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真题化学一、选择题1.(3分)下列过程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作制冷剂B.乙炔与氧气形成高温氧炔焰C.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D.洗洁精通过乳化作用除去油污解析:A、液氮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氮吸热汽化,属于物理性质,答案项错误;B、乙炔与氧气形成高温氧炔焰是利用乙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答案项正确;C、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是碘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答案项错误;D、洗洁精通过乳化作用除去油污,乳化作用不属于化学性质,答案项错误。
答案:B2.(3分)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对应的类别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熟石灰小苏打氨气硅类别氧化物盐化合物单质A.AB.BC.CD.D解析:A、熟石灰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符合题意;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属于盐,故不符合题意;C、氨气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D、硅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A3.(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很难自然分解B.淀粉[C6H10O5)n]中O和H元素质量比是8:1C.人类需要的维生素可以从蔬菜水果中获得D.海鲜食品可用甲醛溶液浸泡以保鲜解析:A、聚乙烯塑料很难自然分解,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说法正确;B、由淀粉的化学式可知,在淀粉中,O和H元素的质量比为:(16×5n):(1×10n)=8:1,故说法正确;C、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吃蔬菜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故说法正确;D、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说法错误。
答案:D4.(3分)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略去.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原子质量是30.97B.Cl表示一个氰原子C.三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解析:A.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而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故错误;B.Cl是氯元素的元素符号,所以Cl可以表示一个氯原子,故错误;C.磷和硫的汉字名称偏旁是“石”字,氯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是“气”字,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D.磷、硫、氯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属于同一周期,故错误。
答案:C5.(3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碘、硒等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只有微小作用B.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作物增产的重要途径C.医疗上硫酸钡可用作钡餐透视D.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和防腐剂解析:A.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占人体的0.01%以下,但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和发育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故A错误;B.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故B正确;C.硫酸钡不溶于酸,且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故C 正确;D.氯化钠腌制食品,进入食品内液产生浓度差,形成细菌不易生长的环境,可作防腐剂,氯化钠具有咸味,所以氯化钠可作调味剂,故D正确。
答案:A6.(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B.用镊子取用二氧化锰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最后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D.实验室模拟炼铁时先加热氧化铁再通一氧化碳解析:A、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可能将滤纸弄破,使实验失败,故错误;B、二氧化锰是粉末状的固体,可用药匙来取用;故错误;C、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至接近刻度线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液到刻度线,故正确;D、实验室炼铁的过程中,防止气体不纯引起爆炸,要先通入CO排出空气,再加热.故顺序错误。
答案:C7.(3分)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 )A.铁和盐酸混合:2Fe+6HCl═2FeCl3+3H2↑B.碳酸铵与硫酸反应:(NH4)2CO3+H2SO4═(NH4)2SO4+H2O+CO2↑C.石英和纯碱高温:SiO2+Na2CO3Na2SiO3+CO2↑D.磁铁矿(Fe3O4)高温下通CO:Fe3O4+4CO3Fe+4CO2解析:A、生成物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B、碳铵化学式写错,生成物为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CO3+H2SO4═(NH4)2SO4+H2O+CO2↑;C、反应方程式正确,但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D、反应方程式正确,铁元素反应后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反应后化合价升高,故符合题意。
答案:D8.(3分)溴酸银(AgBr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B.40℃时溴酸银易溶于水C.90℃时溴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3%D.溴酸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析出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溴酸银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溴酸银的溶解度是0.3g,在0.01g﹣1g之间,所以溴酸银微溶于水,故B错误;C、90℃时溴酸银的溶解度是 1.3g,所以饱和溴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g 101.3g×100%=1.28%,所以90℃时溴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一定小于1.3%,故C正确;D、溴酸银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溴酸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析出,故D正确。
答案:B二、填空题9.(4分)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航空强国梦又迈出了一大步.大飞机使用了各种化学材料,如图(甲).请回答:(1)橡胶属于物(选填“有机”或“无机”);解析:飞机上的橡胶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答案:有机(2)玻璃钢属于材料(选填“金属”、“有机高分子”、“复合”);解析: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答案:复合(3)如图(乙)是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解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8+x+2=22解得x=10。
答案:10(4)铁比铝的强度大,但制造大飞机却用铝合金而不用铁合金,主要原因是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和特点。
解析:铝耐腐蚀性和密度小,可作飞机材料。
答案:密度小10.(3分)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不少对化学物质变化的认识。
请回答:(1)西汉《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指的是硫酸铜溶液.这句话中化学反应产物的名称是铜和;解析: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指的是硫酸铜溶液,这句话中化学反应产物的名称是铜和硫酸亚铁。
答案:硫酸亚铁(2)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丹砂指的是HgS.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表示为(已知原子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g>S>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中是否发生了“氧化反应”?(选填“是”或“否”)解析:硫化汞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和汞,化学方程式为:HgS+O2Hg+SO2,该反应中有氧参加,所以该反应是氧化反应。
答案:HgS+O2Hg+SO2是11.(4分)酸性锌锰干电池的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碳粉,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组成的填充物,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请回答:(1)废电池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滤液中主要的阴离子是;解析:氯化锌和氯化铵易溶于水,碳粉、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废电池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碳粉;滤液是氯化锌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主要的阴离子是氯离子。
答案:碳粉;氯离子(2)欲从滤渣中得到较纯的二氧化锰,最简便的方法是,其原理是。
解析: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碳粉,碳粉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滤渣中得到较纯的二氧化锰,最简便的方法是在空气中加热混合物.答案:在空气中加热混合物碳粉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三、解答题12.(7分)已知:铝在常温下能与O2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Al2O3能溶于NaOH 溶液.某课外小组对“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进行如下探究。
①测得CuCl2溶液的pH<7;②将铝片放入CuCl2溶液中,没有观察到现象;③取出铝片用NaOH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再取出铝片洗净后放入CuCl2溶液中,观察到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观察到CuCl2溶液呈色,该溶液呈性(选填“酸”、“碱”或“中”)。
解析:氯化铜溶液是蓝色溶液,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因此步骤①观察到CuCl2溶液呈蓝色,该溶液呈酸性。
答案:蓝酸(2)步骤③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步骤③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红色固体,这是因为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Cl2=2AlCl3+3Cu。
答案:生成红色固体 2Al+3CuCl2=2AlCl3+3Cu(3)步骤②中没有现象的原因是。
解析:步骤②中没有现象的原因是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对里面的铝起到保护作用.答案: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4)小组对步骤③产生的气体提成以下猜想:a.可能是Cl2;b.可能是O2;c.可能是;小组讨论得出c成立,理由是。
解析:小组讨论得出c成立,理由是:铝能和显酸性溶液反应生成铝盐和氢气,CuCl2溶液的pH<7,说明氯化铜溶液显酸性,能和铝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铝能和显酸性溶液反应生成铝盐和氢气13.(7分)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请回答相关问题:气体CO2SO2制备石灰石与盐酸 Na2SO3与70%硫酸相似性溶解性能溶于水易溶于水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二者都产生白色浑浊差异性与KMnO4溶液不反应气体被吸收,溶液逐渐褪色(1)化石燃料的气体产物中有CO2和SO2等物质,其中SO2是形成的主要物质(填一污染名称)。
解析: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答案:酸雨(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可用于收集CO2装置是.(选填如图序号)。
解析: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可用于收集CO2装置是②或③,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②或③(3)写出Na2SO3与70%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制备SO2发生装置用.(选填如图序号)。
解析:Na2SO3与70%硫酸常温下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硫和水,配平即可,因此不需要加热。
答案:Na2SO3+H2SO4=Na2SO4+SO2↑+H2O ⑥(4)将收集满SO2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解析:将收集满SO2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液面上升,因为二氧化硫易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