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编号:LX-FS-A27439 中小学调研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中小学调研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调查对象:山东省沂水县高桥镇中小学(含幼儿园)在职教职工调查时间:XX年11月4日—14日调查人:刘李姚高桥镇教育概况高桥镇位于沂水县城北20公里处,全镇现有66个村,人口6.2万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
XX 年国民生产总值4.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664.00元。
全镇共有国办初级中学1处,完全小学8处,教学点2处,幼儿园4处。
其中高桥初中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全县乡镇初中唯一一处),另有两处市级规范化小学,6处县级规范化小学,1处市级示范化幼儿园。
现有在职教职工352人,在校中小学生及幼儿4633人。
该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列。
现将我们调研的具体情况据实汇报如下:一、年龄状况全镇在职教职工的平均年龄38.32岁,其中小学教职工(含幼儿教师)平均年龄40.00岁,初中教职工平均年龄35.37岁。
从年龄上看,全镇教职工正处于年富力强的鼎盛时期,这与我们调查前的预测相去甚远。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是该镇实行男55岁,女50岁内退政策(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二是相当一部分教职工呈现出生物年龄未老,而心理年龄早衰的景象。
三是教职工年龄差距较大,全镇45岁以上的教职工就有99人,而80后出生的仅37人,教职工老龄化的趋势已初露端倪。
近几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到我镇的新教师数屈指可数,XX年3人,XX年3人,XX年5人,XX年1人,XX年2人,XX年3人,其中有2人是后调入的。
平均每年新增教师数不足3人,照此新教师增长速度,再过XX年,现在45岁的教职工内退后,教职工岗位将有很大缺口。
二、健康状况该镇教职工的身体状况令人堪忧。
据不完全统计,有明显疾病的教职工就有29人,占全体教职工的8.2%。
其中患颈腰椎病的8人,患心血管病的4人,有残疾证的6人,其它各种疾病患者11人。
患病者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原民办教师群体。
工作的压力,农活的繁重,子女的困扰,使他(她)们劳心劳力,疲惫不堪,以至心力交瘁,积劳成疾。
另一方面,农村教师条件艰苦,生活负担沉重,舍不得自掏腰包定期查体。
进入新世纪以来,该镇教师只有XX年组织过一次免费查体。
在这种状况下,教职工不能提前发现病情,防患于未然。
结果积小病为大患,以至于疾病缠身。
就在我们撰写这份调研报告期间,又有一位被查出患心脑血管病的张姓教师,拿着县中心医院的诊断书,到中心校找领导请病假住院治疗。
如何减少教职工的患病机率,应该引起各级教育工会组织的高度重视。
比较可行的办法是:1、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快乐工作理念。
2、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健康查体,做到早发现,早治愈。
3、组织教职工多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三、学历状况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对全镇教职工的第一学历情况作了全面认真排查。
结果显示,在全镇352名在职教职工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6人,全部是XX 年以后大学毕业分配的年轻教师,占全镇教职工总数的1.7%;专科学历的97人,占27.6%;中专学历的104人,占29.5%;高中学历的126人,占35.8%;初中学历的19人,占5.4%。
其中非教育类院校毕业的大、中专教师14人,通过招工加入教职工队伍的37人。
教职工学历偏低的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他们难以应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课程改革浪潮。
我们之所以看重第一学历,是因为教师通过函授、自学助考,甚至民师考师范(恢复高考制度头XX年除外)后取得的学历,实在不敢恭维。
说白了通过上述途径取得的学历就是拿钱买学历。
此种现象不独教育部门仅有,业内人士早就指出了这种“注水学历”、“泡沫学历”的弊端。
在这种氛围的异化下,教师拿学历,本意并非为了增长学识,而是为了与工资密切相关的晋职晋级。
因此,曾一度出现过一种怪现象,同一年龄段的教师,第一学历是专科毕业的不如中专毕业的来得实惠,后者可以边教学,边领工资,边拿钱买更高的学历,即增加了教龄,又获得了提前晋职晋级的机会。
从民师考师范这件事来看,1987年以后考入师范的教师,并不是全日制的,真正在师范学习的时间少得可怜,两年的学制,在校时间充其量不过一个月左右,甚至只是考取后缴费的时候和毕业拿文凭的时候去过两次师范学校。
其余时间,却照常在原单位上班,致使这部分教师因被扣去两年的教龄而愤愤不平!要想改变这种把取得高学历当买卖做,自欺欺人的局面,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加大成人高考的管理力度,加强自学、面授的过程性管理,严把每门功课的毕业考试关,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学业质量水平,使他们真正获得真才实学,做到学有所成,名实相符。
四、职称状况据统计,目前全镇在职教职工,取得高级职称的23人,其中聘任18人;取得中教系列中级职称的97人,其中聘任65人;取得小教系列中级职称的116人,其中已聘任83人;取得中教系列初级职称的55人和小教系列初级职称的56人,已全部聘任,只有近两年新分配的专、本科毕业生尚有5人未取得职称。
总体来看教职工职称较高,与相应职称教师综合素质相比“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教师职称偏高,得益于好的政策。
在评聘职称赋分项目中,教龄和任上一级职务年限赋分权重较大,有较明显的向老教师倾斜的意向。
这一政策得到绝大多数教职工的认同和好评。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职称的教职工,在教师素养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鉴此,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职称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不同职称教师的任职责任,使教师职称与教师素养、业务能力等名符其实。
五、工资状况沂水县是在临沂市范围内率先实行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且与城镇教师统一工资标准的两个行政县之一。
以10月份教职工工资发放表为依据,我们对全镇在职教职工的工资情况作了统计。
结果显示,在352名教职工中,个人最低月工资为1098.50元,最高月工资为2782.10元,平均月工资1775.33元,与同月份镇委、镇政府的公务员及机关工作人员的月平均工资1680.00元相比,高出5.6个百分点;与XX年全镇农村人口人均年收入4664.00元相比,超出部分差距更大。
据抽样统计,从1988年至XX年20年间,教师工资增长了30倍左右。
由此可见,教职工的工资状况非常乐观,教职工的经济状况已明显改观,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在各行业中尚属富裕群体。
据统计,截止11月14日止,教职工在城镇购买楼房或自建楼房的共计92家,教职工购买小型车辆9台。
经济比较困难的集中在一少部分原民师、单职工且年龄较大的教师职工家庭。
略呈两极分化趋势。
但总体经济状况是良好的。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职工工资待遇还会逐步提高。
六、构成状况该镇教职工的构成状况堪称复杂。
目前全镇教职工的构成情况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原民师转正的,计119人;二是招工的,计37人;三是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的,计207人;其中非教育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的14人(上述分类中招工教职工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教职工存在重叠现象)。
由于历史形成的种种原因,教职工的教育专业状况,存在较大“水分”。
在这三大类构成情况中,原民师目前的精神面貌和业务能力呈现低迷状态。
造成这种状况,一是年龄相对较大的自然规律使然。
二是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力不从心。
三是由于受学历和职称系列的限制,许多教职工已经取得中级职称,再评聘高级职称已没有希望。
因此,工作积极性不高,进取心渐失。
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年龄较大的原民师,由于“十年动乱”造成的教育断层,他们是在共和国教育师资面临巨大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走上教师岗位的。
在那种非常时期,正是他们用稍嫌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他们对中国教育事业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功在千秋,永照史册。
另外,在这三类教职工之外现在教师岗位的还有3名镇政府编制的“准教师”(同时现有9名教师借调到镇政府工作,两名教师借调外乡镇工作)。
还有一个特例,有一名教师因身体原因不能上班,由他曾当过不在编民师的妻子顶替,颇有“替夫出征”的意味。
另有7名教师因身体患病等原因虽在职,但是不在岗。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352名在职教职工中,中共党员83名,占23.58%。
但有少部分党员,在平时工作中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自己混同一般的教职工,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很好地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七、编制状况据调查,高桥镇教育系统现有在职教职工352人,除去向外借调的11人和因病等原因不能到岗的7人,实际在职人数337人(含3名镇政府借调到教育岗位的“准教师”),其中初中教职工128人,小学教职工163人,幼儿园教职工36人,中心校10人(含小学教研室3人)。
就班级设置来看,初中30个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1228人,平均每班41人,低于48人/班的标准班额;小学66个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2836人,平均每班43人,略高于40人/班的标准班额。
按照XX年11月颁布的《山东省全日制中小学职业中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农村初级中学每班48人的标准班额,教职工编制为3.5人,即使班额忽略不计,30个教学班规模的学校,基本编制为105人,按照《暂行规定》第四章,第十七条,第(二)、(三)、(五)款之规定,可核增附加编制14名(依次增加6人、5人、3人),二者相加,高桥镇初级中学的编制标准为119人,现超编9人。
农村小学每班40人的标准班额,教职工编制为1.7人,66个教学班的基本编制为113人(注:农村小学按此标准职工不足1人的可按1人核算。
此种算法将全镇8处完小、2处教学点当作一个学校计算存在误差,其实际编制应当多于113人)。
按《暂行规定》第四章,第十七条,第(一)、(四)、(五)款之规定,可核增附加编制23人(依次增加16人、2人、5人),二者相加,高桥镇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136人,现超编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