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符号上篇:电工基础部分常用符号下篇:电子技术部分常用符号目录上篇:电工基础第一章直流电路分析方法1.1直流电路概述1.1.1什么是直流电路1.1.2手电筒电路模型1.1.3直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方向1.2直流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1.2.1计算机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简介1.2.2 直流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本质及其步骤1.2.3电路元件的额定值与实际值1.2.4手电筒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的实现1.3直流电路分析的3大基本定律1.3.1欧姆定律1.3.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3.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4直流电阻电路分析基本方法1.4.1支路电流法1.4.2结点电压法1.4.3 电位的引入1.5利用电阻元件联接间的等效变换简化分析电路的方法1.5.1什么是等效1.5.2电阻元件的串联联接及其等效电路1.5.3电阻元件的并联联接及其等效电路1.5.4通过合并串并联电阻简化分析电路的方法及其实例1.5.5电阻元件的三角形与星形联接1.6 电源元件的模型及其应用1.6.1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1.6.2实际电源的电流源模型1.6.3电源元件的使用基础1.6.4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转换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1.6.5受控电源1.7电路定理1.7.1叠加定理1.7.2戴维宁定理习题第二章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1正弦量及其相量表示2.1.1正弦量的三要素2.1.2什么是相量2.1.3相量的本质2.1.4相量的运算及其Matlab求解方法2.1.5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2.2三种基本元件的定义及其交流特性2.2.1电阻元件2.2.2电容元件2.2.3电感元件2.3三种基本元件的相量模型2.3.1电阻元件的相量模型2.3.2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2.3.3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2.3.4利用相量模型分析正弦交流电路2.4 RLC串联电路2.4.1 Multism仿真分析2.4.2 RLC串联电路各元件的电压响应特点2.4.3 RLC串联电路中的功率分析2.4.4 RLC串联电路的应用2.4.5 RLC串联电路中的谐振问题2.5基本元件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 2.6一般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2.7 功率因数的提高2.8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2.8.1RC低通滤波器2.8.2RL高通滤波器2.8.3RC带通滤波器习题第三章三相电路及其应用3.1三相电路概述3.1.1三相电压的形式及其特点3.1.2三相电源的联接方式3.2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3.2.1对称Y-Y联接三相电路的特点3.2.2对称△-△联接三相电路的特点3.2.3对称三相电路的平均功率3.3三相电路的计算3.4 发电、输电及工业企业配电3.4.1发电与输电概述3.4.2工业企业配电的基本知识3.5 安全用电3.5.1触电3.5.2接地3.5.3保护接零习题第四章电路的暂态分析4.1暂态过程中的电压电流的初始值4.1.1什么是暂态4.1.2换路定则4.1.3电压电流初始值的计算4.2一阶RC电路的暂态分析4.2.1零输入响应4.2.2零状态响应4.2.3全响应4.3一阶动态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4.4 RL电路的暂态分析4.4.1零输入响应4.4.2零状态响应与全响应4.5 暂态过程的利用及预防习题第五章变压器5.1磁路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5.1.1磁路及其相关的几个概念5.1.2磁路的计算5.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2.1理想变压器5.2.2实际变压器5.2.3变压器的额定值、外特性及效率5.3变压器绕组的极性及其联接5.3.1变压器绕组的极性5.3.2变压器绕组的联接5.4 三相变压器与特殊用途变压器5.4.1三相变压器5.4.2特殊用途变压器习题第六章电动机6.1感应电动机6.1.1感应电动机的运转原理6.1.2旋转磁场的产生6.1.3异步电动机的分类6.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主要特性及铭牌数6.2.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6.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特性6.2.3三相异步电动机转矩计算的实用公式6.2.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6.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6.3.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6.3.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6.3.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6.4其他类型电动机6.4.1单相异步电动机6.4.2直流电动机习题下篇:电子技术第七章放大器基础7.1 PN结的引入及其特点7.1.1强电线路中的电流流动特点7.1.2本征半导体的微弱导电性能7.1.3杂质半导体的导电性能7.1.4 PN结的形成及其特点7.2 半导体二极管7.2.1二极管的主要性能参数7.2.2二极管的简化电路模型7.2.3二极管的应用7.2.4 晶闸管7.3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模型7.3.1三极管的电流控制特性7.3.2三极管的伏安特性7.3.3三极管的主要参数7.3.4三极管电路模型7.3.5三极管电路分析方法7.3.6三极管在电子技术领域中的重要作用7.4用三极管构成小信号放大器的一般原则7.4.1小信号放大器的一般结构7.4.2放大器的基本性能指标7.4.3基本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原则7.5放大器的三种基本组态7.5.1放大器三种组态的基本电路7.5.2放大器三种组态的典型电路7.6工程实用放大器的电路构成原理及特点7.6.1构成框图7.6.2差动输入电路7.6.3多级共射放大电路7.6.4互补输出级7.6.5恒流偏置电路7.6场效应管放大电路7.7.1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特性7.7.2场效应管的种类7.7.3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7.7.4场效应管的主要特性7.7.5场效应管的模型7.7.6场效应管放大器的构成7.7.7自给偏压电路7.7.8分压式偏置电路习题第八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8.1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8.1.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符号、类型及主要参数8.1.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条件8.1.3什么是反馈8.1.4集成运放的两种工作状态及相应结论8.2用集成运放构成放大电路8.3 用集成运放构成信号运算电路8.3.1用集成运放实现信号的加、减8.3.2用集成运放实现信号的微分与积分8.3.3其它常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8.4运放电路中的负反馈8.5 使用运算放大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8.6 其它常用模拟集成电路8.6.1音频放大器8.6.2模拟乘法器8.6.3三端稳压器习题第九章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9.1逻辑运算与逻辑函数9.1.1逻辑问题与逻辑运算9.1.2计数制及其转换9.1.3基本逻辑运算9.1.4导出逻辑运算9.1.5逻辑代数的公理、公式9.1.6逻辑抽象与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9.1.7逻辑函数的化简◆9.1.8利用无关项化简逻辑函数9.2逻辑运算的电路实现9.2.1利用晶体管等电子开关构成的分立元件门电路9.2.2 TTL逻辑门电路9.2.3 CMOS集成门电路9.3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9.3.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9.3.2用小规模器件实现组合逻辑电路(SSI设计)9.4常见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芯片原理及其应用9.4.1编码器9.4.2译码器9.4.3加法器9.4.4数据选择器9.4.5利用中规模器件实现组合逻辑电路(MSI设计)习题第十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10.1触发器10.1.1什么是触发器10.1.2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描述10.1.3常见触发器的逻辑功能10.1.4触发器的动作特点10.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0.2.1概述10.2.2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10.2.3异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10.3寄存器与计数器的电路特点10.3.1寄存器10.3.2同步计数器10.3.3异步计数器10.4常用中规模时序逻辑电路芯片特点及其应用10.4.1集成二进制同步计数器10.4.2集成二进制异步计数器10.4.3集成十进制同步计数器10.4.4集成十进制异步计数器10.4.5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实现N进制计数器10.4.6集成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10.4.7 用中规模时序电路芯片实现实际逻辑问题的方法10.5脉冲单元电路10.5.1施密特触发器10.5.2单稳态触发器10.5.3多谐振荡器10.5.4 555定时器习题第十一章大规模集成电路11.1数—模转换器11.1.1概述11.1.2理论转换公式11.1.3D/A转换器的芯片实例11.2模—数转换器11.2.1模—数转换的一般过程11.2.2模—数转换器的芯片实例11.2.3其它类型模—数转换器11.2.4利用A/D、D/A构成数字应用系统11.3存储器11.3.1存储器的电路结构及主要参数11.3.2存储器的种类及其芯片实例11.3.3存储器的扩展11.4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实现组合逻辑电路11.4.1用ROM实现组合逻辑电路11.4.2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组合逻辑电路习题第十二章电气过程中的测量与控制技术12.1电工测量概述12.1.1测量值及其误差12.1.2直读式电工测量仪表的种类12.1.3数字化测量12.2常见电参量的测量方法简介12.2.1电压的测量12.2.1电流的测量12.2.3电阻的测量12.2.4电容的测量12.2.5电感的测量12.3自动控制的两种类型12.3.1顺序控制12.3.2反馈控制12.4触点控制系统12.4.1常用控制电器12.4.2顺序控制的基本电路12.4.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12.5可编程控制器12.5.1PLC的种类、组成12.5.2梯形图12.5.3 FX系列PLC的基本逻辑指令12.5.4 PLC程序的运行原理12.5.5PLC程序的编制方法12.6微机控制系统概述12.6.1微型计算机的模块构成12.6.2微型计算机的指令及其执行12.6.3与微型计算机相关的重要概念12.6.4利用微机实现简单的打印控制习题附录A 常用导电材料的电阻率和温度系数附录B MAX+plus Ⅱ的简要说明附录C 【例9.3.1】仿真实现附录D 部分习题、思考题答案附录E 本书中所介绍的芯片主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