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吴敬梓
部编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吴敬梓
▪ 第一类是带有某种叛逆精神的杜少卿和沈 琼枝
▪ 第二类是真儒名贤形象
▪ 第三类是市井奇人形象
《儒林外史》的讽刺特征:
▪ 首先,《儒林外史》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 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在吴敬梓的笔下, 讽刺对象的性格中往往包含有某些正面的 因素,并不写成无恶不作的坏人。这些人 物不少都有一个逐渐变坏的过程,因而是 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 深刻。
▪ 二是夸张法 作家善于对人物的最富特征 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即把某种需要否 定韵东西延伸放大,以揭示出这个人物的 真实面目。
▪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旦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 ▪ 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 ▪ 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
▪ 作家把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的细节,通 过否定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解释加以 放大,造成难解的谜,最后由他的妾赵氏 把谜底揭出,从而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 使这个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此外像胡 三公子买鸭子前先拔下耳挖子戳戳脯上的 肉,看肥不肥;胡屠户打了范进后手隐隐 作疼,“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这种种典型细节的夸大描写,都突出了人 物本质的某些方面。
▪ 第15回:匡超人头一年跟着一个卖柴的客 人来省城杭州,在柴行里记账,不想客人 消折了本钱,不得回家,于是流落在此。 遇到马二先生,受到夸奖:“又勤学,又 敏捷,可敬可敬!”并且得到他十两银子 的资助。马二先生让他回乡读书,“图个 日后宦途相见”;并且告诉他,书中自有 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 玉。从马二先生这里,匡超人第一次知道 能够求取功名富贵,“显亲扬名”“才是 大孝”。这是马二先生给他上的第一课。
▪ 马二先生到文瀚楼开了房门坐下。马二先生问道: “长兄,你此时心里可还想着读书上进?还想着 家去看看尊公么?”匡超人见问这话,又落下泪 来,道:“先生,我现今衣食缺少,还拿甚么本 钱想读书上进?这是不能的了。只是父亲在家患 病,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兽也不如, 所以几回自心里恨极,不如早寻一个死处!”马 二先生劝道:“决不要如此。只你一点孝思,就 是天地也感格的动了。你且坐下,我收拾饭与你 吃。”当下留他吃了晚饭,又问道:“比如长兄 你如今要回家去,须得多少盘程?”匡超人道: “先生,我那里还讲多少?只这几天水路搭船, 到了旱路上,我难道还想坐山轿不成?背了行李 走,就是饭食少两餐也罢,我只要到父亲跟前, 死也瞑目!”马二先生道:“这也使得。你今晚 且在我这里住一夜,慢慢商量。”
▪ 第16回:回到家乡乐清县,匡超人见人作 躬打揖,甚是知书达礼。整日杀猪磨豆腐, 帮助久病在床的老父亲出恭,念书至四更 鼓。作品中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突出匡 超人是个顶极孝子和酷爱读书之人。因他 的知书达礼和勤奋苦读,受到知县的提拔, 中了相公 。
▪ 第17回:因知县提拔中了相公,却因知县 遇事,将会祸及于匡超人,于是,他只得 躲回杭州,旧地重游。客舍中遇到景兰江, 景兰江不喜欢马二先生的时文(功名), 在一次众人饮酒之时,景兰江问道:“众 位先生所讲中进士,是为名?是为利?” 众人道:“是为名。”景又说道:“可知 道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面诗选上刻着他 的诗几十处,行遍天下,哪个不晓得有个 赵雪斋先生?只怕比进士还享名多着呢。” 匡超人听得,才知道天下还有这一种道 理。——除了马二先生说的功名富贵之外, 还有士林秀才们的附庸风雅之趣。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 首先是通过三类否定性的人物形象,全面批判了 科举制度弊端和功名富贵念。
▪ . 第一类是儒生形象,这类人物最具典型意义,也 写得最为成功。周进、范进、马二先生、王玉辉
▪ 第二类是官绅形象。他们是科举制度的直接产物, 出仕则大多为贪官污吏,处乡则大多为土豪劣绅, 成为政治腐败的根源。王惠、汤奉,凭借科举得 意,升官发财,压榨百姓,贪婪成性,作威作福; 后者如严贡生、张静斋,
《儒林处史》的语言特色
▪ 《儒林处史》的语言是比较纯熟的白话。 晚清学者蒋瑞藻指出“长篇小说中,其完 全白活之小说,予平生实未之见。其俗语、 官语文言较少者.似不得不推《儒林外史》 为首屈一指”《小说考证拾遗》)。钱玄同 也说它是“国语的文学”可作“中等学校 模范国语读本”。 其语言之纯净 ,为人称 道。
儒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集诸碎锦, 林 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外 这种体制,对清晚期小说有很大影响, 史 如《海上花列传》、《官场现形记》
等,均模拟《儒林外史》。鲁迅称
《儒林外史》为“于是说部中乃始有
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 略》)。
《儒林外史》的地位
▪ 《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 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现在,《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 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 学名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 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 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 述体之典范。它可与意大利薄加丘、西班 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 抗衡。
《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
▪ 一是对比法 它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 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 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 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 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 范进与张静斋到高腰县打秋风(指假借名义、 利用关系向人索取财物赠与 ),汤知县不在, 只得暂住关帝庙。严贡生来拉关系,送来 九个盘子,并且自夸说:“小弟只是一个 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 丝半粟的便宜……”。正说着,他家的小厮 来请他回去,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 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说: “他要猪.拿钱来。”小厮说:“他说猪 是他的”。严贡生强圈别人猪的行动,否 定了他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 宜”的谎言,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不 禁使人哑然失笑。
▪ 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乎只是指着不动。 ▪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 ▪ 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 ▪ 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 ▪ 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 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 讨论三: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 象的用意是什么?
▪ 说明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 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 染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 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地 位。
尚有《文木山房集》。《儒林外史》所表现
儒 的正是吴敬梓亲身所历所闻,也寄托了他看
林 外 史
重文行出处、鄙视功名富贵的高尚情操。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
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正如惺园退士所说, 它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魑魅魍魉,
毕现尺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
教。其写君子也,如睹道貌,如闻格言;其
儒林外史
作者:吴敬梓(1701——1754), 字敏轩,号粒民 ,晚年又号文木老 人,清代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 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 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 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 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吴敬梓 22岁时,父亲去逝,家族内部因为 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匡超人》解读
▪ 讨论一: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由一 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无耻之徒,他的无 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 注意小说中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对待家人 的 态度
对待儒林 旧友的态 度 恬不知耻 的自夸
如何为他 你的独特 自己辩解 感受
▪ 讨论二:小说是如何描写心地善良, 却又讲孝道、重友情的青年——匡超 人的?
▪ 例如马二先生,头脑迂腐醉心举业,处处 显示出可笑的喜剧性格。但他同时又有善 良、富干同情心、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 品格,他出资埋葬了假仙人洪憨仙;他送 钱送衣资助匡超人。这些使人感到这位穷 酸的马二先生,还有其可贵的品质但是作 家在写他的义举时,又揭示了他可鄙、可 笑的一面。他叫匡超人做八股文,嘱咐匡 超人以文章举业为重,以争取功名富贵来 荣宗耀祖,显亲扬名,临别又从自己书架 上检了几部八股文塞在匡超人的被包里。 作家就是通过这种真实、客观地描写十平 常的事件、场景,来塑造喜剧性形象,做 到了喜剧性与真实性的相结合的。
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
▪ 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 ▪ 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 ▪ 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
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
▪ 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 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
抽头,接着为潘老爷弄回批、假文书,经过潘三 的出谋划策,成为考场枪手,干起了替考的勾当。 在潘三看来,“像这都是有些想头的事,也不枉 费一番精神,和那些呆瘟缠甚么!”匡超人果然 听了潘三的话,和那边的名士来往稀少。后来, 在潘三的一手策划之下,娶巡抚衙差郑老爹的三 女儿为妻。从此,匡超人便彻底堕落为一个无耻 可笑可鄙之徒。
▪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 高宗乾隆十九年,年五十四岁。幼即 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 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 时或至于绝粮。
吴敬梓。他出身于历代显宦之家,十八岁中秀才,
乾隆元年(1735)安徽巡抚荐应博学鸿词,
他托病不就。生平除著有《儒林外史》外,
史
由于吴敬梓具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又
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所以才能把那个时代
写深写透。他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
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
暗,腐儒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
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恰到好处, 谑(xuè)而不苛,不堕落于暴露小说 的恶趣之中。在艺术结构上,它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