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藏族文学讲稿

藏族文学讲稿

藏族文学讲稿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

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勇敢智慧的藏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独具的藏族文学。

其中既有民间文学,又有作家文学,二者交相辉映,可称双璧。

民间文学分为诗歌、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诗等。

作家文学包括诗歌、历史文学、传记文学、戏剧、小说、散文等。

其中很多作品如英雄史诗《格萨尔》,作家诗《米拉日巴道歌》,《萨迦格言》,《仓洋嘉措情歌》,文史名著《巴协》、《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西藏王臣史》等等,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而且享誉世界。

一、关于格萨尔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叫《格萨尔王传》。

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二、诗歌概论:20世纪中叶,中国诗坛出现了一批不容忽视的藏族诗人,他们分别用藏文和汉文进行诗歌创作。

使用藏文进行创作的是一批具有很高社会声望和深厚藏文化功底的藏族著名老学者,他们主要有:擦珠·阿旺洛桑、桑热嘉措、桑热嘉措、恰白·次旦平措、等;使用汉文进行创作的是一批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翻身农奴,他们处在社会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身处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汇点,有“边缘人”所必然面临的矛盾和困惑,但在创作上同时也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些诗人主要有:饶阶巴桑,丹真贡布,伊丹才让等。

▪饶阶巴桑——雪山之巅的雄鹰▪伊丹才让——巍巍雪峰上吟啸的雪狮▪丹真贡布——雪域诗坛的云彬▪凌空出世的藏族新生代诗人群1、饶阶巴桑藏族诗人。

1935年出生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胡日林村。

饶阶巴桑是西藏和平解放后用汉语写作的第一位藏族诗人,在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诗坛上,他的名字是为人们所熟知的。

饶阶巴桑的家乡是一个藏族民歌的荟萃之地和诗歌之乡。

他曾说过:“澜沧江从它身边流过,那日夜不息的涛声,还有歌声,不断地撞击着我童年的心弦。

我后来崇拜诗歌,信仰诗神,不能不感谢这个村庄的安排。

”诗人长大的地方位居澜沧江的交通要道,很多的长途马帮,商旅,流浪者,卖艺的,喇嘛,都会从这里经过。

在特定节日,有很多的聚集在一起,非常热闹。

那些优雅的赞美诗,悲凉的离别歌,都成为旅人留在这里的财富。

就成为了诗人创作的源泉。

他还有两个非常喜欢唱民歌的姐姐,这些民歌,都孕育了饶阶巴桑的诗心。

1960年,出版了诗集《草原集》,成为当代诗坛第一本藏族诗人的诗集。

《牧人的幻想》是饶阶巴桑的早期代表作,分为上下两章,公52行。

写的是藏区的草原生活。

一位头发斑白的牧羊人,放牧数十年,解放前,只有天空和白云石他最亲密的伙伴,因而他对白云有着无边的幻想:草原是他最爱的家他熟悉草原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掌牛羊是他最爱的伴侣,他能用语言和它们畅谈。

他爱观望天空的白云他对白云有一个秘密的愿望他对白云幻想用了半生时间云儿变成低头饮水的牦牛云儿变成拥挤成堆的绵羊云儿变成纵蹄飞奔的白马天空哟,才是真正的牧场!他们游荡在高空他们低飞到草棚他们舐抚着帐篷他们蜷伏在羊群中赏析诗歌《牧人的幻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诗歌大多数都是歌颂新生活,新人物和新气象的,因此,有人称那个时代为“颂歌时代。

”饶阶巴桑的这首诗,也是颂歌。

不过它与当时一般的颂歌有明显的差别,这首诗朴实,浑厚,简约,字里行间都有掩藏不住的民族特色。

将新奇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相融合,趣味横生,意味深长。

他的其他诗歌,也都有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和绚丽而清新的风格。

2、伊丹才让伊丹才让藏族当代的一个著名诗人。

他1933出生于青海省海东地区的一个藏族村寨。

1980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雪山集》。

伊丹才让的诗歌创作,开始于他的母亲口中的民歌和民间故事。

他说“母亲口中的那首歌,成了我毕生的盘缠。

”我唱着跳着到蓝天上去,要和天上的小龙把云彩舞我跳着唱着到石山里去,要和山里的小野牛穿云雾。

这是一首在安多藏区十分流行的民歌,也是他的母亲交给他的第一首民歌。

他的母亲是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对他的诗歌创作出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独创的“四一二七行诗”伊丹才让用汉语写作。

然而读者任然能从其诗歌形式中感受到与汉族文学既异形也异质的因素。

特别是他独创的“四一二七行诗”诗歌每首七行,分为三段。

首段四行,铺叙描述。

第二段一行,揭示事物的本质。

第三段两行,提出训谕性警句,在烛照全诗的同时,也给读者启迪。

代表作《夏鼓咚咚》3、丹真贡布生于1934年,甘肃夏河人,家在著名的拉卜楞大寺院旁。

代表作长篇叙事诗《拉伊勒与隆木错》,叙事诗《奇怪的法律》,抒情长诗《献给家乡的花》诗集《羚之街》《溪流集》长篇叙事诗《拉伊勒与隆木错》是丹真贡布早年的代表作。

写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隆木错爱上了勤劳朴实的牧民拉伊勒,豪门公子阿加木为了霸占隆木错,就残暴地杀死了拉伊勒。

隆木错悲痛万分,痛不欲生。

她在火葬拉伊勒时,跳入烈火中自焚而死。

他们的魂灵飞上天,变成了夜空中相依相伴的星星。

这首长诗是根据明间说唱故事创作的,融入了诗人的想象和艺术才情。

既哀婉有悲壮,既深沉又高亢。

丹真贡布一生发表与出版的作品不多,除叙事诗和长诗以外,他一生只存抒情短章约80首。

但这些诗都具有相当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

他在谈论自己的诗歌创作时曾说:“我是厨师,而不是药剂师,首先要想,要有味,要可口,要有营养。

”4新生代诗人群藏族新生代诗人群的出现,是藏族诗坛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在中国当代多民族诗歌发展史上是不容忽视的现象。

代表作家:阿来、班果、唯色、梅卓、列美平措、贺中、远泰,扎西才让。

还有很多用藏文写作的新生代诗人的作品,由于文字阅读困难,也没有翻译过来,就无缘看到了。

这个部分就重点介绍阿来的诗歌创作。

阿来男。

藏族。

1959年7月出生于四川省西北部藏区只有20多户人家的阿坝州马尔康县一个藏族村寨。

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名播海内外的阿来,文学创作是从诗歌起步的。

阿来从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

他的表达是从诗歌开始的。

他的阅读,他从问学长得到的感动也是从诗歌开始的。

代表作《群山,或者关于我自己的颂辞》一群没有声音的妇女环绕我用热泪将我打湿我看不清她们的脸因为她们的面孔是无数母亲面容的叠合她们颤动的声音与手指仿佛蜜蜂的翅膀还有许多先贤环绕着我萨迦撰写一部关于我的格言格萨尔以为他的神力来源于我仓央嘉措唱着献给我的情歌一群鸽子为我牵来阳光的金钱仙女们为我织成颂歌的衣裳从创作一开始,阿来就意识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皆缘于决定他成为藏人的血缘关系,缘于祖先创造的浑厚久远的文明,缘于地处藏区边缘地带的嘉绒藏区,他在诗中写道:“背弃你们我不能够。

”他的诗歌深受惠特曼,聂鲁达的影响。

当大多数人听邓丽君的时候,阿来遭逢了贝多芬。

当中国诗歌杂志再为朦胧诗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时候,许多伟大的先贤来到了他的身边。

他从惠特曼,聂鲁达开始,由这些诗人打开了他诗歌王国金色的大门。

作品欣赏《三十周岁时漫游若尔盖大草原》我正在穿越的土地是多么广阔那些稀疏的村落宁静而遥远穿越了许多种人,许多种天气僧人们紫红的袈裟在身后旗帜般噼啪作响,迎风飘扬我匍匐在地,仔细倾听只听见沃土的气味四处流荡我走上山冈,又走下山冈三十周岁的时候春天和夏天我总是听到一个声音隐约二又坚定引我前行……三十周岁的时候春天和夏天,主宰诗歌和幸福的神灵啊我的双腿结实有力我的身体逐渐强壮……分析:全诗以行进感为总体节奏,反复描述故乡醉人的风光。

群山,草原,大地,奔马,羊群是他的诗歌的主要意象群。

毕竟,阿来在与故土36年的厮守和相伴中度过了他人生的最美年华。

在这里他找到了诗歌的机缘。

这里是他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幻想和梦境的心灵之地,他从心里珍爱这身体和灵魂的源生地。

还有“日益就丰盈了,并且日益,就显示出忧伤和蔚蓝。

已是暮春,岸上的泥土潮湿而松软,树木吮吸,生命上升,上升到万众植物的顶端。

”读阿来的诗,我们不难感觉其诗歌浓郁的诗意。

读阿来的诗,按照英美新批评派的方法“细读文本,详加分析”很好。

如果没有功夫细读,只读其片段并以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也能进入一种真正的诗的境界,产生心灵的对话。

二、小说概况:20世纪50年代,藏族小说的汉语创作一度落后于其他民族的汉语创作。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藏族文学的小说创作开始蓬勃发展。

益希单增,降边嘉措等作为用汉语进行小说创作的先行者,首先引起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坛的关注。

▪益希单增,降边嘉措等先行者的足迹▪《尘埃落定》:一种新的美学范本▪扎西达瓦:创造亦真亦幻的另类小说▪当代藏文小说一瞥1.西藏人的故事——益希单增的小说创作益希单增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县一个贫苦的藏族牧民家庭。

他的祖籍是雅努藏布江上游的西藏阿里高原。

1951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随后在西藏工作。

代表作品:《幸存的人》,《迷茫的大地》《幸存的人》《幸存的人是益希单增的第一步长篇小说,也是当代藏族文学小说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

1982年,《幸存的人》获得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奖”和“西藏优秀创作奖”。

小说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心灵美好,感情丰富,有血有肉的人物。

《迷茫的大地》迷茫的大地是《幸存的人》的续篇。

他从《幸存的人》的终点起笔: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进驻西藏,西藏的历史和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小说从1949年10月写到1952年秋天,以解放军进驻西藏为背景,反映藏族人民生活命运的历史性转折。

益希单增还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主要有《第三只眼睛》、《迷茫的秋色》、《啊,人心》《重识》、《拉萨城的小巷深处》等半个世纪以来,益希单增经历了西藏的新生,发展和曲折前进的历程,并忠实的记录了这个时代。

他说,他要写的,就是“我的西藏人和西藏人的故事”2、扎西达瓦博览西藏小说,扎西达瓦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扎西达瓦出生于1959年,是四川省甘孜县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人。

代表作《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秘岁月》这两篇小说的问世,不仅把他从一个文学青年变成一位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家,更把西藏文学引向了一个高潮。

以扎西达瓦为代表的一批作家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先锋,马原被称为结构主义,后现代作家,色波则被称为存在主义作家。

西藏成了接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最理想的文化土壤。

1985年,《西藏文学》第6期出版了一辑“魔幻现实主义专辑”,编后语这样描述:西藏因其神奇,神秘而令人神往……藏族人坦率淳朴,然一经交往你便会发现他们与汉族人的心里素质,思想方式都不尽相同,。

写西藏文学的作品,如何能传达其形态神韵呢?生活在西藏的藏,汉族作家苦恼了若干年,终于有人从拉丁美洲的“爆炸文学”——魔幻现实主义中悟出了一点点什么……所谓“魔幻”看起来光怪陆离不可思议,实则非魔非幻合情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