2.8~3.2%为终点。 ②双丙酮糖的氧化 配料比为双丙酮糖:次氯酸钠:硫酸镍 =1:10:0.04(摩尔比)。将次氯酸钠、双丙酮糖及硫酸镍 在温度40℃保温搅拌30min,然后静止片刻,抽滤。滤液 冷至0~5℃时,用盐酸中和,分三段进行:pH7,pH3, pH1.5。甩滤,冷水洗,再甩滤1h,即得2,3,4,6-双丙 酮基-L-2-酮基-古龙酸结晶。
② 将经过一次交换后的流出液和洗液合并,在加热罐内调pH至 蛋白质等电点,然后加热至70℃左右,加0.3%左右的活性炭,升温至 90℃~95℃后再保温(10~15)min,使菌体蛋白凝结。停搅拌,快速冷 却,高速离心过滤得清液。 ③将酸性上清液打入二次交换柱进行离子交换,至流出液的pH1.5 时,开始收集交换液,控制流出液pH1.5~1.7,交换完毕,洗柱至流 出液古龙酸含量在1mg/ml以下为止。若pH>1.7时,需更换交换柱。 (2)减压浓缩结晶 先将二次交换液进行一级真空浓缩,温度 45℃,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达1.2左右,即可出料。接着,又在同样条 件下进行二级浓缩,然后加入少量乙醇,冷却结晶,甩滤并用冰乙醇 洗涤,得2-酮基-L-古龙酸。 如果以后工序使用碱转化,则需将2-酮基-L-古龙酸进行真空干燥, 以除去部分水分。
两步发酵法维生素C生产工艺
1.D-山梨醇的制备(见莱氏法) 2.L-山梨糖的制备
(1)菌种部分 黑醋菌部分同莱氏法 (2)发酵液制备部分 基本同莱氏法,只是D-山梨醇的 投料浓度适当低些,10%左右。 (3)发酵液处理部分 发酵终点后对生成的L-山梨糖 (醪液)应立即于80℃加热10min,杀死第一步发酵液 微生物后,冷却至30℃,再开始进行第二步的混合菌株 发酵。
2-酮基-L-古龙酸的分离工艺及操作
(1)离子交换 ①将发酵液冷却后用盐酸酸化,调至菌体蛋白 等电点,使菌体蛋白沉淀。静置数小时后去掉菌体蛋白,将酸化上清 液以(2~3)m3/h的流速压入一次阳离子交换柱进行离子交换。或将发 酵液加入至循环槽,经冷却调节pH值后,用泵打入微滤膜、超滤膜过 滤器内除去菌体及蛋白类物质后,将滤液压入阳离子交换柱内进行离 子交换。当回流到pH3.5时,开始收集交换液,控制流出液的pH值, 以防树脂饱和,发酵液交换完后,用纯水洗柱,至流出液古龙酸含量 低于1mg/ml以下为止。当流出液达到一定pH值时,则更换树脂进行交 换,原树脂进行再生处理。
5.粗品Vc的制备
先将双丙酮古龙酸水解脱去保护基丙酮,再进行内酯 化,最后进行烯醇化即得粗Vc。
工艺过程 配料比为双丙酮古龙酸(折纯):精制盐酸 (38%):乙醇=1:0.27:0.31。 生产中先将部分双丙酮古龙酸加入转化罐,搅拌加入盐酸, 再加入余下的双丙酮古龙酸,盖好罐盖。等反应罐夹层满 水后,打开蒸汽阀门,缓慢升温至37℃左右关蒸汽,自然 升温至52~54℃,保温5~7h。反应到达高潮时,结晶析出, 要严格控制温度低于60℃,高潮期过后,维持50~52℃至 总保温时间20h。接着开冷却水降温1h,加入适当体积的 乙醇,冷却至-2℃,放料,甩滤0.5h,再用乙醇洗涤,甩 滤3~3.5h,经干燥得粗Vc。
2.L-山梨糖的制备 经过黑醋菌的生物氧化,可选择性地使D-山梨醇的2位 羟基氧化成酮基,即得L-山梨糖。
工艺过程:
①菌种部分 将黑醋菌保存于斜面培养基中,每月传代一次, 保存于0~5℃冰箱内。以后菌种从斜面培养基移入三角瓶种 液培养基中,在30~33℃振荡培养48h,合并入血清瓶内,糖 量在100mg/ml以上,镜检菌体正常,无杂菌,可接入生产。 ②发酵部分 种子培养分为一、二级种子罐培养,都以质量浓 度为16%~20%的D-山梨醇投料,并以玉米浆、酵母膏、泡 敌、碳酸钙、复合维生素B、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培养基。 30~340C ,通入无菌空气(1VVM),并维持罐压 0.03~0.05MPa进行一、二级种子培养。当一级种子罐产糖 量大于50mg/ml(发酵率达40%以上),二级种子罐产糖量 大于70mg/ml(发酵率在50%以上),菌体正常,即可移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