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物理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第三节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课型:实验课制作人:审核:高一物理备课组
1.知识与技能
(1)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对a、F、m三个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运用列表法处理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推理实验结论(定量分析)。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索牛顿第二定律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1、实验器材:小车,一端带有定滑轮的平板,钩码,砝码若干,细线,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
2、实验原理: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小车的运动可以通过研究与小车相连的纸带上的点的运动而得出;小车的拉力由绳子下面悬挂的钩码的重力来确定;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三个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

3、加速度、质量、力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方法是
4.实验时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
怎样平衡摩擦力?
5.如果a-F,a-1/m图象,并不严格地位于某条直线上,或直线并非准确地通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
6、实验中我们采取了近似处理:近似认为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绳子下面悬挂的钩码的重力。

这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探究一】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一)实验步骤:1。

用天平测量出小车的质量。

2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的一端,同时把这一端适当垫高,直到小车在平板上均匀下滑为止。

3 调节平板另一端定滑轮的高度,保证细线与平板平行。

在细线的一段连接一个钩码,小车和打
点计时器连接好纸带。

4 打开电源,让小车从顶端自由滑下,得到一条纸带。

5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钩码质量,进行第四步的相同操作,得到又一条纸带。

重复三到五次,
然后对所得纸带进行分析。

(三).由以上数据作出a-F图象
(四).结论:当m不变时,a与F的关系是:
(五). 思考: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探究二】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步骤:1。

用天平秤测量出小车的质量
2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的一端,同时把这一端适当垫高,直到小车在平板上均匀下滑为止
3 调节平板另一端定滑轮的高度,保证细线与平板平行。

在细线的一段连接一个钩码,小车和打点计时器连接好纸带。

4 打开电源,让小车从顶端自由滑下,得到一条纸带。

5 保持钩码质量不变,在小车上放置砝码,改变小车质量,进行第四步相同操作,得到又一条纸带,重复三到五次,然后对所得纸带进行分析。

(三).由以上数据作出a-m图象和a-1/m图象
(四).结论: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是:
(五)思考: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
典型例题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试分析其原因.
典型例题2——利用例3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像为图中的直线Ⅰ,乙同学画出的a—F图像为下图中的直线Ⅱ.直线Ⅰ、Ⅱ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课堂达标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为了平衡摩擦力,需要在长木板的下面垫一木块(木块垫在没有滑轮的一端),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测出小车所拖纸带上的各个相邻记数点之间的距离都________为止.这时小车在斜面上所做的是________运动,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的________平衡.
2、图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
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各计数点间距离如图中所示,单位是cm.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的作用力F等于砂和桶的总重力,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对小车的作用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的加速度a,得出若干组F和a的数值,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a—F图线.一学生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发现横轴上的截距OA较大,明显地超出了偶然误差的范围,这是由于实验中没有进行什么步骤?(图在例1右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