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肇庆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解读

《肇庆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解读

1、城东新区规划的定位与目标是什么?
本次规划功能定位是: 构筑功能复合的新城市中心区;建设配套完善,和谐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组织顺畅便捷的交通转换枢纽系统;塑造独具特色的山水城市形象。

本次规划的目标是:完善与深化肇庆市城东新区的功能与布局,促进中心城区职能提升,疏解旧城人口,带动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

率为线索,引导高效率、高品质的城市新区开发,强化公共服务、商务办公、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功能,塑造具有肇庆特色的城市意象,把城东新区建设为一个集商务、办公、文化、居住、旅游、科教等功能于一体,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新城市中心区。

2、最终规划方案是如何形成的?
本次规划方案是以易道公司“水体•马赛克”的中标方案为基础,分析比较各投标方案的空间结构、用地布局、景观塑造等优点,综合形成规划总图。

中标方案是以“水•马赛克”作为城市肌理,依托现状水资源,保留和重塑部分现状水文格局。

在空间结构上,此方案提出了“水岸庭园城市”、“水•马赛克”以及“公交导向型社区”等设计理念,以水为特色,将开阔的自然景观与密集的城市建筑有机结合,本着“以山为托、以水为脉、以人为本”的思路,创造“山湖城江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
雅城市生活环境。

在其他投标方案中,方案二重点将城东新区划分为特色鲜明的四大功能区。

提出“砚都•肇东星城”的城区形象与功能定位,以自然山水、新中心特色景观中轴为核心,组织城市空间的新城方案,并提出“圈层式发展”模式,对城市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分期实施来推演各种功能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开发强度及开发时序。

方案三则重点提出城东新区规划应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区,并作为星型结构的辐射点,形成向外辐射的城市形态。

值得吸收的优点在于:引入“生态职能”理念,通过设置山体间的联系绿带、整合水系拓展湖面,建立放射状与圈层式结合的生态绿地系统。

城东新区最终确定的空间布局方案,就是基于易道公司方案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主要是结合上层次总体规划、已批准的中小学布点等专项规划,同时吸取各投标方案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现状建设情况、已批用地的调研以及地方开发建设的相关经验,对局部区域用地的功能布局、路网组织、景观设计以及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方案的可操作性,使方案具有较强的实施性,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和
地方管理操作的要求。

3、城东新区的开发总量是多少?
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87万人,人均生活居住用地39.79平方米。

本次规划的居住用地约为1068公顷,推算得出城东新区的居住人口约为27万人,适当考虑弹性因素确定城东新区人口控制在30万人左右。

住宅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300至1900万平方米,开发总量控制在2100万平方米内。

4、城东新区的三大核心是什么?
【CBD核心】:位于83、96、109区的城市CBD核心;是肇庆市的新城市中心,承担行政、商务办公以及商业、文化中心的功能,由行政、商务办公建筑群、商业中心
等组成。

【文化娱乐休闲中心】:位于129、130区的城市文化娱乐休闲中心,是肇庆市重要的滨水景观节点,由艺术中心、影剧院、展览馆等文化建筑群,围绕滨江广场形成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同时通过“滨江长堤”的设计,延续并强化滨江城市特色。

【城市“东大门”与交通枢纽核心】:大冲广场作为城市重要入口景观节点,以城际轻轨车站为核心,布置公交站场和客运站,配合地标建筑,加强标示“城东新区”的东大
门形象。

5、城东新区的四条功能轴线是什么?
【城市拓展纽带】:以星湖大道、肇庆大道为依托,将新区与端州城区及鼎湖城区扣连,作为新城市中心的核心功能向外辐射的重要通道。

【新区发展轴线】:以肇庆大桥、砚都大道为依托,串连城市的主门廊、新行政中心、城市的核心景点,沿线集中布置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山湖景观轴线】:主要以水为脉,串联北岭山、仙女湖、东调洪湖、羚山与西江,将跟新区关系最密切的外部自然景观特征连结在一起,促进山湖城之间的融和。

【圈层轴线】:依托信安路和端州路沿线的办公商业服务带,与新区发展轴线横向贯穿,形成交通便捷、结构清晰、空间序列丰富的城市功能网络。

6、城东新区的功能布局如何划分?
根据城市功能片区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城东新区的功能布局可划分为“中心职能区”
和“大型生活居住区”两大类。

【中心职能区】:
中心职能区结合城市核心,沿多条功能轴线辐射,扩展城市功能,实现多种城市职能相互扶持共生,高效使用土地,可划分为:城市行政商务中心区、滨江文化休闲区和
公交先导商住区。

1) 城市行政商务中心区:以行政、商务办公、商业、文化、高尚居住功能为主体;其中行政、商务办公区位于83、96区;商业中心位于109区,周边依托中心区完善、
便捷的服务配套,形成中心高尚居住区。

2) 滨江文化休闲区:以商务办公、商业、文化娱乐、居住、旅游休闲功能为主体;将滨江地带与白石村及端砚展览馆结合规划,依托深厚的端砚文化沉淀,集中布置重要文化建筑,打造新的文化艺术娱乐区;此外作为城市跨江发展的基础,以娱乐、商业服务、酒店和高级公寓的综合用地为主,丰富城市职能的同时,形成城市滨江建设亮点。

3) 公交先导商住区:体现交通与用地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城际轻轨车站为核心,布置公交站场和客运站,作为换乘中心;依托快捷的交通系统,以商住混合的高密度模式,打造一个公交先导的高效生活社区。

【大型生活居住功能区】:
在城市整体框架下,各个功能中心区周边设置大型居住组团,使工作和生活方便快捷,缓解交通压力,并高效发挥各个中心区公共服务职能。

根据居住区不同的区位和景观特点,可划分为:滨湖商住功能区、商住混合发展区、水岸生活居住功能区、山麓居住功能区和科教旅游发展区。

7、城东新区的水系统如何规划?
山与水是肇庆的天然景观资源。

雄伟的北岭山和羚羊山、明珠般的七星岩、碧绿翡翠的星湖和玉带环绕的西江,令城东新区充满着勃勃生机,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山、湖、城、江”的自然景观序列是端州城区的魅力所在,也是本次规划要延续和展现
的特色。

规划利用原有的鱼塘、水道,按照连续性和多样性的原则组织各点、线、面形式的水域,形成新区的水网系统,将水融入街区、融入生活,在功能、形态、意向及风貌上将新区紧凑地整合起来。

规划将“景观水块”结合开放空间设计,周边布置公共设施,相
互依托,形成街区的主要公共活动空间。

新区景观水块的面积控制在100米×100米左右,水道则根据其开放空间的大小和景观重要性,分为20米、30米、40米进行控制,其水域宽度则根据水体形态的需要灵活安排。

结合沿岸的土地使用情况,将水网岸线按商业型、生活型、休闲景观型和生产
防护型四类岸线进行控制指引。

规划同时将新区的水网系统与星湖及下湾水库接连,形成一个大的水环境系统,并通过分布于水系中的水闸,有效保持整个水系统的水位稳定,确保在不同季节水网都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并强调雨水的收集与回用。

8、城东新区的交通系统如何规划?
广、佛、肇城际轻轨经鼎湖科技大道,穿羚山后沿星湖大道进入端州城区,设置大
冲及星湖广场两个站点。

规划保留总规中城市主干道的宽度和走向,理顺次干道,完善内部支路网,并沿星
湖大道、信安路、端州路预设BRT线路。

以新区的滨水步道为基础,结合主要商业空间,形成新区步行系统,与开放空间紧
密衔接并联络成网,划分成四种步行体系。

同时为体现休闲城市的特点,在新区沿东调洪湖和新行政中心周边规划一条自行车健身道,最终接入星湖环湖自行车道和江滨路,使得整个城区的自行车系统串联起来。

新区共规划公共停车位9000个,结合本地开发建设经验,本次规划中不明确划分出停车地块,而是将停车指标分解到各个管理单元中,并逐一落实到各个具体地块,作为地块
开发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