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初三化学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上海初三化学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节碳第1课时碳单质第2课时CO2和CO的性质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第四节化学燃料考点一: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爆炸,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与空气或氧接触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常见灭火的方法①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 、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 、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 、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考点二: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1、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 C + O 2CO 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 + O 22CO3、还原性:C + 2CuO2Cu + CO 2↑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 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点燃点燃高温CuO 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夺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2Fe 2O 3+3C4Fe+3CO 2↑ C +CO 2 2CO(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 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 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 只能用排水法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 CO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与稀盐酸①不能用H 2SO 4 与CaCO 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 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 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HCl 与Na 2CO 3反应的原因:Na 2CO 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3、装置图装置的注意事项:(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 3CaO+CO 2↑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O ===Ca(OH)2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高温高温高温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 2CO 3 == H 2O+ CO 2↑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

其原理是CaCO 3+2HCl==CaCl 2+H 2O+CO 2↑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 2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3、用途: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③ 温室肥料 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 22CO 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蓝色火焰H 2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 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 4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 2、CO 、CH 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高温点燃(水煤气:H 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 2OH 2 ↑+ CO ↑)2)还原性: CO+CuO △Cu+CO 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 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Fe 2O 3+3CO2Fe+3CO 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 可燃性 C + O 2CO 2 2CO+O 22CO 2 2H 2 + O 22H 2OB 还原性 :H 2 + CuO Cu + H 2O CO+CuOCu+CO 2C + 2CuO2Cu + CO 2↑C 、H 2、CO :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 :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除杂:①CO[CO 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 2+2NaOH==Na 2CO 3+H 2O ②CO 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 2 ③CaO[CaCO 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 3CaO+CO 2↑注意:检验CaO 是否含CaCO 3加盐酸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CO 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常见气体的鉴别: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小烧杯,再翻转烧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有蓝色火焰,小烧杯上无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