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杆塔及导、地线拆除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110KV线路工程旧线路拆除的施工。
2、引用标准➢《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09.2-2004)➢《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3-2005)➢《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试行)3、作业准备3.1人员为了合理安排架线工作,做到人员及时间的充分利用,施工队人员配备按下表所列人数配置(不少于下表人数):3.2工具3.3作业前工作(1)开工前组织施工队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对规程规范、设计图纸、施工措施充分理解,参加交底人员须在交底记录上签字。
未参加交底人员不得参与施工。
(2)现场调查:实地查看塔位现场的交通运输道路条件、地形和地质情况,以及塔位附近有无影响拉线布置和拆塔安全的电力线等障碍物。
4 、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和要求4.1作业流程4.2作业内容、方法4.2.1拆线准备4.2.1.1清理通道所拆除导、地线的耐张段内,凡属设计要求需拆除、改建的建筑物、电力线、通讯线等均应在拆线前处理完毕。
1、锚桩设置①正常土质采用1根φ36×1.6m钻桩。
受力侧采用2根φ36×1.6m钻桩(或根据铁塔情况而定)。
②遇水稻田、河滩等松软土质,使用1只埋深1.5m的3T地锚固定。
土质坚硬造成钻桩钻设困难的,采用1只埋深1.5m的3T地锚或用3根钢轨桩(三角形连接布置)固定。
前后钢轨桩应用3T双钩收拆,桩间距离前后1.5m、横向1~1.2m,打入地下深度不小于0.8m,且应向受力反方向倾斜(对地夹角为60°左右),钢轨桩上端孔内须安装脚钉防止钢丝绳滑脱。
选择主牵引转向及牵引机位置,主牵引转向应平行塔中心线延伸至塔全高1.2倍位置处推钻或埋设地锚,牵引机位置点应于转向位置点成90度的位置。
③ 正常土质采用2根φ32×1.6m 钻桩加挡土地锚(用3T 双钩串连收拆)固定。
④ 遇水稻田、河滩等松软土质,采用1只埋深1.5m 的3T 地锚固定。
⑤ 土质坚硬造成钻桩钻设困难的,采用5根钢轨桩(三角形连接布置)固定。
前后钢轨桩应用3T 双钩打拆,桩间距离前后1.5m 、横向1~1.2m ,打入地下深度不小于0.8m ,且应向受力反方向倾斜(对地夹角为70°左右),钢轨桩上端孔内须安装脚钉防止钢丝绳滑脱。
锚桩具体设置参见图2-1-3系列。
(1)拉线、牵引锚桩具体设置见图2-1-3系列:4.2.2、附件拆除(1)、施工前,应组织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学习《安规》、《规范》和施工措施,使得每个参加施工的人员熟悉并掌握其中的内容和要领;并必须对所用的工器具进行检查,不合格者坚决不准使用。
图2-1-3-2 地锚埋设示图2-1-3-1 钻桩挡土板示意详见图2-1-3-1、2-1-3-2、2-1-3-33t 双钩图2-1-3-3钢轨桩布置示意图(2)、施工人员的安全用具应配备齐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打好安全带,所用工具及材料必须用绳索吊送,严禁抛扔;下瓷瓶及上线作业必须有二道防护(安全带、保险绳或速差自锁器)。
4.2.3、导、地线拆除(1)导、地线拆除工作应进行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在现场设立专职安全员;信号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保持全线信号畅通,做到认真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跨越人员居住活动密集区、河流、公路、铁路、电力线等重要之处应设专人现场监护。
(2)拆线时,在操作杆塔上拆线人员,应先站在远离杆塔挂线点处,待耐张绝缘子串接近横担时,再前去拆线。
(3)拆线工作时,人员不得站在或跨在已受力的钢丝绳、导线的内角侧和展放的导、地线圈内以及牵引绳或架空线的垂直下方,防止意外跑线时抽伤。
(4)拆线前,应检查拉线、桩锚及杆塔。
必要时,应加固桩锚或加设临时拉绳。
(5)严禁采用突然剪断导、地线的做法松线。
4.2.4拆线方法φ17.5钢丝绳通过杆(塔)挂点附近的单轮滑车通过线夹与导线连接,另一端与三拆线方式一 传统拆线示意图串连接,三串的出绳通过地面上的转向滑车连接机动绞磨。
拆地线时,可用φ12.5钢丝绳代替φ17.5钢丝绳。
拆线滑车是专用滑车。
拆线滑车应靠近导线悬挂点,绑扎绳索要短,使滑车尽量靠近横担,减少过牵引。
拆线地锚(钻桩群)的位置,对直线耐张杆塔应设置在线路中心线上,对转角杆塔应设置在拆线档中相导线的延长线上。
地锚(钻桩群)距拆线杆塔的水平距离应一般为挂线点高的2.5倍左右,即拆线牵引绳对地夹角不大于25°。
地锚(钻桩群)距离远,可减少对操作杆塔的下压力。
拆线根据土质情况可采用地锚(如图1)或用3根Φ36×1.8m钻桩成三角布置(如图2)。
采用地锚拆线时,地锚埋深一般≥1.8m,马道应开足,回填土应逐层夯实;当土质较硬的塔位采用3根Φ36×1.8m钻桩,钻桩成三角布置,用连杆连拆,并在钻桩前埋设挡土地锚。
5、交通安全和环保要求5.1高处作业5.1.1从事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培训合格方可作业。
5.1.2高处作业一定要设专职安环监护人,安环监护人必须始终在现场,不得兼任其他工作。
5.1.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安全带(绳)必须系在牢固的构件上,并不得低挂高用。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安全带(绳)是否系牢。
5.1.4高处作业人员所用工具和材料应放在工具袋内或用绳索系牢,杜绝高空坠物。
上下传递物件要用绳索吊送,严禁抛掷。
应尽量避免上下交叉作业,上下交叉作业或多人在一处作业时一定要分清各自安全绳,注意不要误解他人的安全绳。
应互相照应,密切配合。
5.1.5遇有雷雨、暴雨、六级以上大风天气时,严禁高处作业。
5.2电害预防5.2.1拆线施工时,地线、导线的两端必须可靠接地。
5.2.2每次需接触导、地线的作业必须先挂接地线,作业完成后拆除接地线。
如果在一个作业段多点作业,则在该作业段两端接地,施工结束后拆除接地线。
5.2.3通过塔身接地时塔身自身接地必须可靠。
要求:除浇筑保护帽施工当时以外的任何时间,接地线始终保持可靠连接状态。
5.2.4拆线、拆杆塔机具应用接地线进行可靠接地,操作人员应站在绝缘体上工作。
5.2.5雷雨天气应停止拆线工作。
5.2.6拆线前,应将所有耐张绝缘子串短接。
5.2.7附件拆除时应设置接地,并在工作点先设置好工作接地后才可作业,工作完成后,再拆除工作接地。
5.2.8装设接地装置遵守下列规定:5.2.8.1保安接地的线的截面不得小于16m2,停电线路的工作接地线截在为不得小于25 m2。
5.2.8.2接地线应采用编织软铜线,不得使用其它导线。
5.2.8.3接地线不得用缠绕法连接,应使用专用夹具,连接应可靠。
5.2.8.4接地棒宜镀锌,截面不应小于16m2,插入地下的深度应大于0.6m。
5.2.8.3接地滑车在每次使用前,应检查轮子是否转动灵活,弹簧压紧力是否正常,接触是否良好。
5.2.8.4接地滑车在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擦干净,不得碰坏和乱放。
5.2.8.5装设接地线时,必须先接接地端,后按导线或避雷端,即“先装接地侧,后装被接地侧”,拆除时相反,即“先拆被接地侧,后拆接地侧”。
5.2.9在邻近带电线路的导、地线上进行作业时,必须使用干燥的绝缘绳;双回路一侧带电,另一侧施工时,工人应穿静电屏蔽服。
5.2.10在带电体附近进行高处作业时,如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不能满足下表规定时,必须联系停电或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高处作业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5.2.11邻近带电体附近作业时,施工时应谨慎小心,确保各类浪风等物件与该线路的安全距离。
轻质绳索、器具应留根,严防其随风飘附接近临近带电线路。
5.2.12如果距带电体距离不能满足《安规》要求,需联系停电施工。
5.3 交通安全5.3.1塔材在运输过程中,押运人员应加强途中检查,防止捆绑松动,通过窄路或弯道时,防止钢材被行道中树、障碍物碰刮。
5.3.2施工人员上下班应用小面包接送,严禁客货混装。
5.3.3租用车量时应完善安全合同手续,明确责任。
5.3.4驾驶人员严禁酒后行车、超速行车、超载行车。
5.3.5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交通法规。
5.4环保要求5.4.1各类工器具应符合安全及环保使用要求,性能良好。
5.4.2现场的工器具材料应堆放整齐,无乱堆放现象;集中施工范围必须设有醒目、封闭的安全防护栏和警示牌及彩旗。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5.4.3急救信息应随时畅通。
5.4.4施工、生活垃圾、遗弃物应分类定点存放,并按规定妥善处理。
5.4.5施工完毕,应彻底清理作业场所,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5.4.6施工驻地和现场的消防设施及器材应齐全、有效。
5.4.7办公室、工具房、仓库、生活区和现场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安全要求,严禁私拉乱接,做到安全用电。
5.4.8车辆、机具设备应经常保养检查,避免发生漏油漏电等污染环境或伤害人身的现象。
使用时应常备厚雨布、吸油棉等防范物品。
5.4.9合理利用施工地形场地,做到少砍树、少挖土,少破坏植被和青苗,把施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底到最低程度。
5.5 未尽事宜详见《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DL5009.2-2004)及相关要求。
6、应急预案6.1 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伤亡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产生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6.2 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施工的架空输电线路工程输电一、二施工队驻地、施工现场有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等紧急情况。
6.3 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6.4应急准备6.5.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任组长,各施工组工作负责人任副组长,组员由各组安全员组成。
6.5.2施工队负责健全包括所在地政府、派出所、医院等单位以及公司、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的联络信息表,保证能及时获取相关资讯。
6.5.3应急车辆为各施工队配备的工程车;6.5.4对员工进行紧急救护知识培训,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演练。
6.5.5施工现场、驻地配备必要的应急工具。
6.5.5.1担架;6.5.5.2医药箱,根据应急事件配备必备的应急药品,如:医药纱布,消毒消炎药品等等;6.5.6现场急救组人员确定6.5.6.1现场安全监护人为第一应急人,必须经过紧急救护培训并有资质;6.5.6.2现场安全监护人必须有信息联络表,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及时与外部联系;6.5.6.3同一作业组人员及时加入急救组参加应急响应;6.5应急响应6.5.1坍塌6.5.1.1同组作业人员大声呼救,求得相关方人员帮助;6.5.1.2同组人员一面组织人员采取措施防止坍塌范围扩大,一面把埋在土中的人员救出;6.5. 1.3对救出的伤者,检查是否有意识,如没有意识,进一步检查是否有呼吸及心跳,否则,立即实施心、肺复苏;6.5.1.4对呼吸、心跳正常的伤者,检查是否存在骨折,如出现骨折,应进行骨折固定,万万不可随意拉抱或翻身,以防断骨割断神经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