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期末考试试题(B卷,开卷)
(2010—2011年第一学期)
课程号:00021005 课序号:课程名称:形势政策与明德教育1(礼仪)任课教师:成绩:
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
2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
3务必用A4纸打印
形势政策与明德教育1(礼仪)期末考试
B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有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礼仪的涵义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三练三创”实践教育
“三练”即吃苦耐劳意志训练、组织纪律与团队精神训练、职业素质能力训练
“三创”即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业精神
3、“三讲三心”明德教育
“三讲”即讲诚信、讲礼仪、讲感恩
“三心”即对国家人民尽忠心;对父母长辈尽孝心;对同学同事尽爱心
4、“三自三助”知识教育
“三自” 即:自律管理、自主学习、自觉实践。
“三助”即:学生助教、学生助导、学生助研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礼仪的功能有哪些?
尊重的功能
约束的功能
教化的功能
调节的功能
2、师生交往的禁忌有哪些?
1)忌不尊重老师。
老师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学生成材了、进步了。
学生的进步肯定了老师的成绩。
2)忌苛求老师。
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上百的学生很有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疏忽与缺点,作为学生应该体谅。
3、学院“三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风”指的是教风、学风、校风
教风,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和作风。
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要素的综合表现。
对教师个人与集体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成绩,以及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学风,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
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上。
校风,是学校的风气。
包括教风和学风。
学校的校风,是在一定教育条件下,经过长期培养逐渐形成的。
一种校风形成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这种行为倾向被巩固和保持下来就成为学校的传统。
“三风”建设是我院长抓不懈的重点工作,我报将陆续报道各部系“三风”建设的情况。
4、现在的用人单位更加看重什么样的大学生?
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
看重基本素质
脚踏实地者
沟通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
在最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
不苛求名校出身,只要综合素质好
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有专业技术能力
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
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带着激情去工作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20分)
1.锦城校园“十大文明习惯”
一、尊敬师长,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上下课对老师行礼;
二、同伴互助,热心帮助他人;
三、彰显爱心,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四、宽容礼让,同学之间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斤斤计较;
五、健壮而不粗野,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六、背书包、带三大件进课堂;
七、感恩自然,爱护环境,积极参加美化校园行动;
八、穿戴整洁得体;
九、诚实守信,诚信考试,真诚待人;
十、尊重他人,称谓得体,不给同学取绰号。
2.锦城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
一、在自习室、图书馆聊天、打电话、喧哗;
二、不注意公共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三、情侣在校园的公共场所举止过于亲密;
四、在食堂打饭时插队;
五、在校园内抽烟、喝酒、赌博;
六、在上课时间不把手机调为静音或震动;
七、便后不冲厕所;
八、上课迟到、旷课;
九、上课无视课堂纪律、课堂嘈杂;
十、在网络上说脏话、粗话,侮辱、谩骂他人。
论述部分:要求学生的阐述积极向上,逻辑清楚,条理清晰,有自己的见解,抄袭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