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场合类别的影视摄像技巧

不同场合类别的影视摄像技巧

不同场合类别的影视摄像技巧婚礼摄像技巧拍摄技巧1、拍摄车队的技巧:花车是车队中最为关键的,静止时的花车要有中景、近景的结合,近景一般选择特写镜头,对此我个人偏好长焦大光圈的镜头拍摄车上花朵,要合理运用景深,突出花的艳丽。

当然正在扎花车的时候拍摄一只巧手将鲜花吸在空白的车身上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花车车头部位要作为重点来拍摄,我个人用过广角镜来拍摄车头徽标摇到俯拍车上的盘花,效果还可以。

摇拍整个花需要一些技巧,要力求画面的稳定,要让镜头保持在一个相同的水平上,且速度和角度尽量保持不变。

一般都不会准备轨道车,根据经验这样摇拍可以采用两腿弯曲,两脚并步的方法来拍摄,这样弯曲的膝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

拍摄整个车队需要提前将车排队整齐,我感觉在头车前侧一点拍摄整个车队是第一选择,而且运用焦点变化要比推拉更有韵味。

迎亲车队要出发了,要牢记重要人物上车的镜头,车队启动我的经验是低机位仰拍,固定镜头。

行进的车队拍摄时要千万避免“跳轴”。

2、婚礼的拍摄:在婚礼摄像中,远景运用的不多,主要还是以中近景拍摄为主。

大体上画面取在人物的腰腹部位以上,要充分地考虑对人物神态的表现,新人上场可以拍摄跨上红地毯的第一步等关键环节,当然可以适当的拍摄一些特写镜头,例如新人和嘉宾的表情、现场布置和新娘的捧花、信物以及交换信物的表情、跳动的火焰、正在流淌的香槟以及杯中的气泡等。

新娘手捧的鲜花、两人互换信物时认真的表情等等。

婚礼拍摄好的关键是需要交流,与司仪的沟通可以让您拍摄起来更得心应手。

3、新人的拍摄:婚礼上和婚礼前后都需要对新人跟拍,这里在摄像时需要运用一些跟摄镜头,这样可以真实地记录新娘的一些行动情况及事件发生的经过,能给人一种真实感。

在进行跟摄拍摄时可以采用前跟、后跟、侧跟这三种方式。

?跟摄时要使观众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视点相对稳定,形成一种对动态人物或物体的静态表现方式,使动体的运动连贯而清晰。

利用跟摄方法进行摄像,要尽量使用数码摄像机的自动功能,如光圈调节、快门速度调整、自动调整白平衡以及自动对焦等等,以拍摄出清晰的画面。

在跟摄时跟上、追准被摄对象是跟镜头拍摄的基本要求。

不管画面中人物运动如何上下起伏、跳跃变化,跟镜头画面应基本上是或平行、或垂直的直线性运动。

另外,跟镜头是通过机位运动完成的一种拍摄方式,镜头运动起来所带来的一系列拍摄上的问题,如焦点的变化、拍摄角度的变化、光线入射角的变化,也是跟镜头拍摄时应考虑和注意到的问题。

4、推拉摇移的运用婚礼摄像中合理运用推镜头可以突出婚礼进行中新新郎、新娘等主体人物,突出一些具体细节。

比如,为了突出婚礼上的喜庆气氛,您可以用推镜头来拍摄新人,从人丛中逐渐注视新人,看他们的表情和细节。

拉开是将镜头从长焦端拉开到广角端,从细节到大的场景,展现主体所处的环境,展现特定的事物特征,拉开可以从路引上的一朵花拉开到全部的路引、可以从“喜”字拉开到整个新房和新房里的人。

推拉都是要从最有代表性的镜头开始到最有代表性的镜头结束。

“摇”和“移”前面讲花车拍摄时讲过,是利用镜头的移动表现在一个视觉线上的事物,譬如从一束花的枝叶茂盛处摇到最外侧的一支或一朵,推拉摇移要注意有“起幅”和“落幅”,就是要流出开始和结束的静止时间。

我曾经拍摄过一个从蝴蝶兰的花束到最外的一支,然后把焦点逐渐从花丛后面的“喜”字上,后面在推上去用整个“喜”字满屏,后期剪辑中作为固定画面作30%的遮罩,整个效果还算不错5、器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设备是拍摄好录像的关键,从经验来看,变焦倍率大的镜头要优于变焦倍率小的镜头。

光学稳定要优于数字防抖,高指向性麦克风要优于机器上的大范围立体声麦克风,外接广角镜头能产生气势恢宏的效果。

6、关键的关键:稳定高于一切!摇晃和抖动的影片会影响观赏者的兴趣,甚至让人头晕目眩,所以:稳定高于一切!婚礼场面不可能始终用三脚架进行固定拍摄,所以一定要拿稳或抗稳摄像机,右臂一定要有力量并紧贴右肋,左手轻轻地扶住镜头或者寻象器以减少抖动,并要开启防抖功能,当然如果你得摄像机具有光学防抖功能就再好不过了!会议活动报道类摄像技巧会议记录和现场报道一直是摄像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近年DV影像摄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量的网络视频广泛应用。

曾经是电视新闻的主力拍摄题材的会议和报道类别的摄像和制作已经开始演变成我们DV使用者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除了给本单位拍摄之外,如果时间允许,很多DV爱好者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搞点商业拍摄,为别人服务的同时,也是增加了工作的实践经验,那么,当然要掌握一些相关摄制技巧了,否则,拍摄结果不能让领导和客户满意,那就很不爽了!还是老习惯,拍摄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器材的准备就不多说了,重要的还有和会议或者活动的主办方提前沟通详细很关键,你要事先了解要拍摄的内容、形式、大概的场景、流程、参与的人员等等,不要忘了,记录准确的时间地点、联系人等信息,并提前到达现场。

由于这类拍摄的时间性比较强,一定严格做好交通方面的保证措施,有条件带上一个摄像助理会让你轻松不少。

拍摄的主要内容会场全景和各个工作部门的状态:全景包括整个会场的环境、人数、活动的自然地理风貌、现场的各种和会议有关的宣传画、广告、展台等等,尽量多方面大角度展示整个拍摄内容。

同时,现场的工作人员、签到台、音响、灯光这些细节也不要漏下,当来宾签到或者嘉宾佩戴花朵、标识等内容也是不错的素材,这些都会给整个活动的过程带来丰富的视觉画面,有利于烘托正式会议的气氛。

(图1,会场全景)(图2,会场工作人员状态)如何开始:开始拍摄不是指你开机的那一刻,而是这个会议或活动的报道第一个画面是什么。

这和写文章有点相似,不同的文风,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达目的,这里面的学问深着呢。

文字有限,这里无法讲解太多,暂且说几个比较常用的简单的拍摄起点吧:第一,你可以从会议的横幅、代表性的宣传海报等开始,运用全景静画面,拉镜头,摇镜头等方法,给观众一个最直接的提示,观众会随着你的镜头画面读懂这个报道的大致内容,这个方法很老土了,但是很实用。

(图3,用全景开始)第二,采用主持人现场开始语的方式,这个是一种标准的电视新闻报道的开头,一般观众已经习惯和认可了这种开始模式,好处是清晰。

直接、明了。

但是要求主持人说话要提前想好,不能断断续续,更不能说错了,表情能够达意,镜头要配合主持人的手势和形态进行转场,过渡到具体的报道内容中去。

第三,可以用现场的气氛和众多的细节快速切换提前给观众一种急于看到怎么回事的渴望感,比如,人头涌动,摩肩接踵,彩旗飞扬,音乐震天,。

是什么活动这么热闹啊?观众一产生这个感觉,说明你的开头成功了,接下来就好办了,用你的镜头带着观众走吧。

重要领导人或嘉宾致辞:不要轻视这个内容,因为,很多会议和活动都会在你拍摄之后要求提供这些重要人物的参与画面,你要记住,给你报酬的可是这些领导啊,哈哈哈!而且,这些重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也会影响这个会议的档次和方向,他们的致辞往往都和会议的主题绝对吻合,一定要把这些镜头都抓住。

拍摄的时候,要使用讲话人的近景、观众的反应、主席台的全景、重要嘉宾的分别近景等不同的画面。

力争多的让讲话人的声音不间断,重要的发言要使用三脚架不间断录制,有条件最好使用多机位拍摄不同的场景,后期剪辑就会生动画面。

实在不知道怎么拍,那就多看看电视的新闻节目吧,天天有各种各样的这类报道,从别人的画面组合中你会学到更多的技巧,限于这里用文字来表达,说多少都不如直观的感受更有好效果。

重要的环节:除了重要人物的一举一动,还有就是会议或者活动的重要象征性的环节,比如剪彩、砸冰块、飞气球、放鸽子、集体亮相、颁奖。

好多呢,不同的会议会有自己的安排,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站好位置,随时捕捉这些珍贵的镜头,并保证焦点和曝光等基本技术的准确,这样的重要环节往往持续时间很短,你花费哪怕几秒钟时间去调整机器可能都来不及,所以说,平时的扎实基本功训练在这个时候才会显露出来,为了更好地完成拍摄人物,功夫在课外,没事的时候多玩玩自己的DV机吧,记住一个原则,永远不要在实拍中去练习,要做到,平时练习当实拍,实拍时候当练习,这是一种心态,不是让大家随便的意思,而是在放松的状态下发挥自己平时的水平。

只要有实力,就不怕考验,懂我的意思了吧。

(图4,展示产品也是重要内容)跟随现场内容变化拍摄方式:随机应变也是一个DV摄像者要具备的一种能力,你要根据拍摄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镜头表现形式,比如,领导讲话,你就要四平八稳地准确还原,不要晃来晃去,那样会给人一种不重视的感觉,影响画面的客观严肃性,人家看了就会不满意的。

如果换了明星类别的大众娱乐项目,那你的镜头可以活泼起来,偶尔倾斜一下画面、快速推拉一下都是允许的,增加了画面的轻松、变化的节奏感和稍显“时尚”的镜头感,这会给观众传达一种好看、新奇的信息,这是被人乐于接受的。

如果再有比较生动的场面,像什么喷出焰火、灯光四射、满天飞气球什么的,你就更能让你的DV画面运动起来了,快速地摇镜头、甩镜头、移镜头都是很好的表达方式,让观众融入你的画面气氛中就算成功了,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假装“严谨”地一丝不苟拍摄着固定画面,那么,观众看了会大倒胃口,肯定该骂你“不解风情”了。

呵呵,说的重了,也许没这么可怕!(图5,现场气氛表现)(图6,现场观众参与活动)抓新闻的站位拍摄会议和活动报道题材时,有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你的站位,或者叫做“机位”,除非你有几台摄像机分布在现场的各个角落,否则,你一定要考虑单机情况下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最合适。

拍摄之前,你应该早就大致想好该出现的场面和拍摄角度,到了现场之后,要根据活动安排的程序事先选择最佳的位置,可别等众多记者一哄而上的时候,你就不一定能抢到好位置了,没有好位置,相当于你很难拍摄到精彩的画面。

这个经验完全要靠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推荐几个常见的机位给大家:拍摄全景可以找主席台或演出现场的正后方稍高一点的地点提前拍摄,登墙上房这些飞檐走壁的功夫可以帮你很大忙!拍摄中景或近景、特写的位置在主要活动区的正前方或前侧方为宜,可以拍摄正面和侧面全景等细节。

如果你想兼顾活动现场气氛和主席台人物活动,那么,在正对活动区的观众中间架好机器守株待兔也是正确的,要把机器假设高一点,防止前面的记者挡住你的视线。

再有一个机位就是站在主席台上拍摄整个会场的全景,当然这要人家允许才行。

更多的站位技巧还要随机应变,大家自己多练习、勤快一点、多走走,肯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角度。

拍摄技巧方面就不多说了,DV基本操作必须过关才有保证,有些会议现场灯光照度可能不够,或者灯光色彩较为复杂,这就需要随时调整机器的白平衡的曝光,关于构图、镜头组合等方法请参考以后文章的讲解吧。

如何结尾好了,忙活一顿,总该有个好的结尾了,虎头蛇尾不可取,画龙点睛更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