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基础知识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基础知识


核辐射基础知识
2、闪烁计数器通过带电粒子打在闪烁体上,使原子(分子)电离、激发,在退激 过程中发光,经过光电器件(如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来测量核辐 射。闪烁计数器分辨时间短、效率高,还可根据电信号的大小测定粒子的能量。碘化 铯CsI(Tl)晶体属于无机闪烁体,对电子、γ辐射灵敏,发光效率高,有较好的能量分
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有正负电子之分。负电子是稳定的,带有 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正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两种电子的静止 质量相同,其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46。β衰变时β粒子的能量一般 在几十KeV~几MeV间,在物质中的射程相对较弱,用有机玻璃或金 属铝屏蔽即可起到防护的作用。
核辐射基础知识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基础及检测产品 培训
7/8/2011
1
目录
1 2
核辐射基础知识
RAE辐射仪表介绍
放射源的应用
3
核辐射基础知识
各类射线基础知识及区别
放射线存在于整个大自然中,几乎在任何地方都有射线的存在,只是 射线的种类不一样而已。从射线分类来说,总体包括α(阿尔法)射线、 β(贝塔)射线、中子及x, γ(伽玛)射线等。 α射线是由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通常也 称α粒子,α衰变时大多数粒子能量在4~9MeV范围内。因α粒子质量 重,电离本领大,射程短,一般用普通纸张即可屏蔽住。
1)照射(剂)量,指X射线 、γ射线在空气中产生电离作用的能力大小。专用单位是伦琴,简称
伦,符号为R 。
2)照射(剂)量率,是指单位时间里的照射(剂)量,常常以伦/小时、微伦/秒表示,符号分别 为R/h 与 μR/S,或者写作Rh-1 与μRS–1 。
– – 现在现场使用的测量“照射量率”的仪表,其单位是 μGy h-1 读作“微戈瑞每小时”。 照射(剂)量率通常是指场所X射线 、γ射线的辐射强度,而不是人体受照射剂量。
染色体畸变、细胞死亡、细胞突变等,最终可能造成机体死亡、远 期癌变以及后代的遗传改变等。
核辐射基础知识
按效应发生的个体 按效应表现情况
—大剂量照射的
急性效应—急性放射病
按剂量-效应关系
躯体效应
确定性效应
—受照射远期发生的效应
— 白血病 — 癌症 — 白内障 — 不育
特殊的躯体效应—室内受照后
随机性效应
无限制 12小时 5-12小时 12小时是为了抢救重要财产和生命 营救 30分钟-5小时,累积剂量不超过 5rem 数分钟至数小时,累积剂量不超过 50rem 数分钟,累积剂量不超过50rem /
<100mrem/h
1rem/h 10rem/h 100rem/h >100rem/h
禁止进入,进入者需告知具有生命危险
类型 看电视每天2小时
剂量水平(mSv) <0.01 mSv/a
夜光表
乘飞机2000km 眼镜(局部) 家用天然气(局部) 假牙(局部) 吸烟每天20支(“钋弹”) 诊断X射线人均年有效剂量
0.02 mSv/a
0.005mSv/h 0.01~0.04mSv/a 0.06~0.09mSv/a 1μSv/a 0.5~1 mSv/a 0.3
26/284
核辐射基础知识
三、 屏蔽防护(Shielding)
措施: 设置屏蔽体 屏蔽材料和厚度的选择: 辐射源的类型、射线能量、活度
核辐射基础知识
当源强活度一定时,决定受照剂 量大小的因素
1. 受照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2. 如果是点源的几何条件下时,受照 剂量与距点源的距离成反比
核辐射基础知识
3)吸收剂量,这可以指人体受到电离辐射后吸收了多少能量。其专用单位是“戈瑞”,简称戈,符
号为Gy;或毫戈瑞 mGy、微戈瑞 μGy。 4)当量剂量。人体吸收剂量产生的效应,除了与剂量多少有关外,还与其它因素(比如辐射类 型、射线能量大小和照射条件)有关,因此要根据其它因素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吸收剂量叫“当
核辐射基础知识
100rem/h 10rem/h 1rem/h
100mrem/h 10mrem/h 50urem/h
核辐射基础知识
射线检测原理:
1、盖革计数器(GM管)具有两个电极的圆筒状容器,充有惰性气体和 猝灭气体(如CL2等),电极间加电压,它的工作电压高,出现多次电 离过程,因此输出脉冲的幅度很高,可以不经放大直接被记录。它只能 测量粒子数目而不能测量能量,完成一次脉冲计数的时间较长。
根据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 准》的规定,对所有受到职业照射且照射剂量大于1mSv/a 的人员,就有必要采用TLD(热释光)或直读式电子剂量报 警仪(DoseRAE 2等)来进行当量剂量监测。 国际基本安全标准的剂量限值主要如下(限值不包括天然本 底和医疗照射) 剂量限值 :5年平均值(毫希/年) , 其中任一年值(毫希/年) 职业照射 : 20 (m Sv/年) 50 (m Sv/年) 公众照射: 1 (m Sv/年)
核辐射基础知识
• 放射性危险区域划分
剂量
活动
可滞留时间
环境本底 <50urem/h <10mrem/h
无限制 一般人群受限制进入,地带中人员可直 接回家冲洗 专业人员受限制进入,必须佩带个人剂 量计。可作为高低剂量区域的缓冲地带 要完成特殊工作人员限制进入,如消防 ,医疗帮助,救生,解困等 非常重要的救生人员限制进入 不惜代价的营救人火力发电厂带来的照射 核电站附近人均年有效剂量
8.6
0.005 0.001-0.02
核设施附近人均年有效剂量
0.001-0.2
核辐射基础知识
过量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放射性通常是指具有一定能量的射线,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 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射线强度和能量越大,受照时间越长,对人
体的伤害就越大。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
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 甚至死亡。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例如来自天然本底辐射
的照射和医疗检查照射)时,不会有不适应症状发生,也不会伤
害身体。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认为,每1毫希的辐射剂 量会令人患致命癌症的机会增加1/20,000
各类射线基础知识及区别
中子是原子核组成成分之一,它不带电荷,质量数为1,比质子略重。 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它可以自发地发生变化,生成质子、电子和反 中微子,其半衰期为10.6分钟。因中子质量轻,而且不带电,只能靠 碰撞消耗能量,故多采用含氢类的物质屏蔽。
X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 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波长小于0.1埃的称 超硬X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埃范围内的称软 X射线。实验室中X射线由X射线管产生。
核辐射基础知识 辐射的生物效应的特点 :
(1)很低的吸收能量就能引起高的生物效应
以 6Gy 剂量的急性照射为例,它可以致人死亡,但是
此时吸收的能量如果全部转换为热能,却只能使组织 的温 度升高0.00l4℃。
核辐射基础知识
(2)短暂作用引起长期效应
a)物理阶段:从10-18秒~10-12秒,此时电离粒子穿过原子,同原子的
量剂量”。
5)有效剂量。人体受到照射时,常常是多个器官受到照射。器官不同,产生的效应也不同,所 以,要进一步细化为“有效剂量”。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的单位都叫“希沃特”,简称希,符号为Sv, 常常用毫希:mSv。
核辐射基础知识
剂量名称 活度 单位 居里(Ci) 伦琴(R) 拉德(rad) SI单位 贝可[勒尔](Bq) 库仑/千克(C/kg) 戈[瑞](Gy) 1Ci=3.7×1010 Bq 1R=2.58×10−4 C/kg 1Gy=100rad
照射量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雷姆(rem)
希[沃特](Sv)
1Sv=100rem
核辐射基础知识
什么是辐射本底? 在人类所处环境周围,不可避免的都存在有 天然辐射,这不是一个有或无的现象,而只 有剂量多或少的区别。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 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 物质。天然辐射源构成了“本底辐射”,一 般简称为“本底”。
轨道电子相互作用,通过电离和激发发生能量沉积。
b)物理化学阶段:从10-12秒~10-9秒,从原子的激发和电离引起分子的
激发和电离,分子变得很不稳定,极易发生反应形成自由基。
c)化学阶段: 从 10-9 秒~ 1 秒,此时自由基扩散并与关键的生物分子相
作用,形成分子损伤。
d)生物阶段: 从秒延续到年,分子损伤逐渐发展表现为细胞效应,如
含氢类物质
核辐射基础知识
核辐射基础知识
什么是放射源? 放射源是指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 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 密封源和非密封源。
核辐射基础知识
密封源:指密封在包壳里的或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
并呈固体状态的放射性物质。如钴-60、铯-137、铱 -192等 非密封源:是指不满足密封源定义中所列条件的源, 也称非密封放射源物质。如碘-131、碘-125、锝-
辨率,但光衰减时间较长。塑料有机闪烁体的光衰减时间短(2~3纳秒,快塑料闪烁
体可小于1纳秒),常用在时间测量中。它们对带电粒子的探测效率将近百分之百。
核辐射基础知识
3、半导体探测器 辐射在半导体中产生的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在反向偏压电场下 被收集,由产生的电脉冲信号来测量核辐射。常用硅、锗做半导体材料,主要有三种类型:
睾丸 卵巢
一些确定性效应阈值-2
组织器官 睾丸 卵巢 眼晶体 骨髓 效 应 单次照射阈值 多次照射的累积剂 (Sv) 量的阈值(Sv) 0.15 3.5 2.5~6.0 0.5~2.0 5.0 0.5 1.5 无意义 无意义 6.0 5.0 >8.0 无意义 无意义 精子减少 永久性不育 永久性不育 混浊 视力障碍 血细胞暂时减少 致死性再生不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