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项目西来古镇简介
三、类比评价 西来古镇PK平乐古镇
总体定位
• 西来古镇:以西来古镇为核心,以禅茶文化、山水田园、特 色乡村产业(茶产业、果蔬业、渔业)三大资源为依托,以 禅茶文化体验,健康养生旅游、农业休闲度假、主题户外游 乐为四大特色产品,面向成都都市圈的古镇依托型乡村休闲 度假旅游目的地。 • 平乐古镇:平乐古镇以镇区古朴的街区和原味淳朴的川西民 风民俗而著称。古镇九古(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 古坊、古道、古风、古歌)平乐自古便成为“茶马古道第一 镇、南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平乐古镇的总体定位并不明 确。
四、西来古镇开发建议:
打造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古镇旅游形象
对西来古镇的保护和开发进行科学规划
进行文化内涵挖掘和文化资源重组
引入科学的市场运作方式,拓宽融资和开发渠道
树立精品意识, 加强市场营销
( 一) 打造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古镇旅游形象
蒲江西来古镇应该准确定位, “禅茶小镇、养生来” 就应该抓住这个定位来对古 镇进行开发和打造。这样, 通过清晰的定位让人在提起 某一古镇的名字时, 能形成 四川古镇的形象设计和 一种直接而行成的认识, 这 对外推广不能成捆儿地/ 就为游客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打批发。这样只会因相 作好了铺垫, 是一个成功的 互混淆而模糊了彼此的 开端。 个性特色。 应分别根据 各自的情况来/ 定调子。
优资源:静谧古镇氛围,独特佛文化底蕴 优历史:千年历史遗蕴,百年记忆留香 优区位:一区两带龙头,三圈春潮涌劢 优交通:川西环线眷顾,成新蒲高速垂青 优政策:先进的运营团队,有力的资金保障
优势分析——平乐古镇
• 1、地理区位适宜,交通便利。 • 2、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平乐古镇的旅游资源,包含了6个 主类,9个亚类,21个基本类型。 • 3、政府大力支持。政府主导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这 都对平乐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4、古镇旅游产品多样。现在主要有以平乐古镇镇区为核 心的古镇观光游,并以古镇周边景观景点为基础打造的各 式旅游项目。 • 5、古镇管理体系的完善。邛崃市专门在平乐古镇设立了 邛崃市平乐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景区辖区内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管理工作。
百颗灯
• 百颗灯祈福,乃西来传统民俗。灯高13米,两侧 三十六盏,顶上一盏,象征三十六洞天神仙和玉 皇大帝。灯纸为红白相间,红为太阳,白为太阴。 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到十五,九月初一到初九,由 当地长老诵经点燃并升起,祭拜祖先之灵,祈福 后人。 • 灯杆立于清道光年间。每个灯笼里都有一盏清油 灯,称为“百盏灯”。灯杆的东面有一盏与之相 同的灯杆。呈现对称的形状。
旅游资源分 布区域相对 集中,禅茶 文化与古镇 相互交融
z
3
没有很好的 挖掘和利用 自身的特色 文化,配套 设施比较落 后,保护意 识不强。
已有的旅游 资源吸引力 小,旅游资 源级别不高 ,遗迹虽多 但是知名度 不高
西来古镇与黄 龙溪的资源类 型相似,但从 资源的级别、 品质、知名度 上,西来与黄 龙溪是无法相 媲美的
西来古镇
目 录
一、西来古镇资源分析 二、景区开发现状评价 三、类比评价-平乐古镇 四、想法与建议
临溪河
• 临溪河穿越于大、小五面山之间,接纳诸山溪流,于五星乡上场口汇 入蒲江河。全流程76.7公里,全流域面积357.5平方公里。境内流程 38.2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47.8平方公里,流经甘溪、大塘、复兴、 西来、敦厚、松华、寿安、五星等2镇、6乡。 • 清乾隆《县志》:“唐志:临溪县有铁官,盖溪旁山中旧产铁也。” 因此,临溪河又名铁溪河。临溪河多年平均流量6.59平方米/秒,年径 流总量2.08亿立方米。天然洪峰流量1319.6立方米/秒,上游水库削减 后,实际洪峰流量1219.3立方米/秒。 • 临溪河素未疏浚,古今只具灌溉之利。而河流病害则酷似蒲江河,不 仅沿流路主河道不稳定,多岔道、河湾、砂滩;且沿流固定或非固定 之河堰多达45道,导致河床日益淤积,比降减小,排洪不畅。1978 年以来,按照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院关于蒲江河、临溪河规划意见之 防洪标准,已重点整治14处,长3.49公里。 • 临溪河环绕西来古镇,该段的水量较小,水质分区,上游有轻微污染。 但河内任养有鱼,不时有垂钓的人。
二、景区开发评价
开发优点 开发缺点 旅游资源现状
目 录
开发前景
zzzzzzzzz
开发优点
2 3
1
大量明清时期 的川西民居保 存完整。 12棵声名远播 的千年古榕, 是成都市历史 文化古镇、成 都市十大魅力 城镇。
独特的佛文 化底蕴,区 域位置优越 ,交通条件 便利,位于 川西环线上 。先进的运 营团队,有 力的资金保 障。
旅游资源现 状
• 四级旅游资源:1个(夫妻树) • 二级旅游资源:3个(百颗灯、来安廊桥和文峰塔) • 一级旅游资源:1个(古戏台) • 其他旅游资源有临溪河
旅游开发
• 西来古镇将打造集禅文化、国际化、生活化、民俗化 于一体的禅茶小镇,面向成都都市圈的古镇依托型乡 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 成都市民出游人数多,禅文化对成都市民的吸引力较 大 • 以古榕树、川西民居、禅茶文化的组合为撬动支点, 打破川西古镇以闹取胜的模式,开辟以“静谧”为主 调的古镇氛围,融合国内外古镇旅游开发经验。 • 西来古镇将开发禅茶文化体验、健康养生旅游、农业 休闲度假和主题户外游乐四大特色产品。
旅游资源现状——西来
• 西来古镇的旅游资源中,包括了6 个主类,9个亚类,但仅有14个基 本类型,且景观景点数量相对平 乐古镇较少。
旅游资源现状——平乐
• 平乐古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 国家对旅游资源的分类统计,平乐古 镇的旅游资源,其中包含了6个主类, 9个亚类,21个基本类型。
优势分析——西来古镇
古戏台
• 西来古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西来古镇典型的川西民俗文化古镇,旅游休闲的 圣地,以“禅茶小镇,养生西来”远近闻名。古 戏台是西来古镇重要景点之一,戏台占地约50平 方米,为清代建筑,经过百年,古韵依旧。昔日, 西来场有刘、钱两姓大家,分别在关帝庙庙门处 搭灯、建戏台,雇戏班来表演,大唱对台戏,热 闹非凡。而今,只保留下了刘家戏台,每当重要 节气,戏台依旧会演出川西戏曲的经典名段。
夫妻树
• 夫妻树是一颗千年大榕树。书高7米,与周围11 颗古树连成一条线,排列在临溪河边。两个分离 的树干在离地约两米处合抱在一起,在相连处长 出了许多根须,交织缠绕。在合抱下方约10厘米 处,两个树干又伸出两只长长的“手”紧紧相握, 形似相拥的夫妻。左边较纤细苗条的是“妻子”, 右边较粗壮的是“丈夫”。传说南宋孝宗时有夫 妻二人居住于此,恩爱无比,死后紧紧相拥而化 作此树。 • 魏了翁先生曾感叹说:“患难夫妻,生死相依。 在天化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地理位置
• 西来古镇:西来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境内,西来 镇地跨临溪河与大小五面山浅丘,东临国道108线,西连 国道318线,川西旅游环线(省道106线)与寿卧路(国道 108、318线连接线)交叉穿镇而过,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 历史。
• 平乐古镇: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 18公里处,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与水口、 油榨、孔明、临济、道佐、火井等镇乡毗邻,素有“一平 二固三夹关”的美誉。
( 二)对西来古镇的保护和开发进行科学规划
西来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必须规划先行, 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 有效避免古 镇资源遭受新的破坏。不能边改造, 边 发展或者说 不破不立, 因此古镇发展必 须另辟蹊径要在 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 则下, 严格控制周边环境。 西来古镇要与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通 力合作, 严格规划, 尽可能将古镇按原 貌/ 封闭起来, 充分利用外缘主间来寻 求发展。即使如此, 在利用外缘空间时, 也应考虑新建筑与古镇的风格以及总 体环境的统 一协调。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不足——西来
• 1、核心竞争力未显现,孪生景致突围难 • 2、配套设施有待更新,商业运作任重道进 • 3、保护意识需加强,朴素意识待提高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不足——平乐
• 1、形象定位不明确。 • 2、商业倾向严重,古镇的商业化将导致地方特色文化的 流逝,被外来文化所侵蚀。 • 3、旅游承载力分配不均。平时的游客数量较少,古镇旅 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节假日里游客的大量涌入, 超过了古镇的旅游承载能力。 • 4、生态环境破坏。游客的旅游素质优劣不等和基础设施 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古镇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 坏。 • 5、古建筑原真性受到威胁。 • 6、古镇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 7、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
文风塔
• 文风塔是一座高13米的砖石结构的建筑。塔上下 分为三层,四周是一些戏剧人物的雕塑,诗文楹 联分立两边。联下字体均用九曲回文篆刻而成, 令人惊奇。塔四边飞翘的檐角上,还各挂一小巧 的风铃。塔身下有个大的炉灶,是旧时烧字祈福 的场所。此塔在清代道光十三年进行维修。是西 来古镇历史遗迹的代表之一,是现今国内保存较 完好的一座古塔。
历史文化
• 西来古镇:西来古镇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南 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前蜀、后唐、后蜀、北宋、 元、明、清等朝代;西来古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 南宋著名理学家魏了老翁的故乡。 • 平乐古镇: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 时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前蜀王开明乐时期, 平落即因平坝上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平落因此得名。 秦汉以来,即为古川南蜀道,南丝绸之路之重镇。平乐古 镇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 镇及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
禅茶
• 是指寺院僧人种植、 采制、饮用的茶。主 要用于供佛、待客、 自饮、结缘赠送等。 1.在茶文化中打出禅茶 概念,塑造西来古镇“ 禅茶”的特有旅游形象。
来安廊桥
• 来安廊桥横跨在临溪河上的一座始建于清嘉庆五 年的桥。来安廊桥桥长80.6米,桥身为混凝土结 构。桥梁、桥顶使用的材料是以蒲江盛产的竹子 作为原料。经过德国的技术压制而成,质地更加 坚硬,颜色上经过仿旧处理。 • 来安廊桥的两端皆有刘家武先生撰写的对联。来 安廊桥一来二往有来去安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