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巴特勒的信

给巴特勒的信

16、给巴特勒的信
1、学生通读全文,谈谈作者对英法远征中国之行是褒是贬,为什么?
2、雨果在信中是怎样评价被焚毁的圆明园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朗读文章第三段,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4、作者在信中是怎样贬斥英法联军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和感情?
5、这封信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对其焚烧浩劫,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
6、文章在叙述英法联军罪行的时候用了多处反语的修辞手法,请找出几处。

考虑这样表现有什么作用?(可联系“思考与练习三”)
7、作者认为该如何处置所掠赃物?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8、有人认为现在应该修复圆明园,让它重现1860年以前的风貌,有人则表示强烈反对。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6、鱼我所欲也
一、翻译下列重点句子(见书)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基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者而有不为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6、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二、讨论。

1、中心论点和主旨是什么呢?
2、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

”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

3、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的写作意图。

4、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读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5、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