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紊乱PPT讲稿
低糖血症(hypoglycemia) <2.8mmol/L(50mg/dl)
1.肝的调节作用: 肝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
高血糖:血糖葡糖激酶G-6-P肝糖原 低血糖:肝糖原G-6G--6P-P酶 Glu
肝还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
2.神经系统的调节: 主要是下丘脑和植物神经系统起作用 (1)调节血糖升高 下丘脑 腹内侧核内脏神经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①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 ②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引起胰
腺功能受损
二、糖尿病的分类分型及特点
根据病因分为四大类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1、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 胰岛细胞特异性自然免疫性疾病 由胰岛细胞在遗传易感背景下,受环
胰岛-细胞胰高血糖素 肝G-6-P酶
肝糖原分解 血糖
糖异生(2)调节血糖降低 丘脑外侧核迷走神经胰岛-细胞 胰岛素 肝糖原合成酶
肝糖原合成
糖氧化和转化
血糖
糖异生
3.激素的调节: 大部分激素是升血糖激素 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
(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insulin) ※ 来源:胰岛-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糖代谢紊乱课件
第三章 糖 代 谢 紊 乱
糖的生理作用 1.氧化供能,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2.构成机体结构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第一节 血糖及血糖浓度的调节
血糖: 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3.89~6.11mmol/L
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参考范围上限为 5.6mmol/L (100mg/dl)
尿病发作,不论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或饮食治 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 分娩6周后,均应按复查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 诊断标准重新确定为:
①糖尿病 ②空腹高血糖(IFG) ③糖耐量减退(IGT) ④正常血糖
三、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
主要代谢紊乱 ①糖代谢紊乱--高血糖和糖尿
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可经肾脏排 出,引起糖尿,并产生渗透性利尿。
抑制释放: 低血糖 生长抑素(胰腺δ细胞) 药物(苯妥因等)
降解: 主要在肝脏
受体
细胞膜
胰岛素
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机制
(1)促进葡萄糖转运进 入肝外细胞
(2)加速糖原合成,抑 制糖原分解
(3)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4)抑制肝内糖异生 (5)减少脂肪动员
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s,IGF)
血糖
第二节 糖尿病
空腹血浆Glu > 7.0mmol/L (高血糖症) 一、 糖尿病的定义
(Diabetes Mellitus, DM) 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并伴不同程
度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生理效应的抵抗而 致机体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临床 表现为血糖、血脂升高、血管和神经病变的 异质性临床综合征群。
②脂类代谢紊乱--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由于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的产生增多,消
耗血液缓冲系统而导致酸中毒。
③ 体重减轻和生长缓慢 蛋白质、脂肪合成下降,分解加速
糖利用障碍
糖分解氧化 下降
ATP减 少
胰
组织蛋白
高血糖
岛
分解增加
素
不
体重减轻
足
糖尿
高渗性 利尿
脱水
口渴
脂肪酸分 解增加
脂肪酸分解
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
• 胰岛素受体数目及结合力的改变 • 葡萄糖受体异常 • 胰岛素受体抗体(竞争与胰岛素受体结合) • 胰岛素受体后缺陷 • 神经因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 环境因素(活动量下降,饮食结构,肥胖)
1型
发病年龄
通常<20岁
起病方式
急
临床症状
明显
体形
消瘦
空腹血糖
>11-17mmol/L
一.血糖的来源及去路:
血糖来源
• 食物糖类
血糖
3.89-
• 肝糖原分解 6.11mmol/L
• 糖异生作用 70-110mg/dl
非糖物质
血糖去路 有氧氧化
糖原(肌肉、肝脏)
非糖物质
其他糖及衍生物
> 8.9-10mmol/L 尿糖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 肝脏、神经、激素、酶
高糖血症(hyperglycemia) >7.3mmol/L(130mg/dl)
占DM的百分比 <10%
血胰岛素
很低
遗传因素
与HLA有关
发病机理
胰岛素抗体
2型 >40岁 缓慢 不明显 大多肥胖 <11mmol/L
>90% 正常或增高 遗传易感性(家族史) 胰岛素受体缺陷
3、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这类糖尿病往往继发于其他疾病,病因众多, 但患者较少。
4、妊娠期糖尿病(GDM)
定义: 指在妊娠期间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或糖
是一类结构上类似胰岛素的多肽激素,也具有 类似于胰岛素的代谢作用和促生长作用
(二)升高血糖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glucagon):
来源:胰岛-细胞 29肽
升糖机制:
腺苷酸 ATP
胰高血糖素
环化酶 cAMP
肝糖原分解 糖异生 肝糖原合成-
血糖升高
the regulation of blood sugar levels by insulin and glycogen
2.肾上腺素: 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类激素
低血糖
糖原分解
儿茶酚胺类激素
交感神经兴奋
糖异生
血糖
3.生长激素: 由脑垂体嗜酸性细胞所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通过抑制周围组织摄取Glu 抑制糖脂质
升高血糖
4.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 糖异生
应激时类固醇激素 抑制外周组织的 血Glu摄取
51个氨基酸 ※合成:
胰岛-细胞 粗面内质网 100氨基酸前胰 岛素原 86氨基酸胰岛素原 细胞膜 51氨基酸胰岛素(链为21氨基酸、链为
30氨基酸) 31氨基酸C肽(C-peptide)
※ C肽无胰岛素生物活性 ※ 胰岛素分泌调节: 受血糖调节
释放与降解
刺激分泌: 高血糖 氨基酸 胰腺和胃肠的激素 药物(磺酰脲类等)
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化学因素等作用下, 产生由细胞和体液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反 应,导致细胞坏死,使胰岛素分泌不足或 缺如。
“三多一少”症状明显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遗传因素 • 病毒感染 • 自身免疫
2、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 血胰岛素量不低于正常 多发于肥胖型成年人 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胰岛素抵 抗症候群 饮食控制或服降糖药可治疗 有遗传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