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结构设计精选例题及答案解析

高层结构设计精选例题及答案解析

1、有一幢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共9层,首层层高4.2m,其它各层层高3.6m,首层楼面比室外地面高出0.6m,屋顶有局部突出的电梯机房层高3m,试问在计算房屋高度时,下列哪项正确( A )?(A)33.6m (B)33.0m (C)36.6m (D)36.0m2、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现浇框架结构其高度不宜超过(B)(A) 30m (B)55m (C)80m (D)120m3、框架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为(B )Ⅰ、抗震烈度为7度时,最大高度为55mⅡ、抗震烈度为7度时,最大高度为60mⅢ、抗震烈度为8度时,最大高度为50mⅣ、抗震烈度为8度时,最大高度为45m(A)Ⅰ、Ⅲ(B)Ⅰ、Ⅳ(C)Ⅱ、Ⅲ(D)Ⅱ、Ⅳ4、某高层建筑,主体高度为63.0m,室内外高差为0.45m,女儿墙高度为1.20m,屋面水箱突出屋面高度为2.70m。

则房屋的高度为(B)(A)63.0m (B)63.45m (C)64.65m (D)67.35m5、下列哪一种结构体系所建房屋的高度最小( B )(A)现浇框架结构(B)装配整体框架结构(C)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D)装配整体框架-剪力墙结构6、在地震区建造房屋,下列结构体系中何者适合建造的房屋最高(B )?(A)框架(B)筒中筒(C)框架筒体(D)剪力墙7、有一幢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矩形平面的宽度26m,长度3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要求在高宽比不超过《高规》限值的前提下,尽量做高,指出下列哪个高度符合要求(C )?(A)156m (B)140m (C) 143m (D)130m8、在下列地点建造高层建筑,何者承受的风力最大(A )?(A)建在海岸(B)建在大城市郊区(C)建在小城镇(D)建在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9、在设计高层建筑风载载值时,下列何种情况风载应乘以大于1的风振系数β(B )?(A)高度大于50m ,且高宽比大于1.5;(B)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C)高度大于50m ,且高宽比大于4 ;(D)高度大于40m ,且高宽比大于3;10、在设计特别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时,标准风压值应取重现期多少年(B)?(A)30 (B)50 (C)80 (D)10011、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变形验算的重要目的是(A)防止结构倒塌(B)防止结构发生破坏(C)防止非结构部分发生过重的破坏(D)防止人们惊慌12、二级抗震梁,已计算得到下列数据:(A )按实际配筋计算V b =318KN-M (B )按梁端弯矩设计值计算V b =300KN-M(C )按内力组合V b =250KN-M 。

梁端剪力设计值应为 B 。

13、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承载力计算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B )(A )S/γRE ≤R. (B )S ≤R/γRE . (C )γ0S ≤R. (D )S ≤R ·γRE14、有以下因素:Ⅰ.设防烈度 Ⅱ.结构类型 Ⅲ.结构规则性 Ⅳ.房屋高度。

与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有关的是 。

( C )(A )Ⅰ. Ⅱ (B )Ⅰ. Ⅱ. Ⅲ.Ⅳ (C )Ⅰ. Ⅱ. Ⅳ (D )Ⅰ. Ⅱ. Ⅲ15、在下列地点建造相同高度的高层建筑,什么地点所受的风力最大?(A )A 建在海岸B 建在大城市郊区C 建在小城镇D 建在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16. 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类别及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个建筑,一个是框架结构,另一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这两种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抗震等级下述哪种是正确的?(C )A 必定相等B 后者的抗震等级高C 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D 不能确定17. 高层建筑结构防震缝的设置,下列所述哪种正确?(B )A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包括基础也应断开B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C 应沿房屋全高设置,有地下室时仅地面以上设置D 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为独立柱基时地下部分可设防震缝,也可根据不同情况不设防震缝18.某高层建筑,平面为40m ×40m 的的正方形, 基本风压W o =0.5KN/m 2,第11层层高为3.2m ,风载体型系数s μ见图示,风压高度系数z μ=1.35,风振系数z β=1.30,求该层X 方向总风载标准值和作用点:解: W k =βz s μz μ0w ×Bh=1.3×(0.8+0.5)×1.35×0.5×3.2×40=140.61 kN 作用点:距边缘20m 处19、某14层框架结构,屋顶之上有小塔楼,按底部剪力法算出第14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顶部附加值分别为1200KN 和800KN ,小塔楼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X Y-0.6-0.5 +0.8200,“鞭端效应”的放大系数为3.0,第14层的楼层部剪力为:V=1200+800+200=2380 kN21、AB 跨梁,净跨度为6 m ,7度设防,抗震等级二级,A 端正弯矩为160 kN.m ,负弯矩为400kN.m , B 端正弯矩为180 kN.m ,负弯矩为600kN.m 。

跨间荷载引起的剪力V Gb 为120 kN ,求抗剪配筋计算时应取的剪力设计值的数值。

顺时针 V1=1.2×(160+600)/6+120 = 272 kNV2=1.2×(400+180)/6+120 = 236 kN剪力设计值V= 272 kN22、某二级抗震的框架结构,按地震作用组合,底层上端节点处,左梁端弯矩为-350 KN.m ,右梁端弯矩为+250.5KN.m120KN.m M 下=1.2×(350+250.5)/(120+180) ×22、某二级抗震的框架结构,柱截面为450m 筋,柱端加密区箍筋为φ10-100(4)(A sv1=78.5mm 2)(4×78.5×390+4×78.5×440)/(390×440×100)=0.015223、已知某现浇框架梁,抗震二级,砼C25(f c =14.3Mpa ),梁下筋3 18(763mm 2),A 端上筋4 18(1017mm 2),B 端上筋 8 18 (2036mm 2 ) ,(f y =f ’y =300 Mpa) ,梁截面300×650mm ,取a ’s =60mm ,梁跨度为6m 。

允许 [ξ]=0.35,[ A ’s/ A s ]=0.3, 验算ξ,A ’s/ A s ,并判断是否满足要求? ()01'bh f f A A c y s s αξ-== ()5903003.143007632036⨯⨯⨯-=0.151<[ξ]=0.35 满足s s A A '=2036763=0.374> [ss A A ']=0.3 满足填空:1、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侧移曲线为 剪切 型,剪力墙结构的侧移曲线为 弯曲 型,两种结构共同工作时的侧移曲线是弯剪型。

2、框剪结构中,依据剪力墙和框架布置方式的不同,总剪力墙和总框架之间有 连杆 连接和 连梁 连接两种方式。

3、在设计框剪结构抗震时,第一道防线为 剪力墙 ,第二道防线为 框架 。

4、为了提高剪力墙的延性,保证墙体稳定及改善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应在剪力墙边缘设置 边缘构件 。

5、框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布置的一般原则是 均匀 , 对称 , 分散 , 周边 。

6、剪力墙根据洞口大小和分布的不同,可分为 一般剪力墙 , 小墙肢 , 短肢剪力墙 , 柱 四种类型。

7、高层建筑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 质心(合力作用点) 和 刚心 尽可能靠近,以减少 扭转 。

8、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侧移曲线为 剪切 型,剪力墙结构的侧移曲线为 弯曲 型,两种结构共同工作时的侧移曲线是弯剪型。

9、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把层数为 10层及以上 或高度大于 28 m 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

10、高层建筑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 和 尽可能靠近,以减少 。

11、为了提高剪力墙的延性,保证墙体稳定及改善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应在剪力墙边缘设置 。

12、框剪结构中,框架主要承受 竖向 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 水平 荷载。

13、对于二级抗震梁的公式V b =1.2×nr b l b l M M ++ V Gb ,试回答: (1)V b 是什么部位的值?(部位名称)]梁端(2)V b 为什么不采用内力组合值而要用此公式计算?为了实现“强剪弱弯”(3)(r bl b M M +)的意义及计算要求。

梁左右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取顺时针和逆时针中的较大者14、对于二级抗震柱的公式∑M c =1.2∑M b ,试回答(1)∑M b 是什么值?如何计算确定?(2)系数1.2的意义是什么?(3)为什么M c 不直接采用内力组合弯矩图的值而要用上述公式计算后再确定?(1)∑M b 是按照内力组合确定的梁端(左右)弯矩(绝对值)的和。

按顺时针和逆时针分别计算后∑M b =后取大值。

(2)是柱端总弯矩比梁端总弯矩的增大系数。

(3)是为实现强柱弱梁的目的,即使梁端在达到抗弯承载力时柱还未达到承载力。

分层法计算中为什么对除底层外的柱子线刚度乘以0.9的系数?为什么传递系数取1/3?因为除底层外的柱端都有转角和侧移,而分层法计算时,将其都简化为固端(即转角为零,侧移为零),由此引起的误差用系数0.9和1/3调整。

4.4 分层法能否用于水平荷载下的内力分析?其因何在?不能,因为分层法假定假定结构无侧移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附:计算公式、参数☆风载 W k =βz s μz μ0w ,☆有地震作用的效应组合,按承载力验算:1.2重力+1.3水平地震 (无条件)1.2重力+1.3水平地震+ 0.2×1.4风 (H ≥60m )1.2重力+1.3水平地震+ 0.5竖向地震 (9度等)☆V b =ηvb (M b l +M b r )/l n +V Gb一、二、三、四 级抗震时分别取 ηvb =1.3、1.2、1.1、1.0☆∑M c =((M c t +M c b )=ηc ∑M b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一、二、三、四 级抗震时分别取ηc =1.4、1.2、1.1、1.0☆ 箍筋的体积配箍率 sA l A n l A n cor s s V 222111+=ρ ,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30mm ☆ c c A f N n 1α= ()1'bh f f A A c y s s α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