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科目表(CPA名词解释)

会计科目表(CPA名词解释)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Due from Central Bank)是指各金融企业在中央银行开户而存入的用于支付清算、调拨款项、提取及缴存现金、往来资金结算以及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缴存于中央银行的款项和其他需要缴存的款项。

存放中央银行的
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种款项,包括业务资金的调拨、办理同城票据交换和异地跨系统资金汇划、提取或缴存现金等。

企业(银行)按规定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存款,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类型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法定存款准备金:根据人行的存款准备金系统的规定,金融机构必须按照客户存款的一定比率存入人民银行。

除此之外,金融机构在人行还开立清算准备金账户,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满足日常的清算要求。

超额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是为支付内部银行间的日常交易而在人行开立的活期账户。

随着1998年3月21日存款准备金系统的改革,人行允许金融机构自行确定保持在人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金额。

结售汇周转金:系银行为了开展外汇业务而按照央行规定的比例保持的一定数量的外汇结、售汇人民币周转金。

指定生息资产: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国银行分行外汇营运资金的30%应当以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外币定期存款作为外汇生息资产;人民币营运资金的30%应当以人民币国债或者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人民币生息资产。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银行)存放于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中央银行”)的各种款项,包括业务资金的调拨、办理同城票据交换和异地跨系统资金汇划、提取或缴存现金等。

企业按规定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存款,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存放款项性质进行明细核算。

三、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借记本科目,贷记“清算资金往来”等科目;减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银行)存放于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中央银行”)的各种款项,包括业务资金的调拨、办理同城票据交换和异地跨系统资金汇划、提取或缴存现金等。

企业(银行)按规定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存款,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存放款项的性质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吸收存款”、“清算资金往来”等科目;减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各种款项。

应收代位追偿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承担赔付保险金责
任确认的应收代位追偿款。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对方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收代位追偿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应当确认的代位追偿款,借记本科目,贷
记“赔付支出”科目。

(二)收回应收代位追偿款时,应按收到的金额,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已计提坏账准备的,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其账面
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赔付支出”科目。

(三)应收代位追偿款的核销和转回,应当比照“坏账准备”科目的
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但尚未收回的应收代位追偿款。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

潜在义务和现时义务的区别
1.潜在义务。

潜在义务是指结果取决于不确定未来事项的可能义务。

也就是说,潜在义务最终是否转变为现时义务,由某些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
或不发生来证实。

2.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或有负债作为现时义务,其特征在于:该现时义务的履行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者该现时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其中,“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指该现时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不超过50%(含50%)。

“金
额不能可靠计量”是指,该现时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金额”难以合理预计,现时义务履行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3、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是指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是在企业当前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企业没有其他现实的选择,只能履行该现时义务。

这里所指的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因合同、法规或其他司法解释等产生的义务,通常是企业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调中,依照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履行的责任。

比如,企业与另外企业签订购货合同产生的义务,就属于法定义务。

推定义务,是指因企业的特定行为为而产生的义务。

企业的特定行为,泛指企业以往的习惯做法、已公开的承诺或已公开宣布的经营政策。

由于以往的习惯做法,或通过这些承诺或公开的声明,企业向外界表明了它将承担特定的责任,从而使受影响的各方形成了其将履行那些责任的合理预期。

例如,甲公司是一家化工企业,因扩大经营规模,到A国创办了一家分公司。

假定A国尚未针对甲公司这类企业的生产经营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制定相关法律,因而甲公司的分公司对在A国生产经营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不承担法定义务。

但是,甲公司为在A国树立良好的形象,自行向社会公告,宣称将对生产经营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甲公司的分公司为此承担的义务就属于推定义务。

标的资产 (会计)
标的资产是指在合同中规定的涉及交易范围的资产或是司法案件中涉及纠纷的需要明确的财产。

如:企业在签定销售合同时,某项产品已完工入库,这可以说明“合同存在标的资产”;如果在签定合同时,这项产品还没有完工,就说明“合同不存在标的资产”。

标的资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可以是现金、证券和房产等。

衍生工具
由另一种证券( 股票, 债券, 货币或者商品) 构成或衍生而来的交易。

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期权是一最典型的衍生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 financialinstruments),又称派生金融工具、金融衍生产品等,顾名思义,是与原生金融工具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在原生金融工具诸如即期交易的商品和约、债券、股票、外汇等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从传统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

其价值依赖于标的资产价值变动的合约。

这种合约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

标准化合约是指其标的资产(基础资产)的交易价格、交易时间、资产特征、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标准化的,因此此类合约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货。

非标准化合约是指以上各项由交易的双方自行约定,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比如远期合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