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企业常犯错误一览表(20200221第一版)

环境监测企业常犯错误一览表(20200221第一版)

环境监测企业常犯错误一览表(20200221第一版)一、涉及运行体系的问题1、资质认定证书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地址名称不一致;2、超出实验室资质认定范围出具认证报告;部分检测项目名称与资质认定证书附表所列名称不一致;检测项目检测过程存在方法偏离3、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均无目录、路径,出现“评审准则”术语;程序文件封皮编写、申核、批准人员均为打印;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表述与单位实际运行情况不一致;组织机构图与部门设置不一致;未设置防范及惩罚弄虚作假的制度和责任追溯制度;质量手册的“公正性声明”/“质量承诺”中无“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声明;管理手册未明确记录和报告的保存期限;无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年度培训计划无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内容,或无外部培训要求,或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没有对163号令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的计划安排;体系文件编制依据缺少“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实施令中无旧版本作废的说明;程序文件无分包内容;未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标准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完善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文件缺少文件控制编号;4、最高管理者的授权书未经母体法人法定代表人签名授权;最高管理者或授权签字人发生变更后未办理变更手续;技术负责人变更后,未按《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对技术负责人能力和检测能力重新确认最高管理者和质量负责人发生变更后,质量手册中组织机构图、人员一览表等未更新;缺少授权签字人、报告解释人、内审员的任命文件;监督员任命文件中缺少具体的监督范围;质量手册缺少授权签字人识别表5、授权签字人抽查考试不合格,授权签字人技术档案缺少能力确认记录和监督记录;授权签字人档案中未见不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机构从业的承诺;6、分析技术人员技术业绩档案登记表,未写明行政职务、任职时间及从事监测工作经历等内容;分析技术人员技术档案中无人员能力确认记录;分析技术人员缺少人员监督记录;人员监督记录未写明具体监督内容;分析技术人员能力确认未具体到检测方法,未对报告意见和解释人员进行人员能力确认;分析技术人员能力确认档案未体现培训、技能及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样品分析的考核资料;7、全年未参加国家、省级能力验证工作;能力认证未通过,且无复测提交数据;8、全年无内审、管审相关资料;年度内审未对授权签字人能力进行核查,未对前期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及跟踪验证;内审检查记录表结果均为打印;内审计划审核依据缺少163号令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管理评审计划中评审依据缺少体系文件,无输入评审具体的内容;管理评审报告中缺少“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或检验检测活动范围的变化”输入评审内容,无“提供所需的资源”的输出内容;管理评审计划表批准时间在计划评审日期和实施评审日期之后;未指定全年管理评审计划9、所用作业指导书、标准为非受控版本或是过期版本;10、未对分包方分包项目的能力进行评价(见服务/供应商评价表),未事先取得委托人书面同意证明材料;未对作废标准进行变更;无标准修改单受控文本;分包管理程序中无“不得进行二次分包”的规定;11、内部审核纠正措施要求表中,不符合事实描述内容未具体填写;内审核查表中无审核人员签名、日期;12、年度质量控制计划无每次检测准确度控制措施要求、无现场检测项目质量控制要求、无按标准方法要求进行质量控制要求。

13、报告登记号、样品编号无受控程序文件规定,报告编号、样品编号不能保证其唯一性;14、未按规定向资质认定部门上报年度报告、统计数据等相关信息;二、涉及实验室设置问题1、无样品间;部分工作场所缺通风设施、环境条件不能满足检验检测工作、功能区域补齐、交叉污染区域未有效隔离;2、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各实验区域(特别注意微生物室及嗅辨室的设置);微生物实验室无超净工作台,水浴锅放置在无菌间,无空气净化设施,洁净间和准备间未独立设置,送样窗和缓冲间过于简陋无法满足微生物检验要求(详见GB19489-2008);嗅辨室面积不满足规范面积和分区要求,未配置空气净化装置(详见HJ905-2017);3、恒温恒湿间未设置去除人体静电装置;恒温恒湿间温度控制误差范围超出HJ836-2017的规定(±1℃),实验室未采取验证或纠正措施,未对检验结果开展偏离影响分析;4、实验室未设置喷淋装置,药品室无通风设施;5、废液桶未密闭,未建立危废暂存间;6、实验室未配备急救箱;7、部分工作场所未设置区域标识;关键区域缺少禁入控制标识;8、无土壤样品间和前处理间;三、涉及设备管理的问题1、仪器、标准气体的期间核查计划覆盖不全;仪器、标准气体未按期间核查计划进行期间核查;仪器期间核查未附核查原始数据;未对全部使用的标准溶液进行期间核查;2、未对仪器使用状态进行标识:如停用设备未贴停用标识;仪器超出检定周期使用;3、现有采样设备不满足规范要求;现有采样设备数量明显不合理、不满足检测任务的需求,未及时办理项目删减手续;4、仪器未贴检定/校准标识,或所贴检定/校准标识过期,或无法提供相应的检定/校准证书,未对校准/检定证书进行有效确认;5、气相色谱仪检定证书/校准证书确认表中,缺少对相应检测标准进行确定的内容;天平、烘箱使用记录未记录任务(来源/号)、无测定样品编号、记录内容涂改较多且未采取杆改签名的方式;6、环境空气氟化物采样器性能不满足HJ955-2018要求(可能未实际开展过检测);无石油类采样器;PHS-3C型酸度计测定氟化物精度(1mV)不满足认证方法GB/T7484-1997、HJ/T67-2001、HJ955-2018等对设备精度(0.1 mV)的要求;7、乙炔钢瓶未固定,未安装通风装置;8、仪器使用后未登记仪器使用记录;仪器使用记录未编制页码;外携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未体现任务编号信息;9、天平室未设置缓冲区,作业指导书未明确环境要求;天平室温湿度表未检定;四、涉及药品及样品储存的问题1、没有满足以下试剂存放要求:固定试剂与液体试剂分开存放;药品应设置分类管理标识,应按有机、无机、酸碱等化学特性分区储存试剂;易制毒试剂品应双人双锁存放;试剂标签应清晰,并明确有效日期;试剂出入库应有相应记录,领用记录数量应能与实际剩余数相符合;2、样品室及用于样品保存的冰箱无温湿度控制措施或相关的运行记录,样品室存放与检测无关杂物;3、生化培养箱不满足HJ505-2009培养温度(20±1.0℃)要求4、未对标准物质存储条件开展期间核查,自配标液无配制记录;5、剧毒药品无领用记录或缺少领用人签字,仅在领用后实验时称量该药品的天平使用记录中签字;6、未对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进行验收;购买的纳氏试剂验收未对空白值进行验收;未对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钠进行含氮量验收测定;7、样品缺少标识和检定状态标识(未检、在检、已检);8、药品的储存条件不满足样品保存要求(特别注意标准物质);9、过期标准物质未及时清理;五、涉及采样及分析的问题1、同一项目的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为同一人;2、有组织废气烟气采样记录无烟尘测试仪电子打印条3、土壤制样记录中制备量过少,不满足检测规范的要求;4、纯水机放在分析实验室,存在干扰;5、水质分析:PH分析未记录样品测定时温度,PH原始记录中未做质控样;氨氮分析原始记录缺少前处理信息,或分析过程校核曲线校核点缺少标准溶液配制记录,校准曲线长期使用且未校准;氨氮原始记录未记录样品稀释过程;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中未明确样品是否接种,无法判断空白稀释水结果是否满足要求;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原始记录,无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标定记录、无滴定样品取样体积记录、培养时间记录不具体、缺少溶解氧设备信息;BOD5采样瓶不符合规范要求;环境空气中苯系物分析,查看电子存档文件未进行分段测定,未判断吸收效率;金属元素分析原始记录中未记录标准溶液信息,未体现标准曲线配置过程;悬浮物(SS)原始记录中未记录烘箱设备信息;总氮检测记录无质控措施;化学需氧量测定原始记录,未填写空白记录、无精密度、准确度控制措施(平行样)、无氯化物测定及硫酸汞加入量记录;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记录使用时间为时间点,未体现仪器设备运行时间段;石油类测定体取样体积记录不正确;色度检测原始记录,稀释过程记录不明确;透明度参数使用的卷尺未检定;地下水原始记录缺少井位、井深等信息;COD分析记录中缺少氯离子浓度粗判记录6、气体分析:非甲烷总烃气体采样原始记录未填写气体样品容器、未记录运输空白、无重复使用气袋的空白检测记录;低浓度颗粒物检测记录,恒温恒湿时间不具体;氯化物离子色谱法检测原始记录,无取样体积、定容体积记录;苯系物检测记录,未报出B段检测检测结果;谱图未体现样品编号信息或编号信息有误;谱图无页码编号,检测、校准人员未签名;嗅辨检测人员数量配备不足;饮食业油烟检测所用标物不正确,工作灶头数计算方式有误或没进行换算;烟气定电位电极法缺少仪器使用前后性能测试的信息,未按要求在检测前后使用标气进行校准(记录未体现);VOC缺少采样、实验室质控措施,或质控措施结果不满足规范要求;颗粒物原始记录中未记录实际温度条件,两次恒重称量时间间隔不足;TSP分析记录未记录标准膜信息,或未记录采样前称重日期;固定污染源烟尘浓度结果表述为ND,与GB/T16157修改单不相符;7、固定污染源采样使用设备不满足HJ397-2017要求的环境空气采样器;8、分析质控样无标准物质领用记录;9、检验检测设备设施与科研活动和科研人员共同使用;10、原始记录、检验检测报告未规范归档保存;事后补采样记录和分析记录(记录时间与实际采样、分析时间不一致);原始记录信息不完整;六、涉及报告及原始记录问题1、原始记录未使用最新的受控版本;2、报告中采样人员与原始记录人员不一致;报告中仪器编号与分析原始记录中仪器编号不一致或仪器信息缺失;报告中项目分析方法与原始记录不一致;报告中标准方法年号不完整;3、现场用热敏打印纸或光敏打印纸打印的原始数据未记录至相应表单,也未留存复印件或扫描件;4、实验室分析数据及记录无法满足量值溯源的要求;5、水质类现场采样项目缺少样品保存方式信息;6、原始记录涂改随意,未按要求杠改,或杆改后未签名;采样点位不具体;7、夜间噪声监测未记录夜间气象条件;8、报告未明确样品类型或名称,检测结果未明确样品状态;9、采样原始记录未明确样品监测项目、样品流转单无来样具体时间,或缺少样品交接信息;10、采样原始记录仅有一人签字,或虽有多人签字但仅有一人有能力;11、烟气组分测定原始记录中缺少标准气的编号和有效期信息,换算表单中无则算浓度计算公式;二氧化硫的报出结果未按照HJ630-2011技术规范中“监测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时,用ND表示”的要求表述;12、实验室分析记录分析人员漏签名;13、人员比对执行情况记录表,结果符合性判断未说明依据;比对分析报告未明确比对结果的符合性;14、检测报告封面和首页未按照声明加盖专用章;15、委托方未在委托书上签名16、检测报告未标注正本、副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