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绵城市”建设的未来展望

“海绵城市”建设的未来展望

“海绵城市”建设的未来展望
海绵城市建设尽管在我国已经起步,但是建设海绵城市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当前实践经验上,长时间的积极探索,才能日趋完善。

在未来,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方向,因此,除了设计、规划之外,还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引入弹性城市与垂直园林设计理念。

弹性城市(resilient city)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概念。

所谓弹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及时、准确的影响灾害并能够从灾害中恢复,将自然灾害对公共安全及经济损失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建设理念。

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弹性城市就是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多次利用,以此解决水危机。

如果一旦建设起来了,每利用一次就相当于增加了一倍的水资源,如果通过建设反渗透技术,就可以达到水资源的N 次利用,这样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的矛盾就可以解决,实现了“水资源的弹性”发展。

其次,要引入垂直园林设计理念。

这种理念要求将中水与雨水在建筑中得到充分利用,将园林搬到建筑上,使得建筑整体呈现海绵状态,雨水吸收后利用,中水回收后利用,拍到自然界的污水几乎为零,所有的雨水营养素均在建筑内循环完毕。

前文所述的雨养型屋顶绿化系统就是这种设计理念。

其二,做好海绵城市(社区)结合水景观再造工作。

海绵建筑推而广之就是海绵社区。

快速城镇化到来之前,我国许多地方曾经有过良好的城市水景观被称之为“山水城市”,当代城市规划师应该传承历史文化,回归社区魅力,增加社区的凝聚力。

通过由下而上的再设计,将社区水的循环利用和景观化、人性化相融和,并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开展海绵社区建设。

其三,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引入碳排放测算机制。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减少碳排放,因此可在建设过程中引入碳排放测算机制。

如果把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引发的碳减排拿到碳交易市场上进行交易,变成现金,则可以有效减少项目的投资,形成稳定持久的投资回报,可以扩大海绵城市建设的融资渠道。

其四,促进海绵城市智慧化进程。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与正在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实现海绵城市的智慧化,重点放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领域,以及灾害应对领域。

智慧化的海绵城市建设,能够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使原来难以监控的变量变得容易起来。

在未来,智慧排水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智能排水与雨水收集,可以实现智能化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节约水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