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式辩论赛

英式辩论赛

英国议会制辩论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2009-11-04 23:36:05 作者:任亮娥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浏览次数:217 网友评论0 条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08)11- 0062- 04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代表中国高校参加了新加坡创办的亚洲大专辩论赛后,大学生辩论赛开始风靡全国,各种形式的国内国际辩论赛开始层出不穷,许多高校成立.了辩论协会,为大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交流思想、追求真理、探索问题、关注社会热点的平台.成为大学校园中一项学生乐于参加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普遍开展的辩论活动中,英语辩论赛也越来越受3高等院校的重视。

目前国家级与国际级英语辩论赛有"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FLTRP Cup Nat ional Debate Tournamsnt)、亚洲大专英语辩论赛(Asian University Debate Championshi ps)、全亚校际辩论锦标赛(All-Asians Intervarsity Debate Championships)、世界大学英语辩论赛(Wetld Uni versity Debate Cham p ionships)、国际辩论教育协会英语辩论赛(International Debate Education Associat ion简禾尔IDEA)。

"外研社"杯英语辩论赛创办于1997年,现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辩论赛。

这一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也激发了广大高校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加强了校际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素质具有许多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外研社组织优胜选手参加了三届世界大学生辩论赛(WUDC),这标志着我国高校与国际间高校的交流和合作拉开了序幕,而且在2007年1月加拿大温哥华第27届世界大学英语辩论赛中,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亚军身份参赛的清华大学代表队经过几轮鏖战,一举夺得组(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冠军,这更加鼓舞着我国英语学习者的热情。

2006年11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了由国际辩论教育协会(简称IDEA)与北外共同承办的首届北京国际英语辩论赛(IDEA BFSU the People S^eak Debate Tournament),进一歩推动了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辩手们在辩论场上的对阵与较量,一方面充分展示了高校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实力,另一方面从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大赛评委的感言中也看到了他们的差距与不足。

鉴于此,笔者认为了解国际级英语辩论赛的性质、特点、要求、规则和评判,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辩论能力,而且对提升高校英语教育质量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2.议会制辩论2.1来源议会制是西方国家的一种民主制度,又是一种国家政体。

英国是产生议会最早的国家,它历史最长,经验最丰富,许多国家的议会制度都效仿英国,因而英国的议会制被称为"议会制的典型"和"议会之母"。

英国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的立法机关,其地位在行政和司法机关之上,由英王、贵族院(上议院)、平民院(下议院)三部分组成。

议会每次年会开幕之际女王向议会两院联席会议致议会开幕辞,宣布政府在本次年会的内外政策和立法规划。

然后首相向平民院的全院大会提出动议,就政府的全年政策展开辩论,并予以表决。

此外,政府还就某一政策领域动议全院大会围绕政府的政策举行辩论。

因此人们通常将议会辩论定义为:"立法机关依议事规则围绕一项动议所举行的正式讨论、争辩和表决。

2.2应用议会制辩论是世界高校学术辩论采用的主要形式,是从英国下议院的辩论制度发展而来,在各大辩论赛中由于传统不同采用的具体议会制形式也有所不同,但辩论的特征、规则基本相同,均提倡辩题集中、态度鲜明、时间限定、观点碰撞、思想交锋、反驳及时有力,具有挑战性。

目前通用的英语辩论赛形式主要有两种:美国议会制辩论(American Parlianentaiy Style Debate)和英国议会制辩论。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采用的是美国议会制辩论形式,(British Parliamentary Style Debate)世界大学生辩论赛采用的是国际通行的英国议会制辩论形式。

本文主要介绍英国议会制辩论的规则和要求。

3.英国议会制辩论简介3.1辩论组队英国议会制辩论(BP)是一种独特的形式,通行于英国和世界大学生辩论赛中,有时也称为"dow n–the-table" debating。

辩论由the Proposition or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两方组成,分别代表政府和反对党,亦即正方和反方。

每方由两个队组成:正方一队称为Opening Government,正方二队称为Closing Government反方一队称为Opening Opposition,反方二队称为Closing Opposition;同一方的两队必须立场一致,相互支持但各队又在规则范围内以最有说服力的论辩为己队赢得比赛。

换言之,辩论中正反方以不同观点交锋的同时,同一方两队也在较量,展示自己的实力,而且OG和OO在辩论时尽量使己方的"同盟"没有机会提供新的论点或证据,以求取胜。

每队有两个成员组成,均有指定称呼。

详见下表:正方OG: Prime Minister Deputy Prime Minister 反方OO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Deputy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CG: Member of the Government Government Whip CO :Member of the Opposition Opposition Whip3.2辩论特点BP辩论的一个特点在于辩题是以动议(Motion)的形式给出,当场抽签决定各自的立场,正方支持动议,反方进行反驳,准备15分钟后,比赛开始,双方对所给出的动议进行论争。

辩论动议模式为英国下议院式"本院认为...(This House believes that...)。

"动议往往与当前时事、文化习俗、热门话题相关,具有争议性。

很多动议与政府的决议有关,思辩性极强。

辩论的目的在于检验正方对动议的定义是否可行、合理。

但有时动议范围宽泛或较模糊,如:This House believes that Coke is it.这种情况下正方一队有权定义动议,进行限制、明确或解释,反方必须根据正方给出的定义论辩;若正方动议定义不具可辩性或含糊不清,反方一队可进行挑战,替换动议定义,但要经评委认定和同意。

BP辩论的另一特点是POI (Roint of Information),意即当对方一成员发言时,若己方对其陈述的论点、论证、事实等有疑问或反对或认为是错误的,可在允许时间内(第2分钟到第6分钟)起立打断发言人进行质疑或提问,发言者可选择接受或拒绝,不过一旦接受就必须回应。

按规定每位成员在7分钟的发言时间内,需接受至少两次由反方提出的质询(POI)。

3.3辩论程序BP辩论中四支参辩队有明确的分工和角色,辩论时要遵循严格的程序和规则,每位成员有规定的名称发言,也有时间、顺序、职责和分工,且发言内容要求也有别。

发言次序依正反方交替进行,大体为:(1)Prime Minister(PM):定义或解释动议,提出论点并有理由论证,论据支撑;(2)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LO):反驳PM,并提出己方的论点、理由论证及论据;(3)Deputy Prim Minister (DPM):对LO进行反驳,进一歩明细己方论点、深化理由、扩充论据;(4)Deputy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DLO):反驳DPM,进一歩明细己方论点、深化理由、扩充论据;(5)Mem ber of the G over nm ent (MG):反驳DLO,进一歩扩展、延伸、充实正方一队论点;也可从新角度提供相关事实或论据支持己方观点或提出新理由进行论证;(6) Member of the Opposition (MO):反驳MG,进一歩扩展、延伸反方一队论据;也可从新角度提供相关事实或论据支持己方观点或提出新理由进行论证;(7) Government Whip (GW):反驳MO),一般不再提出新理由,可补充信息或论据,重在总结正方论点、理由、有力的论据,并指出对方辩论中的漏洞、谬误等。

(8) Opposition Whip (OW):反驳G W,不允许提出新论点,可补充信息或论据,重在总结反方论点、理由、有力的论据,并指出对方辩论中的漏洞、谬误等。

3.4评判标准在母语为非英语国家举行的英语辩论赛中,英语语言虽很重要,但只是一个基础,是一种工具,不是比试的重点。

重点评判依据是动议定义是否明确可辩、观点是否鲜明、论证是否有力、反驳是否到位、辩论技巧如何、团队精神、参与程度。

英语表述为content,strategy and style (sometimes known as matter,metho d andmanner),即为大家熟知的内容、技巧和风格三要素。

具体如下:首先内容要切题。

动议定义解释明确,论点鲜明,论证过程条理严谨,论据有说服力,理由充分,逻辑性强,反驳及时、有力。

其次要讲究技巧或策略。

包括动议定义、履行自身职责和分工、团队合作表现、言语组织和表达、思维敏捷以及时间的合理使用。

此外有鲜明的风格或方式。

主要指辩手辩论时的语言感染力、说服力、清晰度、措辞、语速变化、强弱以及适当的身势语言。

总之,英国议会制辩论是一种极其严格且又相当复杂的辩论形式,本文只是做一简单介绍,旨在通过了解辩论的有关知识促进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与国际间的交往。

4.高校英语教育的现状"除了语言以外,我发现中国的选手在逻辑和思辨能力上,也不及西方的选手。

我个人认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对于学生的自主思维和质疑能力强调不够;二是我们在选材时,由于语言的限制,只能主要从英语专业的学生中挑选,而国外选手在具备无悔可击的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有着广泛的学科背景,如法学、政治、哲学、社会学等。

这都使得中国选手在许多场次的辩论中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这是来自参加2005年世界大学生辩论大赛后一位选手的感言,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知识结构、思辩能力等方面的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