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建设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系统框架研究与实现
摘要:根据某高铁工程指挥部的要求,并在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部的指导下,对该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方面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调研。
通过调研了解了现场安全质量管理的需求后,结合先进的web技术开发了高铁建设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系统。
关键词:高速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web系统;
【分类号】:u215.8
0 引言
随着国家拉动内需的投资下放,高速铁路建设成为投资热点,几十条高速铁路相继上马,一个比较密集的高速铁路网正在快速形成中。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1],到2020 年,中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0×105km。
然而,高速铁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列车以时速超过200 km的高速度平稳安全地运行在路轨上,铁路施工企业不仅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革新,随之而来的安全质量管理问题也日渐凸现。
如何针对铁路客专以及200 km /h以上新建铁路项目进行安全质量管理成为铁路建设中必须面对
的问题。
长期以来,铁路施工基本上采用手工作业方式,使施工安全管理存在安全管理强大、差错率高;计划信息整理、统计困难;共享程度低,运用部门日常掌握困难等。
传统的施工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铁路局施工安全管理的需要[2]。
现今关键是抓好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的同步管理[3],要有时效性。
所以,采用先进的
信息化手段,建立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铁路局施工安全质量等级,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高铁建设具有铁路项目投资大、施工管段长、人员设备投入多,安全管理复杂;合同施工周期较长,但实际建设工期往往提前,使得工期紧,任务重,劳动强度高;铁路项目安全管理形成垂直管理,要求施工单位执行力度要“快”等特点。
这时信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和参建主体对信息要求的往往不一致等。
因此,有必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为指导,构建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系统,为高铁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提供信息化管理平台。
笔者结合丹大高铁施工安全质量的实际需求,研究了施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综合信息平台的构建和数据管理流程,并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形成系统,为高铁建设服务。
2.系统预先分析
随着我国在工程管理方面网络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管理和施工单位建立基于web 的安全管理系统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
路局、工程局、监理单位等基本实现了与internet的链接,一些已经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即使在野外也能通过gms与外界网络连通。
网络化全面管理施工安全质量的物理条件以基本具备。
另一方面web应用比较成熟。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关键是根据用户的专业领域需求,高铁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规模大,部门地域分散,每个分散区域可能存在内部独立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模式,很多数据只留在项目或工程部上,效率低下,相关数据传输滞后等。
基于这些特点和对相关单位进行的调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开发专门系统,利用大连交通大学在技术及专业上的优势,完全可以满足开发需要。
3.系统定位与设计目标
3.1.系统定位
为适应我国高铁建设和中长期铁路交通规划,在融合铁路施工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一套功能相对齐全、方便使用、具有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的高铁施工安全质量监督管理。
本系统为丹大高铁建设施工而开发,并力争能够适应其他高铁建设的一般情况。
3.2.系统设计目标
(1)以保障丹大高铁施工安全质量为中心:规范工作流程和基础数据,优化管理模式。
(2)构建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集成平台:组织基础数据,及时准确地向参建各方分类发布实时和历史数据,实现参建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相互协调。
(3)实现监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信息自动发送接受、生成报表及打印等。
(4)直观全面的监控系统:结合web信息管理、gis地面定位、隧道人员定位等,全方位地了解工地施工情况,辅助决策和指挥。
4.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对相关部门所作需求,系统总体分为如下模块:法律法规管
理;风险控制与应急预案(包括:风险控制、应急预案、应急演练);现场管理(包括: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设计变更、验工计价、专项整治、试验检测信息[包括:水泥、钢筋、碎石、沙子、粉煤灰、外加剂、矿粉、混凝土、钢筋焊接、土工试验、隧道无损检测、四电检测、水质分析]、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检查、施工验收[包括: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项工程]);工程信息(包括:路基信息、桥涵信息、隧道信息、四电信息、拌合站信息、梁场信息、铺轨基地信息、钢筋加工场信息、实验室信息);信用评价及激励约束考核(包括:设计单位信用评价、施工单位信用评价[包括:现场管理检查、施工不良行为检查、现场施工质量检查]、建立单位信用评价、质询单位信用评价);安全质量控制(包括:隐患管理[包括:提报、整改、复查]、样板工程、质量检查、安全相关信息、工程质量创优规划、安全质量问题信息库[包括:问题添加、问题整改、问题复查、问题注销、问题统计]);安全质量事故处理(包括:安全事故管理、质量事故管理);单位人员设备管理(包括:单位[包括: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人员[包括:基本信息管理、资质管理、培训管理]、设备[包括:设备信息、特种设备信息]);隧道人员定位;地面gis定位;用户权限管理;参数设置;数据库管理
5.结论
笔者利用和某铁路工程建设筹备组合作开发铁路工程建设安全
精细化管理与监控平台的机会,在熟悉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业务
流程、相关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构建铁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并在铁路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颁布实施[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9,(01)
[2] 李勇辉,刘仍奎,方圆,汤国防.铁路局施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5):122-125.
[3] 余杰柳.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与质量监督关系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