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适应新形势要求,及时研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是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

本人在基层工作多年,对村级经济如何发展进行了走访、座谈。

在此基础上,认真剖析了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并就如何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了一些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级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一直以来是农村基层的重要课题。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选拔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经济型”村干部,对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村级收入出现严重滑坡。

自取消农业税和土地承包金以来,村集体经营收入越来越少,收入的渠道越来越狭窄,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企业年底赞助款和重大项目的补助,纯农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更窄。

(二)资不抵债村数逐年攀升。

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结累已经化为“乌有”,有些村已经债台高筑,有些村虽然帐面上还有村级集体资产,但实际上也已经是资不抵债,成了“空壳村”。

据初步统计,全镇41个村中资不抵债的村已达到6个,个别村集体负债高达100万元以上。

(三)入不敷出村数逐年增加。

从全镇来看,收不抵支村占到行政村总数的35%左右。

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而支出逐年递增,近年来,村级必需的管理费用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招待费问题增长较快。

上述情况已经对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些地方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致使村干部经济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据初步分析,全镇有10个村欠村干部
的报酬,有的已多年没有拿到报酬,由于报酬没有落实,对工作缺乏了事业心和责任心,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也有的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认为村级集体经济这样滑坡下去,工作会越来越难,因而失去了信心和决心,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

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也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些村主观上也想改变村容村貌,但由于缺乏财力,无能为力。

有些村没有村级经济,也就失去了为农服务的功能,农田水利建设也就无法开展,致使农业产业发展缓慢,实现“双增”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分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宏观上:国家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实行农业税减免、取消农业土地承包金,对农业发展是一种促动,同时也给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正常运作带来了难题。

作为一个纯农业的村取消土地承包金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没有了来源。

客观上:一方面,部分村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资源匮乏,发展的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用地指标的控制,引进资金办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受到限制。

现有的土地资源因交通、灌溉等条件,很难吸引农业经营人才投资特色农业,使双增目标难以实现。

主观上:有些村干部观念陈旧,能力弱,缺乏创新,习惯于用老眼光来看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的对政策规定应该收取的费用,因“怕麻烦、得罪人”,不愿收、不敢收,致使农户拖欠款没有及时的收取,不少村还长期为村民垫付了本应由村民负担的合作医疗费、水电费等,使村级集体经济长期背负沉重包袱。

村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经济基础。

村级集体经济能否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

结合本镇实际,在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形势,把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要围绕村经济组织的功能做文章。

一要改变公益事业由村级集体经济包揽的状况。

动员村民和社会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筹劳,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二要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配合。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立足依靠村级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

同时,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也必须给予外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促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坚持增收与节支相结合。

既要积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源,又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依法办事、照章办事,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管、用办法,健全监督机制,以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坚持强村与富民相协调。

强村与富民是村级经济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

如果离开了富民,强村也就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村级集体经济,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因此,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强村与富民两者相偏离的倾向,既不能靠侵犯群众的利益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不能随意取消国家规定的应收费用,损害村级集体经济。

(二)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村级集体经济稳固财源
1、多渠道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

(1)盘活各种存量资产,通过资产的优化重组,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2)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投资建造厂房、仓储房、专业市场等,以出租的方式获得稳定收入。

(3)对征用村集体土地,必须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征用补偿费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作为村集体经济的积累,不得擅自分到户。

(4)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配套的合作服务,为村民提供环境、道路交通、统防统治等方面的服务,按照微利、有偿的原则,合理收取
服务费。

2、积极推进村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在政府取消农业各项收费的情况下,特别是上级政府应该在财政上向村级经济组织倾斜,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村干部的工资报酬,解决村主要领导的后顾之忧,也解决村集体经济不足的问题,维护好农村基层组织的利益。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

要扶持具有“造血功能”的开发性项目。

通过资金的投入,扶持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科技含量高、有助于直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相关加工业。

从中取得稳定收益。

(三)严格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

1、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提高村级组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年初要制订村级可用收入和支出的预算计划,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年终进行决算通报。

加强内部支出管理,严格开支审批制度及其他财务管理制度。

2、对村内兴办重大公益事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村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等公益事业,所需劳务和资金,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事前要明确项目和筹资方式,事中要落实责任和加强监督,事后要公开帐目,取信于民。

3、健全村务公开和定期审计制度。

凡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事项必须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向村民公开,并且要畅通反馈渠道,进一步提高透明。

同时,要普遍实行年度审计、届前审计和离任审计,切实加强监督力度。

(四)建好班子,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保证
建设一个好班子、特别是有一个好支书,处于首要和关键地位。

因此,稳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把班子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采取多渠道、多途径,配强配好村级班子。

继续化大力气选拔清正廉洁、公道能干、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和有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

同时要切实解决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干部报酬,消除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要切实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制度,保护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2011年12月1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