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会计学第1章基础会计总论PPT课件

基础会计学第1章基础会计总论PPT课件

热烈欢迎
11级会计专业同学们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遵循原则、不做假账
基础会计学
主讲: 宋 明 0454-8617756
会计究竞是做什么的?
为什么上到国家、中到企业、小到家庭 都需要会计?
会计到底在其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生产者忙于生产,无暇兼顾,会计“从生产 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当事 人独立完成的职能。
我国原始社会有简单的计量、记录行为
例“结绳记数”、“刻木记数”记载劳动成 果,处于萌芽状态。
结绳记事 文字产生之前帮助记忆的方法之一。战国时期的著作《周易·系辞下传》
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汉朝郑玄的《周易注 》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 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三、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即 会计客体。
制造业生产经营过程
供应过程
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
资 金 投
货币资 金
储备资金 设备、材料

工资及其他费用
生产资 金

投入经营过 程
资金循环:企业经营资金随着生产经营活动
进行,资金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从货币资金形
态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
品资金、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周转: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不断进行,
资金周而复始不断地循环叫资金周转。
宏观上说,会计对象是扩大再生产过程资金运 动。
微观上说,会计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运 动。企业资金运动表现为筹集资金,使用资金 和收回资金的过程。
四、会计职能
以美国为代表西方会计界本世纪初开始财务 会计准则研究,形成一套“公认会计原则” 。
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更 高要求,对会计资料需求更迫切,促进成本 会计、管理会计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
解放初期,学习苏联;
文革时期,会计工作遭到严重的破坏, 1985年5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93年实施与国际接轨《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 会计准则》; 2006年颁布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 , 2007年1月1日执行;
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反映)、 监督 其他职能:分析(效益),预测(经营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1、核算(反映)
通过记录,计算表现经济活动情况(财务 状况、经营成果)
2、监督
通过分析、检查、审核、控制经济活动,按规 定的要求运行达到预期的目标。(目的,保证 企业会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契刻记事 文字产生之前帮助记忆的方法之一。汉朝刘煦在《释名·释书契》中说:
“契,刻也,刻识其数也。”说明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将数 目用一定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 古时的“契”。
两个要点:
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 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产生两个前提条件:
有剩余生产物 生产社会化
• 会计有可反映的对 象 • 可供养从事会计 活动的人员
生产化要求会计成为独 立、专门的职业。
发展特点概述: 低级——高级 简单——复杂 不完善——逐步完善
三个发展阶段 具体表现:
附带工作——独立职能部门 单式记帐——复式记帐 手工操作——手工、计算机操作 事后反映——事中控制——事前、事中、事后相 结合
1、会计主体(会计范围)——企业、事业、 机关团体等单位 2、会计客体(会计对象)——经济活动 3、计量尺度——货币 4、会计手段——专门方法 5、会计任务——提供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的 经营管理,促使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6、会计本质——管理活动 7、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8、服务对象——会计信息使用者
(二)会计的发展史(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阶段(十五世纪前) 早在西周奴隶社会,有“司书”、“司会”等官吏 从事会计工作。 记账方法上,秦代已建立账项划分为入(收)、出 (付)、余三大类,三柱结算法。 东、汉初已发展四柱结算法 旧管+实收-开除=实在 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 标志 会计专职人员出现 官厅会计机构产生
2、近代会计阶段(十五世纪末— 十九世纪末)
第一个重要里程碑: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 卡·帕乔利在其出版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 要》一书中对“复式记账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以复式记账法产生及应用为标志。
第二个里程碑:会计报表 产生和CPA的出现
3。现代会计阶段( 20世纪初至现在)
以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出现为标志
会计职业是“常青树”还是“流星雨” ?
会计学科最具特色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
第一章 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1.1 会计的含义 1.2 会计的职能和目标 1.3 会计的对象 1.4 会计核算方法概述 1.5 会计核算基础 1.6 会计学及会计学体系
第一节 会计的涵义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什么是会计 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作为记录、计算工作,已有几千年,作为 专门知识,只有一、二百年
人类生存物资资料生产(生产活动) 创 造财富
劳动耗费力求少费多收 记录、计算、 对比 产生了会计
会计是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最初,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由生产者 凭头脑记忆或简单记录,生产发展,规模扩大,需 记录事多起来,
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基本与国际会计接轨。
实践证明: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生产越现代 化,规模越扩大,越是需要利用会计信息。
二、什么是会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 门会计方法,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生产经 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 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向会计信息使 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促使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一项管理活动。
核算和监督的关系 (1)核算是监督的基础,通过核算进行监督 (2)监督可以保证反映的真实性,只有严格 监督才能发挥管理的作用 (3)处理同一会计事项,同时体现两种职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