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型肝炎病毒1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1课件

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 ? 人工被动免疫:
高效价人血清球蛋白( HBIg )
.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
.
HCV 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播途径似HBV ? 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 潜伏期: 4-8周 ? 临床上以无症状HCV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
见 ? 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 ? 免疫力不牢固
? 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时出现,是病 情开始恢复的征兆
.
乙肝五项及HBV DNA的临床意 义
HBsAg, 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 ( HBcAg ) HBV DNA
.
抗原抗体名称
临床意 义
HBsAg 阳性 感染HBV,结合临床症状诊断 无症状携带者(肝功正常,肝切片异常)
.
HBV 的小球形颗粒
.
HBV 的管形颗粒
.
HBV 的抗原组成
? 表面抗原 HBsAg ? 核心抗原 HBcAg ? e抗原HBeAg
.
? 表面抗原(HBsAg)
?三种颗粒上均有 ?血清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具有抗原性(弱),其抗体HBsAb 为
中和抗体,建立免疫标志 ?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成分
.
虫媒病毒(Arbovirus)
? 有包膜的单正链RNA 病毒 ? 由节肢动物传播和储存 ? 我国主要的虫媒病毒有乙型脑炎病毒、登
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
.
乙型脑炎病毒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
.
乙脑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 单正链RNA ? 有包膜 ? 二十面立体对称
-
+
+
-
-
+
-
-
+
-
-
+
+
抗HBc
-
+
+
+
结果分析
HBV 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 状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 强,“大三阳”)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 阳”)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
-
-
+
-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
预防及免疫
?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 人工自动免疫:
? 登革热
发热、骨、关节疼痛 皮疹、出血、全身中毒样症状
?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 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 100ml
? 登革休克综合征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 ,有明显出血倾 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抗HBs 阳性 恢复期 接种疫苗者
抗HBc阳性 HBcAb-IgM: 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 HBcAb-IgG: 低-既往感染;高-急性感染
HBeAg
HBV 在体内复制,血清具有传染性
抗Hbe阳性 疾病恢复期
.
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
HBsA HBeAg 抗-HBs 抗-HBe g
+
-
-
-
+
+
-
.
? 核心抗原(HBcAg)
?存在于Dane 颗粒上 ?血中不能检出(仅存在于肝细胞内) ?抗原性强,其抗体HBsAb ——无中和作用
——IgM —提示HBV正在复制 ——IgG —持续时间长
.
? e抗原(HBeAg )
?游离存在于血中 ?与Dane 颗粒出现平行 ?有抗原性,抗体HBeAb
?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突变株,不产生HBeAg ,不被HBeAb 识别
.
乙脑病毒的电镜照片
.
流行病学
1 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 三带喙库蚊 、致乏库蚊、白纹伊蚊
2 传染源 :已感染的家畜、家禽 3 最重要中间宿主或扩散宿主 ------ 幼猪 4 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
? 80~90% 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 ? 华南地区6~7月,华北地区7~8月,东北地
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 ? 乙脑呈高度散发性
.
致病机制
?

?
动物
动物
?

.
致病机制
带毒蚊虫叮咬 少量入血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 结内增殖
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 增殖
二次病毒血症 突破血脑屏障
顿挫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
.
乙脑的预防
? 灭蚊防蚊----关键 ? 人群免疫----乙脑疫苗 ? 幼猪免疫----乙脑疫苗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
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 亲嗜性,引起肝脏炎症的病毒 。
.
? 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 甲,乙,丙,丁,戊,己,庚及 TTV 型 肝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尤以甲, 乙,丙,戊 4 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
.
肝炎病毒
? 甲型与戊型肝炎病毒——消化道传播 ? 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血液途径传播 ? 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 ? 已型肝炎病毒(HFV ) ? 庚型肝炎病毒(HGV ) ? TT 型肝炎病毒(TTV )
.
致病性
? 传染源 患者或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
? 传播途径 1.性接触和密切接触 2.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 3.母婴传播 4.医源性传播
--不严格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 --针刺、纹身等
.
易感人群:
母亲为 HBsAg 阳性的新生儿 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 其他人员 肾透析的患者、血友病患者 HBsAg 阳性患者的配偶和子女 同性恋、异性恋、静脉药瘾者
.
临床意义
? 我国约有40%-60% 人群曾受到过HBV 的感染 ? 临床类型:
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 重症肝炎 肝外表现:发热、皮疹、血管炎等
.
免疫性
? 抗-HBs:一般于感染后4~5月阳转,持续 6个月或数年,是保护性抗体
? 抗-HBc:一般于感染后3~5周阳转,无保 护作用,IgM 可作为急性乙肝的诊断指标, IgG 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
.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 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热 ? 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
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
.
流行病学
? 储存宿主:人和灵长类动物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 传播媒介: 伊蚊
.
致病机制
带毒伊蚊叮咬
网状内皮系统增殖 病毒血症
普通型 出血/休克型
.
临床表现
.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
.
电镜下的 HBV
.
丹麦人颗粒
.
核心:双股环状DNA 和DNA 多聚酶 内衣壳:蛋白质,主要为核心抗原(HBcAg)
HBeAg 也产生于内衣壳 外衣壳:类似包膜,脂质双层结构及蛋白质
蛋白质由病毒编码 (HBsAg, PreS1,PreS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