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知中国——报刊阅读基础》(上册)教学参考本教材的基本特点《读报知中国——报刊阅读基础》是报刊阅读指导教材,作为一种应用性中文课程,贯穿始终的教学目的是: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具备的中文知识,面向原生状态的丰富多彩的报刊语言,有效地进行报刊阅读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报刊阅读能力和中文应用水平。
教学密切结合报刊阅读,通过教材学习来指导报刊阅读,是本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
我们给学生提出的口号是:“让中文走出课本、走出课堂”。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报刊教材的编写目的是通过阅读报刊新闻来学习中文,将报刊新闻作为语言学习材料之一,纳入了系统中文学习的教学体系。
其学习范围主要限于教材内,分级的、系统的中文知识学习始终是教学的主线。
建议任课教师明确区分指导报刊阅读为主的教材与系统学习中文为主的教材,准确把握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参·课程介绍(建议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及要求课程介绍是导入性课程,是教师与学生的磨合性课程,对于本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具体教学目的和要求如下:1.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意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扫除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
2.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和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3.帮助学生了解本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教材的方法。
具体教学建议一、导入建议以学生们自我介绍和师生自由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读报情况、读报习惯,以及对学习本门课程的态度和想法。
在开课之初就为学生确定一种轻松、开放的课堂基调,同时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目的(为什么要学习报刊阅读)1.进一步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在系统的中文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比较单纯的标准规范的中文形式。
在学习初始以及以后一些阶段,这种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较高的学习阶段,就应该逐渐接触更加生动、丰富的中文形式,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报刊新闻就是了解生活中现实语言形式的首先教材。
而且在丰富和提高中文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当代中国的了解,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2.实际运用汉语知识的需要学习是为了实际应用,学习中文也是这样。
达到一定中文水平以后,就应该逐渐走出教材和课堂,提高自己的中文应用能力。
阅读中文报刊,是中文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
报刊阅读基础课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中文实际应用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我们的学习口号是“让中文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三、学习内容和方法(怎样学习这门课程)建议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心理,给予有效的指导,并介绍本教材的特点,使学生可以正确和充分地使用这本教材。
1.要了解中国的报纸和报刊结构报刊阅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看什么报。
如果不知道中国报纸的主要分类和特点,面对报亭、报摊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报纸,就不知道看哪种报纸更适合自己的需要。
买到一张适合自己的报纸以后,还要知道哪些版面是自己应该重点阅读的,并且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阅读的内容,不会面对厚厚的一叠报纸感到头痛和茫然。
以上就是教材第一课要帮助大家解决的问题。
2.要了解报刊语言的主要特征,抓住学习重点报刊语言是报刊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较多使用书面语和书面句式的习惯,例如:去、到——赴、前往到、到达——抵、抵达A国邀请B国领导人来访问——B国领导人应A国的邀请来访讨论经济问题——就经济问题进行了讨论(2)有较多简缩语的习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入世北京和上海——京沪以上两类词语在报刊上比较常见,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的问题。
一般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多读报,经过一段熟能生巧的过程,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3)报刊重点词语一般汉语教程,主要是从语言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确定重点词语。
但在报刊阅读课程中,不仅从语言形式上、还要从信息辨识的角度来确定重点词语。
因此,信息区分度高的词语也是报刊课词语教学的重点之一,这也是报刊阅读课程与一般汉语课程的重要区别所在。
例如:“说”这一行为,在报刊中经常可以见到以下表达方式:A.说:说一般的内容和事情B.表示:说明态度、观点、立场C.指出:应当加以注意、比较重要的内容或事情D.强调:应当引起重视的最重要的内容或事情E.称:意义之一:“说”的书面形式意义之二:所说的内容尚未得到证实F.声称:所说的是假的或者不确定的以上词语,就是报刊教学中的重点词语。
看到这样的词语,就会对相关信息有相应的了解。
因此学习和掌握报刊重点词语,是提高报刊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4)学习当代中国鲜活的口语近年来,中文报刊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所以报刊语言风格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新闻报道越来越口语化,特别是一些反映当代中国人生活的报刊故事,包括了各种生动的口语形式,对于想提高口语水平、了解当代中文的学生也是非常有益的。
(5)努力解决单词量问题读报最大的问题是生词太多。
作为具有中级水平的学生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A.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汉语知识进行猜词中级水平的同学已经掌握了两千以上的汉字。
在读报的时候,主要是生词的问题,而不是生字的问题。
所以学会利用自己的中文知识,根据文章、句子的意思,独立推测出生词的意思,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单词量。
例如:要员——重要的人员(官员)互访——互相访问B.根据词语结构扩展,学会举一反三学习了一种词语结构以后,可以根据它推测结构类似的词语的意思,例如:要员——要闻、要事互访——互信、互利、互惠培养猜词能力是中级水平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
具备了这种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就可以逐步脱离教师和词典的扶助,最终获得独立应用和独立发展的能力。
为了强化报刊语言学习,本教材每课都有专门的“词语和综合练习”部分,并且设立了相关的单元小节,进行系统的练习和指导。
(任课教师可参看相关单元小节的内容)3.要了解当代中国社会要读懂中文报纸,不光要学习中文,还要了解相关的当代中国国情。
例如在报刊、电视、广播里常常见到、听到的“十一五期间”这个词语,对于具有中级水平的学生来说没有生词,但是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情况,也还会看不明白。
了解当代中国国情,对提高中文报刊阅读能力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提高中文报刊阅读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报刊阅读课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增加这方面的知识:(1)从教材的“报刊阅读小资料”中了解。
“报刊阅读小资料”里收集了一些与中国国情密切相关的报刊常见词语。
例如第72页,就介绍了和“十一五期间”这个词语相关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情况。
报刊小资料还反映了一些中国当代社会的主要变化。
如第41页介绍了2003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以后的情况,学生可以从这里了解到,过去常见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部”、“国内贸易部”这些名称已经基本从中文报刊上消失,而代之的是“商务部”这个名称。
另外,对于报刊上常见的一些外文词语翻译,报刊阅读小资料也给出一些相应的英文注释。
例如第29页一些常见领导人职务名称;第55页一些常见国际组织名称等等。
(2)从教材课文中了解这本教材的课文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绝大多数同学都可以从这本教材里了解到自己关心的情况。
(3)从每周的新闻阅读中了解报刊阅读基础是一门实践课,应密切地联系实际报刊阅读进行。
每周都将留出一定的时间,由学生和教师结合进行本周新闻报告活动。
这些内容是对中国社会最新鲜、最直接的了解(例如当前的“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等),也是对教材内容的必要补充。
由于使用寿命的要求,教材范文必须选取重要的成长性话题或周期性话题,因此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偏于严肃甚至枯燥的问题,而每周新闻报告则可以补充时事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各种报刊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报刊课成为最生动、活泼的语言课程之一。
四、作业形式本课程是报刊阅读指导,所以课外阅读是学习的重要一环。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以及自身的兴趣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中文报纸阅读,每周读一篇并写出读后感。
新部编版1~9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142篇都找齐了1~6年级部编版一年级(上)《咏鹅》(诵读)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南》(诵读)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必背★)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二)》(诵读)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诵读)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风》(诵读)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部编版一年级(下)《春晓》(必背★)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