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国际会展中心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一、概述1、项目概况本工程是舟山国际会展中心。
项目位于临城新区海洋文化广场东南侧, 北接新城体育馆, 与700米开外的市政府大楼遥遥相望; 南临海景道, 与海滨仅隔120米的绿地; 东面毗邻规划建设的五星级酒店, 西面则靠近新城人工湖。
该工程有便利的交通系统与良好的自然环境, 是新城人气的主要集散场地, 同时是新区中心公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建设项目将最大限度展现城市海洋文化, 提升城市环境与建筑的品味, 增强城市活力, 同时将加速推进新区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地块周围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6864m2; 地上总建筑面积20688m2, 设有814个室内标准展位,其中50个为临时展位; 地下建筑面积为15390m2; 设377个地下车位。
2、设计依据1) 该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条件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 )6)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8) 工程所在地区自然条件9)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10) 展览建筑设计规范( JGJ-218- )11)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二、总体设计1、设计理念强调建筑融入城市, 土地开发高效益的同时兼顾地区中长期发展, 秉承临城新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打造特色鲜明的东部会展城市之都。
利用会展中心的有利条件及良好的自然环境,提升城市环境和建筑品位,增强城市活力。
规划设计力求高起点、高追求、高品质, 使建筑方案具有前瞻性与文化象征性,并大胆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成果,创造出拥有海洋文化内涵及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时代建筑。
建筑以自然和谐为原则, 注重提取生态生物海贝为基本元素, 模仿其海贝自身的自然纹理, 将之与建筑相结合。
建筑整体分为三大部分: 曲线型屋面、入口波浪形屋顶兼大雨棚、北面类椭圆形铝板屋面。
以屋面的条形铝构架来展现海贝的纵向褶皱的条纹肌理, 并用裙边的通透的条状钢构件来展现贝壳的锯齿状的环形边缘, 并赋以半透明的波浪形膜状结构的屋顶, 更有浅滩海贝的深刻含义。
建筑整体造型与结构自然结合, 整个结构体系以钢桁架顺着其屋顶的放射状纹理做支撑, 这种形式既反映出科学的技术逻辑, 又表现出飘逸的艺术造型。
整个建筑在不同角度、不同时间, 给人以无限遐想, 充满灵感、幻趣和想象力的空间设计和多样化的主题风格, 表现出独特的建筑个性。
同时搭配北面的螺型体育馆, 别有海边建筑的特色。
2、总体布局及交通组织规划片区东西向256米, 南北纵深144米, 场地基本平整。
基地南面是一纵深42米的城市绿地, 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基地考虑在南面结合绿化带做主入口广场布置, 同时在主入口两侧布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靠位置。
在基地西面考虑创造一个馆前广场作公共集散广场并兼做室外临时展区( 可设室外临时展位244个) , 它由一个正式的城市广场、树阵、旗列和雨篷覆盖组成, 为参观者拓展一个优美的视觉和步行空间, 同时可做室外活动和临时停车之用。
基地北面则为货流装卸、运输场地, 东面则是与相配套五星酒店相连接的硬质铺装场地。
场地四面均临城市道路, 便于参观者到达。
建筑人流主入口设在展览馆南面, 参观者将主要从南面、西面两个方向的大型公共广场直接进入到展览馆内, 并在该广场区域内最大限度地限制机动车的流动。
东西面的次入口可做人流兼货口; 地下室机动车出入口则设置到基地的西北角和东南角, 避免人流、车流的交叉。
本工程室外场地设计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3.10米, 会展中心±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25米, 室内外高差0.15米。
室外场地做平整处理。
3、总体消防设计( 详见消防设计专篇)4、绿化与环境绿化系统的设计将成为舟山国际会展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展中心的绿化主题应该合乎市民的审美情趣: 洗练的线条、简洁的体面组合、开阔的视野和动感的构图。
主入口东西两翼的公共绿地结合机动车和非机车的停靠, 做绿化条纹、铺地、步道等元素的变化布置。
建筑的西侧做大面积的硬质铺地广场, 并在广场南北两侧布置绿化种植池, 结合建筑周边布置的2块大面积的水池, 形成水体、树木、草坪、雕塑、小品、构筑物等各个景观节点, 使整个环境富有生活情调和浪漫色彩, 整体效果更为灵动活泼。
5、技术经济指标总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 368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6078平方米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2068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15390平方米容积率: 0.56建筑密度: 46.8%绿地率: 7.0%停车位: 421辆( 其中地下377辆、地上临时车位44辆)三、建筑设计1、各层平面功能布置及空间设计会展中心平面功能布置简洁。
考虑到会展建筑的使用特点, 便于室内布展和空间的开阔, 建筑主要功能区展厅为一层中间63米无柱大空间展厅, 展览高度为11米-20米, 内布置764个3米*3米国际标准展位。
大部分的人流可经过展厅南面的主入口大厅和东西面的次入口进入展厅内部。
在南北面则做局部2到3层, 作为辅助功能房间。
在建筑一层位置南面布置入口大厅, 局部可做临时展厅, 可设50个临时展位, 南面二层则为设备夹层, 三层布置洽谈室、接待室、会议、办公等功能。
同时在一层、二层局部做局部通高处理, 满足主入口空间的舒适性。
建筑北面一层布置设备用房、货流通道和展方库房。
2条贯穿建筑北面辅助功能的货口最小净尺寸分别为为 4.2*4.5米( 高度) 和5米*4.5米( 高度) , 经过这2个货口可直接将货车开进建筑内部, 便于货物的运输和布展。
北面二层为设备用房。
地下车库2个出入口分别布置在建筑的东南角和西北角。
展厅以下的地下室大空间部分布置机动车停靠, 靠北部分柱网密集处则集中布置设备用房和戊类仓储用房。
2、垂直交通由于会展中心主要以一层会展为主要使用空间, 因此垂直交通上之需要满足平常人流的使用疏散即可。
建筑主入口大厅处设2个疏散楼梯, 便于洽谈人流和办公人员的使用和疏散, 同时在地下室层和首层处设剪刀双跑楼梯, 方便地下室人员的使用和疏散。
建筑北面后勤区设2个疏散楼梯, 便于二层设备房和地下室的人员使用和疏散。
3、立面屋顶设计建筑坐南朝北, 外围护结构采用浅色。
立面上以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双层多孔板为主要手法, 让其在一条赋予波浪变化的母线上上下下浮动变化, 产生丰富的韵律, 如同一条扭动的飘带, 又如平静的海面中浮现的一圈圈涟漪。
同时在建筑外部幕墙处做立杆均匀分割, 在丰富变化的同时又有一种规律美, 又可满足幕墙的外支撑结构需求。
屋面板采用筒形的规则曲面金属板, 按造型的需求, 在筒形曲面上进行分割、剪切。
同时在曲面上附加造型所需要的19条长短、高度不一长条形铝构件, 呈放射状布置, 并在构件边上双侧做玻璃采光顶, 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时来展现海贝的纵向褶皱的条纹肌理。
整个屋面犹如一个巨大的扇形贝壳, 虚实穿插, 惟妙惟肖。
由于建筑东西面采光面较大, 幕墙采用贴膜的形式, 可大幅降低太阳辐射造成的空调负荷。
屋面板考虑预留一定宽度的缝隙, 当雨水由上冲刷下来时, 泥沙不会积累, 而是经过每道缝隙流到防水层, 然后再被集中处理。
这种手段有效地减弱泥沙对金属板的污染, 壳体金属板上也预留适当的挂钩、挂点, 以便维护人员上去进行清理工作。
再加上定期使用预留的喷淋设施进行清洗, 可保持壳体的清洁。
4、夜景设计烘托景观特色, 强化体验功能。
经过不同层次的照明设计, 以达到整体和谐、生动鲜明的夜景效果。
第一主要包括绿化带和广场。
该层次的控制有助于增强公共活动人流的场所体验, 形成连续的基调灯光带。
一般地带景观照明突出景物, 用偏冷色调散射灯光照明水体, 树木、小品、构筑物等; 周边活动频繁处以偏暖色调的灯光为主, 使之富有生活情调, 与非重点段的冷色调形成对比, 可使用广场地灯、草坪灯对铺装和草地做重点处理; 广场照明宜产生强弱相间的节奏感, 需要有起承转合, 需要高潮和收尾; 在非重点照明地带, 应主要以道路为主, 背后建筑以建筑透光为主, 不做重点渲染。
第二主题照明区为中心会展建筑及周边区域, 其色彩以明快大方为主, 注意阶梯层次感, 突出主题建筑。
第三建筑顶上照明, 宜采LED点光和线光点缀, 把顶部的结构完整的交代清楚。
同时相辅相成的灯光转换可演绎出庄严、宏伟的建筑主题。
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资料1.本工程按照国家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2.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CECS 200: 】国家和浙江省其它的相关设计规范和规定3.设计荷载荷载取值除特别要求外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 ( 1) 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本工程单体建筑高度略低于24米, 故主体结构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标准取值, 舟山市的基本风压为W50=0.85kN/m2, 钢屋盖部分属于风荷载敏感结构, 则按1 一遇取值, 为W100=1.0kN/m2。
本工程的地面粗糙度取C类。
( 2) 雪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 , 舟山市50年一遇的基本雪压为S0=0.50kN/m2, 屋面的基本雪压与均布活荷载不同时组合。
( 3) 地震作用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 , 舟山市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第一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
( 4) 楼面活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