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应急预案目录1.血液透析中透析器破膜应急预案2.血液透析中体外循环凝血应急预案3.血液净化体外循环管道破裂应急预案4.血液透析中穿刺部位血肿应急预案5.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应急预案6.动静脉穿刺针孔渗血应急预案7.透析过程中穿刺针脱出应急预案8.深静脉留置导管脱落应急预案9.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应急预案10.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应急预案11.传感器渗漏应急预案12.血液透析中跨膜压高压应急预案13.血液透析中静脉压高应急预案14.血液透析中静脉压低应急预案15.透析机空气报警预案16.血液透析首次使用综合征应急预案17.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应急预案18.血液透析相关性高血压应急预案19.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应急预案20.血液透析相关性心律失常应急预案21.透析中脑血管意外应急预案22.血液透析中空气栓塞应急预案23.透析中致热原反应应急预案24.透析中发生溶血反应应急预案25.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应急预案26.铁剂过敏反应应急预案27.血液净化病人自杀应急预案28.血液净化病人坠床应急预案29.血液净化病人跌倒应急预案30.护士锐器伤应急预案31.血液透析中停水应急预案32.血液透析中停电应急预案33.血液透析中火灾应急预案34.地震发生时应急预案35.血液透析时发生台风应急预案36.透析中突发意识下降应急预案37.护士针刺伤应急预案38.透析水质异常的应急预案39.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40.低血糖的应急预案41.血液透析中恶心、呕吐应急预案42.血液透析中头痛应急预案43.血液透析中胸痛、背痛应急预案44.血液透析中皮肤瘙痒应急预案45.血液污染透析机内部机器处理应急预案血液透析中透析器破膜应急预案一.发生原因1.重复使用的透析器未经压力检测。
2.透析中因凝血或短时间内超滤量过大,使跨膜压超过限度。
3.透析器质量不合格。
4.透析器运输/储存不当,如碰撞/储存环境温度过低。
二.临床表现透析机漏血报警(Blood Leak),透析液颜色变红。
三.处理原则1.透析器发生破膜时,立即更换透析器。
方法:卸下透析液快速接头,关闭动脉管路,打开补液口回输生理盐水,待静脉管路血液颜色变浅时,停血泵卸下透析器。
透析器动脉端与动脉管路连接,静脉端游离向上,开血泵以100ml/min的速度预充透析器,待气泡驱净后,连接透析液室,关闭补液口,打开动脉管路,使血液引至透析器静脉端时,连接静脉管路,翻转透析器至动脉端向上,恢复正常血液透析。
2.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发热、溶血等表现,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四.预防措施1.透析前仔细检查透析器。
2.单位时间内超滤量要适中,不可过多。
3.合理设置超滤量,严密监测跨膜压,避免出现过高跨膜压。
4.定期检测透析机漏血报警装置,避免发生故障。
血液透析中体外循环凝血应急预案一.发生原因1.无抗凝剂血液净化:见于尿毒症患者伴发脑出血、蛛网下腔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2.抗凝剂剂量不足、高凝状态、血流速度过慢、外周血Hb过高、超滤率过高。
3.透析通路再循环过大。
4.透析中输血、血制品或脂肪乳剂。
5.使用了管路中补液壶(引起血液暴露于空气、壶内产生血液泡沫发生湍流)。
二.临床表现凝血前表现:静脉压升高、滤器动静脉端压力差升高、跨膜压力明显升高(静脉同路通畅);透析器外观颜色变深或可见束状血丝;静脉壶凝块、外壳变硬、液面上有泡沫。
三.处理原则1.轻度凝血:常可追加抗凝剂用量,提高血流速度来解决。
2.重度凝血:立即回血。
在不停血泵的情况下,采用生理盐水500ml冲洗血液净化的透析器和血路管。
回血方法:夹闭动脉管路,打开动脉管路上的补液通路回输生理盐水,血流量降至于100ml/min,注意不要敲打透析器和血路管。
3.如果体外循环血液凝固,严禁强行回血,以免凝血块进入体内发生栓塞。
丢弃整套血路管和透析器。
四.预防措施1.透析治疗前评估患者凝血状态、合理选择和应用抗凝剂。
2.无抗凝剂血液净化时,透析器及管路预冲方法:(1)用生理盐水500 ml预冲透析器,预冲后往体外循环装置加入肝素100mg 后继续密闭循环30分钟。
在上机前用再次使用生理盐水500 ml冲洗透析器。
3.根据体外循环凝血情况,每30或60min阻断血流,用100-200ml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及管路,冲洗量计算在超滤总量内。
4.避免血流速过低、输入血制品和脂肪乳等,随时观察管路/透析器血液颜色/机器压力参数的改变。
血液净化体外循环管道破裂应急预案一、体外循环管道破裂的原因1.管路质量不合格。
2.血泵的机械磨损。
3.各接头衔接不紧。
4.止血钳夹闭造成管路破损。
二、表现泵管前破裂:开启血泵后,有空气进入透析器。
泵管后破裂:血液自管路破裂处渗出,出血量与血流量/压力/裂孔大小和持续时间有关。
三、处理原则l. 立即回血,更换破损血路管。
2.失血量少者,可重新开始治疗。
3.如失血量多,要密切观察生命征,评估出血量对患者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四、预防措施1.开始治疗前检查血路管道有无破损迹象。
2.冲洗透析器时,检查血路管有无漏气/液现象。
3.密切观察体外循环状况,发现渗/漏血,及时处理。
血液透析中穿刺部位血肿应急预案一.发生原因病人烦躁、血管纤细、硬化、末梢循环差、操作者技术欠佳等原因,透析过程中针尖刺破血管壁导致静脉淤血、肿胀。
二.临床表现1.透析进行中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疼痛、肿胀、淤血等症状。
2.机器报警,显示静脉压升高,超过设定范围。
三.处理原则1.立即停血泵,关闭静脉穿刺针/静脉管路夹子分离,将静脉管路与动脉管路泵前侧管连接,打开夹子,开启血泵,血流速降至100ml/min,停超滤。
2.另选外周血管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用生理盐水20ml快速推入,患者无疼痛感,局部无肿胀证实静脉血管通畅,关闭血泵连接动、静脉管路,恢复治疗参数,继续进行透析。
3.在透析过程中动脉穿刺部位突然肿胀疼痛时,关闭动脉穿刺针与动脉管路夹子,将动脉穿刺针与动脉管路分离,分离的动脉管路与静脉壶侧管连接,打开动脉管路及静脉壶侧管夹子,开血泵流速降至100ml/min,停超滤,防止血液凝固。
4.此方法循环时间应小于10min,因时间过长会造成部分红细胞破裂,有引起溶血的危险。
5.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成功穿刺者,应立即回血。
6.拔除穿刺针并局部压迫止血,并评估内瘘功能。
7.嘱患者24小时内严禁热敷,次日使用喜疗妥药膏外抹及热敷。
若血肿严重者,报告医生进一步处理。
四.预防措施1.对血管条件较差者应由熟练的护士进行穿刺。
2.透析前用热水袋保暖(尤其冬天),使血管扩张,利于穿刺。
3.怀疑穿刺不当时,要加强观察,在开始透析缓慢提高血流速度,使静脉逐渐扩张。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应急预案一、发生原因高凝状态、动脉硬化、动静脉内瘘侧肢体受压/感染、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内瘘渗血、皮下血肿。
二、临床表现:内瘘部位疼痛、塌陷或硬块,触摸震颤减弱/消失,听诊血管杂音减弱/消失。
三、处理原则1.溶栓治疗血栓发生在6h之内者,可给予链激酶/尿激酶溶栓。
方法:尿激酶生理盐水溶液(2万u/m1),用7号套管针在瘘口轻微搏动处向心方向穿刺;每15~30min缓慢注射尿激酶4万u,用手指间断压迫吻合口上方静脉,使尿激酶流向血栓部位。
2.低血压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
3.内瘘无法复通者,建议手术取栓或重新进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
四、预防措施1.不可过早使用内瘘(内瘘术后6~8周,静脉动脉化后方可使用)。
2.采用绳梯式穿刺法,避免定点穿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内瘘感染。
3.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或过紧包扎,血液透析结束后压迫针孔15~30min,压力适中,以免内瘘堵塞(近心端可触及振颤)。
4.预防和治疗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
5.根据患者凝血情况调整肝素用量,必在时给予潘生丁、阿司匹林等药物。
6.不能在内瘘肢体输液、采血、测量血压或提重物,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7.加强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宣教,教育患者进行内瘘功能锻炼。
并定时检查内瘘有无杂音、触摸有无震颤、、观察有无疼痛、红肿、渗出。
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就诊。
8.及时正确处理内瘘渗血/血肿,促进血肿消退。
可擦喜疗妥2~3次/日或马铃薯切薄片外敷。
动静脉穿刺针孔渗血应急预案一.发生原因1.定点穿刺。
2.血管壁损伤,皮肤弹性减低。
3.营养不良导致穿刺口愈合欠佳。
二.渗血表现血液自穿刺针周围渗出,失血量与出血速度成正比,如果发现不及时,可造成大面积出血,少量渗血有时也会自凝止血。
三.处理原则1.在针孔渗血处用棉签或纱布卷压迫止血。
2.在渗血处撒上云南白药或凝血酶。
3.必要时拔针止血,更换穿刺部位。
4.适当减少抗凝剂用量。
四.预防措施1.采用绳梯式穿刺法,避免扭扣式或局部穿刺法。
2.提高穿刺技能,避免重复穿刺。
3.根据患者凝血情况,调整抗凝剂剂量。
透析过程中穿刺针脱出应急预案一.发生原因病人烦躁、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弯曲、纤细、硬化、末梢循环差、操作者技术欠佳、胶布粘贴不牢固、血路管连接不牢固等造成透析过程中动/静脉穿刺针/血路管脱出。
二.临床表现1.病人血液流出体外,失血量与血流量、脱落时间成正比丢失。
严重者,病人呈失血性休克状态。
2.机器报警,显示静脉压下降为0(但若静脉传感器内有水/血液/报警器失灵,因无法正确检测压力变化,机器不报警)。
3.如果动脉穿刺针脱出,空气进入体外循环装置,机器显示空气报警。
若机器报警失灵,空气进入病人血管,则发生空气栓塞。
三.处理原则1.一旦发现静脉穿刺针脱出,立即停血泵,局部压迫止血并报告医生。
2.即刻将静脉血路管与动脉穿刺针连接,关闭动脉血路管,补液管连接生理盐水,开启血泵快速补液/回血。
3.如动脉穿刺针脱出,立即停血泵,局部压迫止血,泵前接生理盐水回血/排气。
4.测量生命体征,正确评估失血量。
如病情稳定,重新建立血管通路,继续透析治疗。
5.失血过多,立即回血,并与输血科联系紧急交叉配血/输血,送病区进一步抢救治疗。
6.如发生空气栓塞,立即启动“空气栓塞应急预案”。
四.预防措施1.对烦躁、皮下组织疏松的病人,胶布粘贴牢固,护士应加强巡视。
2.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冬天穿刺部位覆盖毛巾时,护士应掀开覆盖毛巾观察有无穿刺针脱出或渗血。
3.防止人为的穿刺针或血路管脱出。
4.确保透析机在正常状态下运转。
严禁使用故障设备进行治疗。
深静脉留置导管脱落应急预案一.发生原因1.深静脉留置导管缝线脱落。
2.血流量不足时频繁旋转导管。
3.导管固定欠稳妥。
4.外力牵拉。
二.临床表现深静脉留置导管部分/完全脱落。
血液顺着留置导管隧道流出或在皮下形成血肿。
三.处理原则上机前,如发现导管缝线脱落,立即使用胶布充分固定导管,报告医生。
透析过程中,一旦发现导管滑脱应立即关闭血泵,局部压迫止血,并立即报告医生。
如患者在院外发生导管脱落,嘱患者局部压迫止血后,速到医院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