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陈佳奇李文杰
来源:《北方经济》2015年第11期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为此,五中全会强调指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三五”期间,我区要毫不动摇地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将共享理念有机融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以解决民生领域重点问题为突破口,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共享发展,需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率先在扶贫开发、大学生创业就业、养老服务体系和学前教育等领域取得突破,才能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一是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
使用贫困程序评估指标体系精准地识别扶贫对象,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
二是对贫困情况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
借助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和逐村逐户调查摸底,对每个贫困嘎查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完善新体系下对贫困户、贫困村的动态监管。
三是创新脱贫方式。
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确保产业发展扶贫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从而实现贫困人口自主脱贫。
四是继续做好部门对口定点扶贫工作。
做到分公明确、责任到人,强化组织和制度保障,把对口定点扶贫与干部驻村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有机结合。
(二)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一是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
二是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三是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并保障其合法权
益,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四是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五是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改进市场准入与监管,推动有利于创新的要素价格改革,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三)人人参与,共建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老年人保障机制。
深入开展老龄问题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老年养老、医疗、出行等优待政策,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老龄事业经费稳定增长机制。
二是加大政府财政支持投入力度。
加大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学习娱乐场所等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把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基础上,试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式,充分发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功能。
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要重点向农村牧区倾斜,让农村牧区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加强养老服务。
要采取公益事业社会化运作的方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兴办老年产业,特别要在资金扶持、土地使用、贷款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
四是培育专门人才,努力提高为老年人服务水平。
有计划地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老年医学、管理学、心理学、营养学、护理学等为老年人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老年专业护理人员。
五是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成立全面两孩政策领导小组,统筹做好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着手起草《内蒙古自治区启动“普遍两孩”政策实施方案》,对实施计划、政策衔接、技术服务等做出部署。
(四)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推进学前教育正规化
一是扩大政府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
二是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三是加大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和幼儿教师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实行持证上岗,并采取措施,招聘幼教专业毕业生从事幼儿教育,特别是民办幼儿教育。
四是确立身份,逐步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制定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相应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其权益,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从而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健全完善幼儿园的保障机制。
健全幼儿园的登记注册机制,定期对各类幼儿园进行登记、注册、验收,及时取缔不达标及非法办园;健全监管评估机制,定期举行专项督导评估,推动各级幼儿园规范发展;健全民办幼儿园管理制度,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水平。
二、完善各项公共服务制度,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切实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抓紧出台本地区具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同时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制定落实教育、就业、医疗、计划生育、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全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能得到较大提高。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向农村牧区及其重点领域倾斜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因地因时具体规划和安排,分类分层的进行我区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重点向农村牧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和生态等领域倾斜,支持重点地区、领域的优先发展,重视财政投入的长效化机制建设。
新增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事业经费应主要用于农村牧区。
财政支农的支出增长幅度要继续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转变补贴方式。
(三)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决策参与机制
当前,我区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整体上呈现“自上而下”的模式,这一模式忽视了广大城乡居民对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导致部分公共产品供给过剩和不足的状况并存,且供给质量和效率低下。
另外,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在居住、就业的城市不能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导致社会政策制定、利益关系协调中对他们的忽视和伤害。
因此,应该建立和拓宽城乡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决策的渠道,使公共服务的受益方能够把自身的公共产品需求偏好得以充分表达,监督政府进行有效供给和高效服务,最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四)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
政府应该承担公共服务的主体责任,而在国家和政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构建必须将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加、个人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和主要职责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的积极性。
当前,社会组织的力量还很弱小,涉足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能力还很有限,此时,政府如果对社会组织提供引导和帮扶,就会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一个突破口,这既是对政府工作的有益补充,也是对社会发展的有力促进。
(五)强化公共服务中的政府责任意识和服务自觉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建设的发展,政府职能应该逐步实现从“管理”向“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转变。
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服务于城乡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一线人员,应
该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意识的引导实现服务的自觉。
只有每个政府工作人员自觉地工作,才能产生无穷的工作智慧。
而且,在使命感和自觉性的推动下,政府工作人员将会主动提高自身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提供优良的公共产品。
总之,共享理念的提出及对与之相关制度安排的规划,全面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三五”规划的贯彻落实,一定会给全体人民带来具体的实惠,伴随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我们将在“十三五”期间阔步走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服务业与社会发展研究处)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