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3:中国地理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内(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4.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5. 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6-8题。
6.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7.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8.芒种至小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回答下列9-10题。
9.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第11-13题。
11.该段国道能够( )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②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③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④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图示区域内(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13.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
该做法可以(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
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
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
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
下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
(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
(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
(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
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A;2.C解析:1.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对;该地湖泊水主要由西部和西南部的河流汇聚入湖,以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不对;该地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明显,C不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不对。
故选A。
2.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①不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②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③不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④对。
故选C。
答案:3.D; 4.B; 5.D解析:3.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依据景观判断地区。
阅读图片,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河网密布,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沿河而建,以水运为主,可知该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富,河网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故D正确,ABC错误。
4.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依据景观判断形成的自然条件。
阅读图片,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传统民居沿河而建,以水运为主,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利于排雨水,其形成的自然条件是地势低平,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故B正确,ACD错误。
5.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剧种。
A,中剪纸所反映是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川剧是四川盆地的地方剧种,故A错误;B,豫剧是华北地区河南省的地方剧种,故B错误;C,粤剧是华南地区广东省的地方剧种,故C错误;D,越剧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剧种,故D 正确;答案:6.B; 7.A; 8.C解析:6.本题考查春分到秋分期间我国某区域天气状况。
根据二十四节气中“春雨惊春清谷天”可知.清明节为春分后半个月.由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0°N以北为晴朗天气,因此排除A;秋分日,25°N附近地区降水f为25〜50mm.因此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的说法欠妥,故排除C;伏旱现象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为30°N附近,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夏至日,35°N 以北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多,故排除D:从5月份开始.图中最大降水量分布区逐渐北移,可推到雨带开始北移(也可结合我国雨带推移规律进行分析),故选择B。
7.本题考查我国地理环境的特征。
从图中降水的季节分配分析.由于该区城地跨10个经度,且地跨20°N~45°N.由此可推断该地区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绝大部分为外流区.故排除B;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大.而受暖流影响较小.故排除C;我国东部季风区人口密度南大北小.故排除D;东部季风区地跨二、三级阶梯,故选择A。
8.本题考查芒种到小暑期间,我国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难度中等。
首先根据二十四节气割断,芒种到小暑为6月6日左右到7月6曰左右,此时为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故排除南北温差大,排除A;此时为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但同时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因此塔里木河不会出现断流,故排除B;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根据”点北北长.越北越长”的原理,可得北京昼长比上海长.故选择C;~雪龙号”科考船去南极科考的时间应为南极夏季、北半球冬季,故排除D。
答案:9.A; 10.B解析:9.根据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可知II为牧草地,贵州耕地比重大,可知l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比重大,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
10.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内蒙古东部距海近,降水多,西部离海洋远,降水少,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内蒙古以草原为主,且部分地区沙漠化严重,不宜大幅度提高建设用地的比例;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答案:11.A; 12.D; 13.D解析:11.107国道沿线地区交通便利,可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107国道线与陇海铁路线垂直,不能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受铁路、高铁、河流和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单一国道线不会造成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12.图示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和湖北省,属于我国中部地区,风能资源不丰富;南部的湖北省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北部河北、河南省以旱地农业为主,小麦播种面积大;国道以西地形起伏较大,公路建设难度大,路网密度小;南部湖北省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13.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有利于减少对地下水的利用,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有利于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农作物抗旱能力与农作物本身的习性有关,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不会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也不会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14.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解析:(1)读图(注意图中县界线),宾川县总体地势较高,东北部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平且面积狭小,再结合材料“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可推测宾川县的地形特征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
耕地应分布在地势低平地区,因此宾川县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山间盆地等地势低平处,由于高山面积广、河谷面积狭小,宾川县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小、数量少。
(2)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本为温暖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山高谷深,深谷的两侧为高山,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当暖湿气流翻越高山后,气流下沉,在下沉过程中随着海拔的下降,气温不断上升,同时气流下沉升温造成水汽难以冷却成云致雨,下沉气流成为干热风,使谷地气候变得又干又热;再加上谷地地形封闭,热量难以扩散,导致谷内气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