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洲中学——博罗基础教育的璀璨明珠
东江河畔,罗浮山下,有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那就是博罗县园洲中学。
创办于1960年的园洲中学,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把园洲中学办成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的办学理想,促使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良师携手共创学校辉煌
园洲中学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道路,为建立初级中学质量高地,明确了“抓品质,育特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目标,形成了“爱生善教,博学创新”的教风和“勤学慎思,好问求索”的学风,秉承“正气在园,才学越洲”的校训。
校训嵌入了“园洲”这一地域名词,含义深远,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一身正气,才艺双馨的人,让莘莘学子走出园洲,走向世界。
园洲中学的发展得益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全校现有专任教师170人,有近四分之一来自外省市,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99%,研究生学历3人。
高级教师17人,中级教师145人。
近年来,园洲中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以名优教师引领为龙头,骨干教师发展为主线,青年教师培养为突破口,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校有省骨干教师5名,市名教师7名,县名教师5名。
有“惠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孙斌发校长、“惠州市优秀班主任”钟小泽、“惠州市优秀教师”梁建忠等。
各省市的文化在这里交融,造就了一支能力强、有朝气、重实效、团结奋进的师资队伍,本土与内地教师共同携手,铸成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创造着园洲中学灿烂的辉煌!
浓郁书香浸润学生心田
走进园洲中学大门,汇才路、海容路、书香路等校道错落有致,孔子像伫立在综合楼大堂,廊柱上悬挂着传统文化的格言警句,橱窗里展示着学生的书法、绘画、文学作品,名人塑像分立在园中大道两旁,各种雕塑、石头文化点缀其间,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浓郁的书香。
2011年,园洲中学荣获惠州市“书香校园”,是县内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乡镇初级中学。
学校倡导培养读书良习。
学校建有开放式书吧,各班建起图书角,学校图书馆对学生开放。
开设每周一节阅读课,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比赛等等。
“好读书,读好书”蔚然成风,该校语文科组开展了“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丰富学养,完善品格”的课题研究,并在2014年10月被评为惠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通过开展名著阅读课题研究,学生们陶醉在文学的王国,变得灵秀文静、好学上进,校园的书香日渐浓郁。
教学科研引领学校发展
学校的教育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核心。
园洲中学在加强常规管理,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还加大教研力度,通过教学科研引领学校发展。
常规管理方面,园洲中学坚持抓好早读、晚修质量,坚持老师早读下班、晚修坐班制度,倡导勤学好学之风;坚持抓好每学期两次的教学常规大检查,第8周、第18周分别对教师的教案、作业、教学反思等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召开教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到当月绩效考核。
教学常规的科学管理,确保了该校教学工作扎实有序的开展。
为构建高效课堂,园洲中学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加强备课组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营造人人参与教学研究的氛围。
学校听课、评课活动制度化,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
教师每学年上一节公开课,广泛推出名优教师“示范课”。
教育科研是先进的生产力,是教师成长的捷径。
为让学校内涵式发展,园洲中学加大教研力度,坚持课题引领,科研促教,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推进教研交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教研活动。
加大力度推进“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积极鼓励和扎实开展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学科研结出累累硕果
园洲中学英语科组、语文科组、政治科组、物理科组先后获评“博罗县示范教研组”,数学科组还于2013年被评为“惠州市示范教研组”。
目前该校已结题的屡屡获奖,其中王远光老师主持的课题《英语走向生本——农村中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策略》获市一等奖。
目前该校有立项课题12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4个,县级7个。
叶海深老师的《“一案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正是由于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园洲中学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教学质量蒸蒸日上,一年一个新台阶,每年中考成绩稳居全县乡镇中学之首,连续十一年荣获“博罗县中考成绩优秀奖”、“博罗县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每年考入博罗中学以上人数近200人,每年都有3—5名同学考入惠州市一中。
2017年中考再创佳绩:惠州一中录取4人,博罗中学录取172人,华侨中学录取122人、博师高级中学录取88人、榕城中学录取22人,重点中学录取总人数408人。
733名同学参加中考,重点中学升学率56%。
谭悦颖同学以679.4分、徐颖雯同学以675.8分名列全县前二十名。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