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德育管理 《新编教育管理学》课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
第十一章 德育管理 《新编教育管理学》课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
• 针对一些学生自认为打扮很时尚但与学校要求 冲突的现象,A校美术教师萌生了开发“我的形 象我设计”课程链的想法,目的在于帮助学生 认识美,并建立适合自我身份的形象美。
• 当学生完成选科确立好班级后,教师对学生进 行形象能力倾向测试,将学生分成形象绘制师、 创意总监、发型师和模特等不同的设计小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呈现“形象的美和形 象美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为社团活动和社 会实践的开展奠定知识和技巧的基础。
网络 • 德育管理队伍
三、建设队伍:德育管理的基础
• 思想建设 • 组织建设 • 培训提高 • 考核评定
四、制定制度:德育管理的支柱
• 德育管理制度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要 求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 保障德育组织机构运行的重要手段
• 从纵向看,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包括国 家颁布的法令、法规和学校自订的规 章制度
• 从横向看,可分为:①职责类制度; ②常规类制度;③考核奖惩类制度
第三节 德育管理的实施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 强化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 • 提高各科教学的教育效果 • 建立评估和激励机制
二、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
• 做好德育活动的规划工作 • 给予人力、物力的保证 • 对各项活动加以指导
【案例分析】
第二节 德育管理的组织
一、确立目标:德育管理的灵魂
• 德育管理目标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组织为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所确 立的一定时期内德育管理活动的质量规格 与标准
• 德育管理目标是一个由目标系统、目标考 评系统和目标保障系统所组成的目标管理 系统
二、组建机构:德育管理的网络
• 校内德育管理机构 • 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德育管理
二、德育评估的定性与定量
【案例讨论】
• 阅读案例《关于德育量化评估的争论》 (P222),思考以下问题:
• 你赞成在德育中进行量化评估还是定性评 估?为什么?
• 德育中哪些方面可以量化评估?哪些方面 只能定性评估?
三、理想德育还是现实德育
【课堂讨论】
• 阅读案例《德育内容要分出层次》 (P223),思考以下问题:
2.德育管理的定义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应当分别从宏 观和微观层面上,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管理
• 德育管理就是要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 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 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 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且 通过对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 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 德育任务的完成
• 思考题
• 案例中A校运用了哪些德育渠道?
• 你认为A校的德育管理有什么特点?
三、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 成过程更多地具有打基础和定向的作 用
• 学校和家庭应成为理想伙伴,学校可 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如: 组织家长学校、设立家长联谊会、进 行家庭访问、建立家庭联系手册等
•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学生 组建“完美形象1+1”社团,由学生 任社长,具体负责本社团的活动。教 师配合学生制订社团研究计划,展开 更为广泛的形象设计活动,如未来的 设计师、学生发型屋、生活中的形象 小窍门等。
• 社会实践在目标上与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相 互衔接,在内容上是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的 进一步实践。在社团成员中选择部分学生组 成志愿者服务队,以服务的形式到社区中开 展与形象设计相关的实践,如宣讲世博礼仪、 解答居民的形象困惑等。
第十一章 德育管理
《新编教育管理学》课 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
经济与管理
第一节 德育管理概述
一、德育与德育管理
1.德育的概念
• 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
• 广义的德育则泛指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政 治原则、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 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一 种培养学生社会理想人格,造就优秀道德 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舆论 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教育活动
四、学校网络德育管理
• 加强网络德育管理刻不容缓 • 构建网络德育管理新模式 • 加强对网络的教育与管理力度
第四节 德育管理的评估
一、德育评估的指标体系
• 德育评估是学校德育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 阶段,它是在目标实施的基础上,对其成 果作出客观评估的管理活动
• 德育评估包括对学校整体德育工作的评估 和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评估
• 政府不断强化国家对德育的控制, 增加投入,专用于学校德育
3.日本
• 日本用充足的人力物力进行道德教育, 形成了系统化的全国德育体系
• 日本实行统一的德育管理体制,德育 从目标制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 到实验学校的选定等一系列工作,均 由文部省统一安排、审定
• 日本注重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 德育管理
研究等学科讲授该核心道德标准 • 教师应该实行道德约束 • 每所学校必须对品德教育和学习方面的
进步进行评估 • 校长及全体教员都应利用总的学校环境
来维持并扩展课堂上教的价值观 • 父母、教会、企业甚至所有成年人都应
加入进来,成为品性培养的正式伙伴
2.英国
• 《生命线》和《起始线》
• 建立“社会道德委员会”,成立 “社会道德教育中心”
• 你认为当前的学校德育是缺乏理想还是超 越现实?
• 在你看来,学校德育应当坚持理想还是立 足现实?
• 该案例给你哪些启示?学校德育应当如何 提高其实效性?
• 教育过程是一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循 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要从最基 本的抓起,逐步提高
二、德育管理的意义
• 德、智、体、美、劳虽然有着自己的独立 活动领域,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互相作用的
• 学校中一切活动都应当有德育的意义,德 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
• 学校德育管理可以通过其计划组织、调节 控制、监督检查等诸多手段,把德育与其 他各育在活动内容、时间、方法以及物质 条件等方面统一协调起来
三、国外的德育管理
1.美国
• 学校的所有教职工都必须成为道德方面的行为 榜样
• 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提倡诚实、有责 任感、尊重他人和勤奋等核心道德标准
• 学校必须成为友善而且相互关心的集体 • 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日常交往中,必须有许多各
种各样的机会运用责任感和公正等道德标准
Hale Waihona Puke • 有效品德教育包括学习方面的高标准 • 教师应通过语言艺术、自然科学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