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高中历史必修一重难点知识点总结10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尧舜禹时代禅让制:最大特点“传贤”二、夏商(约前2070-约前1600-前1046)1、王位世袭制:王位按照血缘关系世代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形式: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这是生产力、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2、神权统治:占卜3、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置官职,地方封方国首领。
商朝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商王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该制度被视为分封制的雏形。
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政治实践,已经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三、周(前1046-前771)1、分封制目的:加强和巩固周朝的统治,“封建诸侯,以蕃屏周”内容:甲把乙分封给丙,丙对甲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
(甲:周王,乙:土地和人民,丙: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等;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特点:①分封对象有多样性;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③权利与义务相结合;④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著名封国:姬姓:鲁国,燕国,晋国,卫国,吴国;功臣:齐国;古代帝王后代:陈国、许国、宋国、杞国、楚国评价:积极(加强统治、巩固王权、开拓疆土等,详见下文);消极(独立性)积极作用:①总结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和巩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使周王室有效控制整个领土;②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通过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规定使周王成为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夏商国王为诸侯之长);③促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开拓了疆土,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2、宗法制定义: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规定等级秩序的制度。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继承上的矛盾内容: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爵位都由嫡长子继承;②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大宗支配小宗;③周天子是绝对大宗,是族长也是政治领袖。
嫡子:正室所生儿子,其中年长者为嫡长子。
庶子:侧室所生儿子。
性质: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
作用:对当时:解决继承矛盾,加强统治秩序,保证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凝聚宗族、防止争权;强化王权对当今:积极:孝道观念、尊老爱幼思想,家庭情节、重视家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独立自主和平等权利受到不受重视。
3、礼乐制度礼:表示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乐:配合礼维护等级差别的音乐、舞蹈和歌咏。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有不同的礼、使用不同的乐,使用了超过身份等级的礼乐就是僭越。
周王与同姓诸侯之间的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亲缘(或血缘)上是大小宗(或兄弟)关系。
作为君臣,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天下共主,诸侯则是臣属,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作为大宗与小宗,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对全国的统治,二者互为表里,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共同维持西周社会正常运转。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的实行,相当于周王与天下诸侯分享国家政权;4)具有继承性和稳定性102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君主专制: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时代特征:大发展(铁犁牛耕,生产力进步,小农经济发展)、大动荡(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变革(百家争鸣,变法运动)一、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是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皇帝制度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四、巩固统一的措施车同轨、书同文字(小篆),统一货币、度量衡,推行秦律,修建驰道、长城、灵渠,焚书、以吏为师,收天下兵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简记:一人集权: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三个中央官职: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九卿);四级地方机构:郡、县、乡、里(郡县制)。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①有效控制地方政权,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②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③巩固统一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10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中央与地方的斗争)(以下详见课件、教材)1、西汉郡国并行制——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七国之乱——推恩令、酎金夺爵、设刺史(加强中央集权)2、唐朝守外虚内——设置节度使(监察使—封疆大吏)——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问题(削弱中央集权)——五代十国3、北宋初年: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加强中央集权)4、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下详见课件、教材)1、汉朝设立中朝(内外朝制度),削弱相权2、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3、宋朝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4、元朝一省制,宰相大权独揽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的是国家对人才选拔的控制不断加强,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反映。
科举制的影响积极1、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扩大统治基础;2、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被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3、将读书、考试、做官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4、政府主导了思想文化舆论,有利于引导社会风气;5、分科考试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汉文化圈乃至西方世界影响深远;……消极1、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科举制实质是统治者笼络人才、控制臣民的手段;2、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风气导致人才争相进入官僚队伍,中国社会官本观念浓重,忽视了科学技术的研究;……10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一省制威胁君权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间接强化了宰相权力明太祖猜忌宰相,迫切加强君权胡惟庸案2、措施:废丞相、裁撤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提示:丞相与宰相的区别)3、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内阁的出现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内侍顾问,无决策权明成祖: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决策,内阁出现明朝中后期:宣宗时内阁票拟、皇帝审定批红,英宗时票拟权制度化内阁VS宰相(1)相同点: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2)不同点:地位不同:宰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权力来自制度赋予;内阁大学士权力不是来自制度或职位,而是皇帝的个人意志,内阁只是内侍顾问机构。
作用不同:宰相辅佐皇帝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其职权大小、地位高低由皇帝随意而定,不能制约皇权。
三、军机处的设立专制主义(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基本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二是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
基本趋势是从总体上来看,并非每个朝代都是如此,历史发展具有偶然性(历史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专制主义(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积极性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经济上,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民族关系上,有利于各地区的联系交流,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105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爱琴文明(前20C-前12C)荷马时代(前11C-前9C)古风时代(前8C-前6C,城邦产生发展)古典时代(前5C-前4C,希腊文明鼎盛)希腊化时代(前336-前31,希腊文明对外拓展)一、民主政治产生条件(希腊文明的特征)古希腊的经济、政治与制度、文化等方面无不受到希腊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璀璨的古希腊文明。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起着增加或减少人类控制自然力量的作用,而非决定性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推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一般而言,世界各民族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最早建立的国家都是城邦类型的小国,再由小国演变为大国以至帝国。
希腊文明的特点是,一、保留城邦小国纷立的局面远较其他文明为长,而且是在城邦体制下达到其文明繁荣昌盛的高峰;二、公民政治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乃至建立起了奴隶制民主政治。
城邦(city-state),希腊语“polis”,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的、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希腊城邦系专指古代希腊长期存在的一种国家形态。
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1、梭伦改革-奠定基础①按财产多寡划分4个社会等级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④废除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奠定古希腊奴隶制发展方向2、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确立①10个地区部落取代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②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③成立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④设立十将军委员会⑤行陶片放逐法3、伯利克里改革-顶峰,黄金时代①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几乎一切官职抽签产生)②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握有充分的权力③十将军委员会权力扩大,首席将军掌握军政大权④发放工资和津贴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实质:①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是奴隶主专政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②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三、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积极性①自由平等的民主氛围,使雅典在思想文化领域成就辉煌②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消极性①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
②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③泛滥的民主(抽签选举、轮流坐庄)易造成“民主的暴政”,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民主权利不属于妇女、奴隶、外邦移民、未成年人、他国公民雅典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的是直接参与式民主,是一种限于城邦内特定范围公民的国家至上的直接民主。
现代西方民主是在一个文化多元和结构复杂的大国推行的间接代议制民主,通过寻求政治代言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