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包头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掌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具备初步的影像诊断能力,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学影像检查和影像诊断的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超声诊断学等医学类课程及影像物理学和影像设备学等理工类课程。
医学影像设备学作为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以落实学科内容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该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课,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34学时、实验课20学时。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认识医学影像设备的发现和发展,掌握X线设备、数字式X线设备、CT机、MRI设备、超声成像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的构造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间的密切关系[1-3]。
1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教学现状当前,包头医学院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的教学面临以下问题:(1)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的先修课有电子学、电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教学过程思考刘燕茹,罗利霞*(包头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40)基金项目:包头医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BYJJ-QM201778)作者简介:刘燕茹(1982—),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设备学、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liumin_1009@。
通信作者:罗利霞,E-mail:358416516@工学、医学影像物理学等。
该类课程均属理工类课程,教学内容偏难,且学生学习此类课程须有较强的抽象、逻辑和推理思维。
但是,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以记忆/形象思维为主[4]。
(2)医学影像类设备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少则几万元,多则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导致高校的实验室设备不可能配备齐全,致使医学影像设备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困难,理论教学枯燥无味[4-7]。
(3)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多以医院放射科技师或诊断师为主,导致很多学生只重视医学类的课程,对其他学科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4)医学影像设备学作为理工类课程,自身存在内容难且多、理论授课学时少的问题。
同时,学生缺乏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10]。
因此,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的教学面临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现状[8-10]。
2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教学设计针对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特设计了如下课程教学方案。
2.1合理的课堂导入目前,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他们将来的职业是诊断医师或影像技师,医学影像设备学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为提高学生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学的学习兴趣,在医学影像设备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特别的课堂导入至关重要。
为调动学生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在课堂教学开始就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他们至关重要,每节课都需设计一个精美的导入,如问题导入、游戏导入、复习导入等。
例如,在诊断用X线机简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们关心的问题———如何用X线机获得一张黑化度正常的X线片、如何操作X线机、如何降低X线的剂量等,并将这些问题与X线机的结构、组成以及相关电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知道通过X线机的某个构成或某几个构成的相互作用便可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实现学生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的求知欲。
利用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游戏等,使其明白医学影像设备学与他们日后的工作息息相关,从而加深他们对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2合理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如上文所言,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目前面临授课学时少、教学内容多且难的现状。
因此,如何在严格执行包头医学院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授课学时为学生讲解更多的教学内容,引起了笔者深入的思考。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合理整合了医学影像设备学中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即教师在理论课上只抛砖引玉地提出问题,或简单介绍重点内容,在实验课中详细讲解原理性内容,并及时利用包头医学院现有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实时测量相关数据。
这样,既解决了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教学中授课学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也用实践教学实时地促进了理论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具体见如下实例:(1)以诊断用X线机控制台中单元电路的讲解为例。
理论课中,教师只详细讲解各个电路的功能与原理,将电路与电路之间的关系、电路与X线机操作之间的关系同实验课教学内容(诊断用X线机示教板)整合。
在诊断用X线机示教板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实验原理的形式详细讲解电路与电路之间的关系和电路与X线机操作之间的关系,及时让学生操作X线机模拟实验装置(诊断用X线机示教板),观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测量、记录相关数据,使其亲身感受X线机透视/点片或摄影操作的基本流程,透视/点片、摄影操作过程中各个单元电路的作用、相互联系、工作原理以及各个关键继电器的工作状态。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中所讲的X线机操作与影像设备学课程中所讲的X线机单元电路的联动关系。
(2)以诊断用X线机旋转阳极启动与延时保护电路的讲解为例。
理论课中,教师以电动机工作原理为例引出旋转阳极启动原理,并简单介绍延时保护电路的意义,将旋转阳极启动与延时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与实验教学内容(旋转阳极启动与延时保护实验箱)整合,并将此教学内容在实验课中以实验原理的形式详细讲解。
然后让学生利用旋转阳极启动与延时保护实验箱及时操作模拟的摄影一挡手闸,并实时观察电路中指示灯的变化,测量关键点的电位,使其深刻体会旋转阳极延时与保护电路是如何检测旋转阳极启动是否正常、灯丝加热是否正常的,并利用故障点使图2包头医学院2012—2014级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柱状图605040302010090分以上81~90分71~80分60~70分60分以下期末成绩2012级2013级2014级其体会在灯丝加热不正常、旋转阳极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X 线机操作过程会出现什么异样。
2.3合理设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讲授方法针对医学影像设备学课堂教学内容偏难、逻辑性和推理性强,且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不相匹配的现状,笔者精心设计了每节课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教学方法,用打比方法将抽象的知识点尽量生活化、实际化;用教具、动画演示推理性较强的知识点等,降低教学内容难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诊断用X 线机单元电路中基于单相全波整流的高压次级电路的讲解方法设计。
诊断用X 线机单元电路是影像设备学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由于学生缺乏模拟电路等先验知识,尤其是专科学生高中物理基础相对较差,这部分内容一直存在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问题,为降低难度,讲解电路原理时应尽量实际化、生活化。
在图1所示的基于单相全波整流的高压次级电路中,因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所以X 线管XG 阳极端(图1中“+”端)接正极,阴极端(图1中“-”端)接负极。
为便于学生理解该电路电流走向,特引入水流和水管的实例,用水从水龙头里出来总从高处往低处流模拟电流从电源出来要从高电位点流到低电位点;用水在水管中要克服重力做功从低处向高处流模拟电流在电源内部要克服电场力做功从低电位点流到高电位点,并用动画演示电流的走向,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该电路的电流走向,而非死记硬背该电路的电流走向。
(2)高压发生装置的组成与作用的讲解。
在讲解高压发生装置组成过程中,为讲解难点知识———虽然灯丝变压器次级线圈输出的电压是几伏或十几伏的小电压,但是灯丝变压器却要放入高压发生装置中,特创建了基于学生为主体的仿虚拟现实教学方法:以双焦点X 线管的阴极结构中灯丝供电端有3根引线为着入点,让学生自己设计。
设计要求:①如何用3根引线实现双焦点X 线管的2个灯丝都可得电;②必须在X 线管阴极和阳极之间加上管电压(kV ),以便让灯丝得电后产生的热电子做定向高速运动并轰击阳极靶,以产生X 线。
该教学过程以教师为指导,让学生自己推出3根引线中必须有一根为公共引线,分别为2个灯丝(焦点)供电的同时,还需接管电压(kV )的负端。
图1中灯丝加热变压器B2次级线圈的引线1为公共引线,既要为X 线管阴极灯丝提供小的灯丝加热电压,同时还要与高压变压器次级线圈(输出电压为100多kV 的高压)共线,为X 线管提供管电压的负极,继而得出灯丝加热变压器因为带了负高压所以被置于高压发生装置中。
3教学设计应用结果分析在包头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2013和2014级医学影像本科班学生的医学影像设备学实际课堂教学中,笔者实施了包含上述实例的新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设计方案,利用总结性评价检测了新教学方案的教学效果,并将结果与2012级医学影像本科班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做了对比,对比结果见表1和图2。
通过分析图2可知,在执行了新的教学设计后,获得高分值的人数越来越多,低分值的人数越来越少,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实际课堂教学表明,以上教学设计是有效可行的。
4结语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作为包头医学院医学影像图1基于单相全波整流的高压次级电路表1包头医学院2012—2014级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表90分以上81~90分71~80分60~70分60分以下2013级432046.01637.0511.11 2.321 2.322014级452351.11431.1511.124.4412.22通过对网络改造的精心准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0]。
本次改造采用了模块化热插拔网络设备,运用了堆叠、链路聚合等网络技术,配置了OSPF动态路由协议,消除了网络的单点故障和逻辑结构不合理性,提高了网络冗余性、稳定性和自愈恢复能力。
总之,在大型医院的网络割接改造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物理环境和医院的经济条件进行合理的网络规划设计。
此次网络改造我院依然采用精简的二层网络架构,既考虑了医院的成本,又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和资源;既满足了医院当前各应用系统对网络的需求,又符合一院两址的信息化长远发展需要。
毋庸置疑,医院的网络是构建智能数字化医院的重要基础,在今后的网络改造和管理中,作为医院信息人应不断积极探索和思考,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1]汤晓杯.一院两址医院管理模式的探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3):31-32.[2]郑建达.VLAN技术在医院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12):13-15.[3]柳明.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策略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3):47-49,51.[4]刘婷.大型医院内部网络系统集成的设计与应用[J].信息技术,2013(10):197-200.[5]任皓,刘敏超,徐柳,等.构建高可靠的医院网络[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6,37(2):162-164.[6]常建国,宫彦婷,郭凌凌,等.医院万兆网络的设计与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0):68-69.[7]吴长安,胡延林,任明,等.双核心、全路由3层网络架构的医院网络系统改造[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10):26-30.[8]杨霜英,徐旭东,刘安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局域网改造的研究与实施[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2):13-15.[9]李艳.医院信息网络的管理维护[J].医学信息,2011(4):1893.[10]王唐虎.大型医院信息系统网络改造方案[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51-52.(收稿:2017-11-04修回:2018-02-05)学专业的理工类专业核心课,具备教学难度大,逻辑性、抽象性、推理性强,教学内容多,授课学时少等特点,面临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