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第三章 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本章内容要点:
- 常见的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 供应链体系设计的影响因素及步骤 -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1
3.1 常见的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AB
C
DE
链状模型Ⅰ
自
供
然
应
界
商
制
分
用
造
销
户
商
商
模型清楚地表明产品的最初来源是自然界,如矿山、油田、橡 胶园等,最终去向是用户。产品因用户需求而生产,最终被用户所消费。 产品从自然界到用户经历了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三级传递,并在传 递过程中完成产品加工、产品装配形成等转换过程。被用户消费掉的最 终产品仍回到自然界,完成物质循环。
效率(有效)型 供应链
反应(响应)型 供应链
功能型产品 匹配
不匹配
创新型产品 不匹配
匹配
10
3.2.2 市场覆盖范围目标
(一)顾客购买行为(行业细分市场,营销、采购等决策制定) (二)分销类型
密集分销;(尽可能多的零售商、批发商) 选择性分销;(商店数量有限) 独家分销;(特许经营——顾客忠诚度)
(三)供应链设计与企业因素
企业以创新的观念,实施企业改造,但这并不意味推翻现有的企业模型, 而是重在新观念、新思维。(新的手段,系统进化——基础扎实?)
12
3.2.4 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产品需求)
(2)分析企业现状(现有供应链分析)
(3)提供供应链设计(分析必要性)
(4)建立供应链设计目标
8
(一)功能性产品和创新性产品对比
比较项目
需求特征 产品生命周期 边际收益 产品多样性 平均预测误差幅度 平均缺货率 平均季末降价比率
MTO产品的提前期
功能性产品
可预测 2年以上 5%~20% 低(10多种) 10% 1%~2% 几近为0 6个月~ 1年
创新性产品
很难可预测 3个月~ 1年 20%~60% 高(100种或以上) 40%~100% 10%~40% 10%~25% 1天~2周
5
(三)供应链网络结构维数
成பைடு நூலகம்
员
数
目
核
心
企
业
水平位置
层次数目
第一维,水平结构是指供应链范围内的层次数目; 第二维,垂直结构是指每一层中供应商或顾客的数目; 第三维,指的是供应链范围内核心企业的水平位置。
6
网状模型Ⅲ
C1
D1
B1
C2
B2
D2
·
·
· Bn
C3 · · ·
Ck
· · ·
Dm
事实上,在串行的链状结构的供应链模型中,C的供应商可能不 只一家,而是有B1,B2,Bn等n家,分销商也可能有D1,D2,…,Dm等m 家。动态地考虑,C也可能有C1,C2,…,Ck等k家,这样串行的链状结 构供应链模型就转变为一个网状模型,网状模型更能说明现实世界中产 品的复杂供应关系。(节点联系的强弱、有限性)
9
(二)供应链设计与产品类型策略矩阵
策略矩阵的四个元素代表四种可能的产品和供应链的组 合,从中可以看出产品和供应链的特性,管理者可以根据它判断 企业的供应链流程设计是否与产品类型一致,就是基于产品的供 应链设计策略:有效性供应链流程适于功能性产品,反应性供应 链流程适于革新性产品,否则就会产生问题。
费舍尔(Marshall L. Fisher)认为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 中心。供应链的设计首先要明白客户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是什么,产品寿命 周期、需求预测、产品多样性、提前期和服务的市场标准等是影响供应链 设计的重要问题。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相一致的供应链,也就产生了基 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Product-Based Supply Chain Design)。不 同的产品类型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
11
3.2.3 其他因素
(一)供应链设计与物流系统因素
物流系统设计是指原材料和外购件所经历的采购—存储—投料—加工—装 配—包装—运输—分销—零售等一系列物流过程的设计。(扩展、并行、创新)
(二)供应链设计与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供应链的运作环境,如地区、政治、文化、经济和未来环境的 变化等因素;供应链设计的柔性化程度是提高供应链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保证。 (动态、发展的视角)
7
3.2 供应链体系设计的影响因素及步骤
3.2.1 产品因素
设计和运行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对于每一个生产制造企业都是 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获得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达到成本和服务之间的 有效平衡、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柔性、渗入新的市场、通过降低库存量 来提高工作效率等利益。但是,也可能会因为不合适的供应链设计而导致 浪费和失败。可见,正确的设计策略是供应链设计所必需的。
4
(二)供应链的级
在模型II中,定义C为制造商时,可以相应地认为B为一级供 应商,A为二级供应商,而且还可递归地定义三级供应商、四级供 应商……;同样地,可以认为D为一级分销商,E为二级分销商, 并递归地定义三级分销商,四级分销商……。一般地讲,一个企 业应尽可能考虑多级供应商或分销商,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了解 供应链的运行状态。
2
模型I只是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表明供应链的基本组成和轮廓概貌, 进一步地可以将其简化成链状模型II。模型II是对模型I的进一步抽象,它把 商家都抽象成一个个的点,称为节点,并用字母或数字表示。节点以一定的 方式和顺序联结成一串,构成一条图学上的供应链。在模型II中,产品的最 初来源(自然界)、最终去向(用户)以及产品的物质循环过程都被隐含抽 象掉了。从供应链研究便利的角度来讲,把自然界和用户放在模型中没有太 大的作用。模型II着力于供应链中间过程的研究。
链状模型Ⅱ
A
B
C
D
E
3
(一)供应链的方向
在供应链上除了流动着物流(产品流)和信息流外,还存在着 资金流。物流的方向一般都是从供应商流向制造商,再流向分销商。 在特殊情况下(如产品退货),产品在供应链上的流向与上述方向 相反。但由于产品退货属非正常情况,退货的产品也非本书严格定 义的产品,所以本书将不予考虑。我们依照物流的方向来定义供应 链的方向,以确定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顺序关系。模型 II中的箭头方向即表示供应链的物流方向。
比较新旧供应链
(5)分析供应链组成 (6)分析和评价可能性 (7)设计和产生新的供应链 (8)检验新供应链
决策点
反馈
反馈
工具 和技术
(9)完成供应链设计
13
反馈
供应链设计中的目标冲突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