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灵芝的栽培技术

灵芝的栽培技术

灵芝高产栽培技术日期:2004-04-15 13:47 作者:来源:农业部信息中心灵芝又称灵芝草、仙草。

它是一种名贵的大型药用真菌,以其子实体及孢子供药用,具有滋补健身,延年益寿之功效,在临床上可以治疗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胃病、肝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百病。

配合治疗肿瘤,可降低放、化疗所引起的副作应。

常服灵芝孢子粉可显著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减少患病概率。

所以,种植、研究、开发灵芝产品是一件有益于社会和提高改善人民健康水平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现将人工高产栽培灵芝技术介绍如下,以期共同致富。

一、建造灵芝棚:种植模式采取室内层架结构、香菇棚改造灵芝棚和建造灵芝棚三种方式。

建造合理的灵芝棚是取得灵芝高产的重要因素。

根据灵芝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顺畅、方便管理操作的灵芝大棚,要求灵芝棚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

灵芝棚大小要根据培养料多少而定,把灵芝棚建村前房后有树荫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

培养料入棚前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之后使用。

全国各地不分城市和乡村均可建棚种植,华北、黄淮地区利用自然温度栽培,春种以4月份~5月份最佳,夏种以9月份~10月份最好。

二、栽培料配方的选择:灵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而各地农副产品下脚料都很丰富,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适合本地区的配方。

1.棉籽壳77%、麸皮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各1%。

2.棉籽壳89%、麸皮10%、石膏1%。

3.木屑70%、麸皮25%、黄豆粉2%、磷肥1%、石膏1.5%和糖0.5%。

4.棉籽壳79%、玉米粉20%、石膏粉1%。

5.玉米芯50%、杂木屑35%、麸皮15%。

三、栽培料的制作:在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料拌均匀,含水量60%~65%,用手攥紧时指缝似滴不滴水成团为好。

料拌好后即可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规格可选用15厘米×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袋料干料400克~450克。

聚乙烯料袋采用常压灭菌10个小时~12个小时,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保持2个小时,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

一般一瓶麦粒原种可接料袋40袋~45袋,一瓶棉籽壳栽培种可接料袋25袋~35袋。

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一般每排放6层~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倒一次,一是平衡温度,二是经翻动增加袋内氧气发菌快,三是检查有无绿霉杂菌感染的,有则除去。

四、管理技术:灵芝是喜温型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以26℃~28℃为最佳,子实体在24℃~28℃之间长势最好,低于18℃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

1.发菌阶段;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22℃~30℃,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天~7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一提,留一点缝隙。

棚内散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

一般经25天~32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料袋。

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匀,可挑选出单放。

2.出芝管理:当菌丝长满后,可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分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以利出芝。

出芝时棚温保持在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

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四周及空间喷水3次~4次。

每天上午8时以前及下午4时以后开门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中午12时~14时通风换气。

原基膨大3天~5天,逐渐形成菌盖,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要喷水控温。

通风不良易出畸形芝,当出现畸芽要及时割掉。

菌盖由白→浅黄→黄→红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红,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红褐色的雾状型孢子时,表明灵芝子实体已成熟,即可及时采收(从割口到采收一般需40天~45天)。

3.采收及采收后管理:灵芝采收前一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门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

采收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有条件的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12%,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

采收灵芝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提高湿度至90~95%,温度仍保持在28℃以上,待一周后,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生长出子实体。

按照前一阶段方法培养管理,约25天~30天又可采收第二茬灵芝,一般可采收3茬~4茬。

每千克干料可生产干灵芝成品130克~150克。

一般建个25m2的灵芝棚,采收干芝成品1000公斤,销售收入在2万元~5万元。

采收后的培养料去掉塑料袋,压碎后可做土壤肥料施用。

张继山刘希涛摘自:2004.3.19.3版《中国特产报》赤灵芝高产栽培技术2007-01-05 信息来源:长春市农业信息中心一、灵芝棚的准备根据灵芝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顺畅的专用灵芝棚或民房,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

灵芝栽培入棚之前,棚房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之后使用。

二、栽培料配方的选择各地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适合本地区的配方。

1、棉籽壳77%、麸皮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各1%;2、棉籽壳89%、麸皮10%、石膏1%;3、木屑70%、麸皮25%、黄豆粉2%、磷肥1%、石膏1.5%和糖0.5%;4、玉米芯50%、杂木屑35%和麸皮15%。

三、栽培料的制作栽培种培养基,不能用松、柏、杉和樟树等木屑,因其含有有害物质对灵芝生长不利。

在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料拌匀,含水60%—65%。

料拌好即可装袋。

每袋装干料400克左右。

聚乙烯袋料采用常压灭菌10小时,聚丙烯料袋采用高压灭菌2小时,待料冷却到30℃以下移入无菌箱或无菌室接种。

接种前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同时打开紫外灯,保持40分钟,然后在无菌操作下接种。

一般一瓶麦粒原种可接料袋40袋左右,一瓶棉籽壳原种可接30袋左右。

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一般每排放6—7层,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

四、管理技术1、发菌阶段发菌期间,培养室保持20—30℃,空气相对湿度4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3—4天菌袋上下调动一次,以保持上下袋温平衡,检查并防治杂菌污染。

当菌丝体发满2 /3时,移入培养棚内,解开袋口,用手一提松一下,留点缝隙。

室内散光即可,避免强光照射。

一般经25—30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菌袋。

2、出芝管理出灵芝时棚温保持在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中及空间喷水3—4次。

在上午10时以前及下午4时以后各换气一次,气温低时中午11时至下午2时通风换气。

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当菌盖长出2—3圈,要加大喷水量。

菌盖由白→浅黄→黄→红褐色变化,当菌盖边缘白色消失,边缘变红,背面放出红褐色的孢子粉时,表明子实体成熟,即可及时采收。

3、采收及采收后管理灵芝采收前5—7天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地面通道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

采收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晒干至含水量10—12%,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

采收完第一茬灵芝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停止喷水2—3天后,提高湿度至90—95%左右,温度仍保持在26—29℃。

待7—10天,又可在原来菌柄处长出子实体,按照前一阶段方法培养管理。

约25天左右可采收第二茬灵芝,一般可采收2—3茬。

第一茬长势最好,以后几茬长势差些。

各地气候温度不同,利用自然温度华北地区适于4、5月份种植,7、8月份完毕,每年种一次。

赤灵芝高产栽培技术2004年3月19日信息咨询编号:23701一、灵芝棚的准备根据灵芝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顺畅的专用灵芝棚或民房,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

灵芝栽培入棚之前,棚房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之后使用。

二、栽培料配方的选择各地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适合本地区的配方。

1、棉籽壳77%、麸皮10%、玉米粉10%,糖、磷、肥和石膏各1%;2、棉籽壳89%、麸皮10%、石膏1%;3、木屑70%、麸皮25%、黄豆粉2%、磷肥1%、石膏1.5%和糖0.5%;4、玉米芯50%、杂木屑35%和麸皮15%。

三、栽培料的制作栽培种培养基,不能用松、柏、杉和樟树等木屑,因其含有有害物质对灵芝生长不利。

在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料拌匀,含水60%—65%。

料拌好即可装袋。

每袋装干料400克左右。

聚乙烯袋料采用常压灭菌10小时,聚丙烯料袋采用高压灭菌2小时,待料冷却到30℃以下移入无菌箱或无菌室接种。

接种前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同时打开紫外灯,保持40分钟,然后在无菌操作下接种。

一般一瓶麦粒原种可接料袋40袋左右,一瓶棉籽壳原种可接30袋左右。

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一般每排放6—7层,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

四、管理技术1、发菌阶段发菌期间,培养室保持20—30℃,空气相对湿度4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3—4天菌袋上下调动一次,以保持上下袋温平衡,检查并防治杂菌污染。

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解开袋口,用手一提松一下,留点缝隙。

室内散光即可,避免强光照射。

一般经25—30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菌袋。

2、出芝管理出灵芝时棚温保持在26—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中及空间喷水3—4次。

在上午10时以前及下午4时以后各换气一次,气温低时中午11时至下午2时通风换气。

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菌盖,当菌盖长出2—3圈,要加大喷水量。

菌盖由白→浅黄→黄→红褐色变化,当菌盖边缘白色消失,边缘变红,背面放出红褐色的孢子粉时,表明子实体成熟,即可及时采收。

3、采收及采收后管理灵芝采收前5—7天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地面通道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发的孢子粉收集起来。

采收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晒干至含水量10—12%,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

采收完第一茬灵芝后,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停止喷水2—3天后,提高湿度至90—95%左右,温度仍保持在26—29℃。

待7—10天,又可在原来菌柄处长出子实体,按照前一阶段方法培养管理。

约25天左右可采收第二茬灵芝,一般可采收2—3茬。

第一茬长势最好,以后几茬长势差些。

各地气候温度不同,利用自然温度华北地区适于4、5月份种植,7、8月份完毕,每年种一次。

(作者:马福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