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2019届苏锡常镇三模语文试卷分析
最新:2019届苏锡常镇三模语文试卷分析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月光洒满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脚下的
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地在她脚下延
展。
①泛着皎洁的月光
② 承载着银色的光华
【答案】A
(“第其自布一局,自出一意,则亦为其溪绿者而已”是形成自
己的绘画风格。)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长松大椿,子所自有,余何以寿子?(4分) 高大的松树椿树之类的贺寿画,是你自己就有的东西,我拿什么 来为你祝寿呢?” “何以”,翻译为“用什么”“拿什么”,得1分; “寿子”,翻译为“为……祝寿/贺寿”,得1分; “子所自有”,对象是你,得1分; 整个句子中译出“画”,得1分。 (2)居恒以忠孝礼义自矢,道拾遗金必还其人,分与勿许也。(6分) 平时常以恪尽忠孝礼义为誓言,路上拾到别人遗失的银子一定会 还给那人,(失主想)分一点银子给他,他没有答应。 “居恒、自矢、道(名作状)、遗金”各1分,“分与勿许也”前 的主语补充、“与”各1分。 “居恒”译成“平时、平常、平日里总是、生活中常常”, “自矢”译成“信条、目标准则、志向、誓言、信念”, “道”要译成在道路上, “遗金”要译成“遗失的银子”, 主语补充“失主、丢钱的人、别人”等。 “与”要译成“给”得1分;译成“和”不得分。
语言文字运用 (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和同行相比,郭开先生的 精神也是 的。多年 来,他不囿陈见,著述严谨,哪怕是一个脚注,一个标 点,他都细加推敲, ,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A.质疑 当仁不让 无微不至 B.置疑 不遑多让 无微不至 C.置疑 当仁不让 一丝不苟 D.质疑 不遑多让 一丝不苟
2.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
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 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 ③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
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 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A.①醉翁亭 ② 岳阳楼 ③ 鹳雀楼 ④ 蓬莱阁 B.①兰亭 ② 黄鹤楼 ③ 鹳雀楼 ④ 滕王阁 C.①醉翁亭 ② 黄鹤楼 ③ 天一阁 ④ 滕王阁 D.①兰亭 ② 岳阳楼 ③ 天一阁 ④ 蓬莱阁 【答案】B ③这是黄鹤楼最上面的楹联。对联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境相符。 ④对联是清李其宴题滕王阁的对联。与《滕王阁序》中“望长安 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对应。
【答案】D 质疑:提出疑问。 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 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不遑多让:不比……差、跟……比起来毫不逊色。 无微不至,无论如何细微,都能周全照应。极言细微之 至。多用于照顾人。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①有天赋,悟性好;
5.B ②得到名家指点;
6.A
3.一日与余饭斋中,是年适其六十诞期,余戏谓:“长松大椿, 子所自有,余何以寿子?”盛立庭下,饮泣哀咽,若不自胜。余 怪骇之。拭涕言曰:“余哭吾母也。世生匝岁,痘发炽然,累累 著面目,瞳如覆盂。母日夜舐吮,一目复开,见日月光,不至懵 懵作死人者,皆吾母涕唾余也。母亡矣, 虽有目,视之不见矣, 世何以报吾母?公能言,怜而志其痛,世死且不朽,何以寿为? “余蹙然许之。 一天他和我在斋中吃饭,这一年正是他六十岁出生的那一年,我 跟他开玩笑说:“(那些)高大的松树椿树(之类的贺寿画),是你自 己就有的东西,我拿什么来为你祝寿呢?”盛世立在院子中,悲痛呜 咽,好像无法承受。我感到奇怪而害怕。(盛世)擦着眼泪说:“我 哭我的母亲啊。我出生刚满一岁,痘症发作迅猛,面孔眼部,接连成 串的,到处都是,眼睛肿得像倒扣的盂。我母亲日夜为我舔吮,一只 眼睛才重新睁开,能见到日月之光,不至于糊里糊涂地成为死人,都 是我母亲舔舐我的结果啊。(现在我的)母亲去世了,我虽然有眼睛, 但已看不见(母亲)了,我能用什么来报答我的母亲呢?您能写文章, 怜惜我而写下我的痛苦,我即使死了也会因你的文字而不朽,哪里 用得着为我祝寿呢?”我局促不安,答应了他。
B.文章作者也是知画识画的行家,他同情盛溪绿的身世,欣赏其
人品与画艺,而且在绘画上也曾指点过盛溪绿。
C.盛溪绿周岁那年,生痘,病情严重,眼睛肿得都没法睁开,全
靠母亲舔舐才又见光明,因此他十分感激母亲。
D.盛溪绿的祖父去世后,父亲不问生计,家道日渐消落。父母去
世后,他因与邻家结怨,无奈由安溪迁居塘西。
③ 在那里荡漾
④ 喷水池里的微波
⑤ 远处枝叶扶疏的桂树 ⑥ 轻逸而静寂
⑦ 烘出淡灰的影
A. ④②⑥⑤⑦①③ B. ⑤②⑦⑥⑦①③
C. ⑤①⑦④②③⑥ D. ④①③⑦⑤②⑥
【答案】B
“桂树”“承载”“影子”“轻逸”,写月下桂树;
“微波” “泛” “荡漾”,写月下池水。
4. 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 A.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B.送到江头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C.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D.蓑笠双童傍酒船,湖山相引到房前。
2.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 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
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
③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 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
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古代诗歌鉴赏 (11分)
送客还江东 韩翃hóng
送客还江东 韩翃hóng 还家不落春风后,数日应沽越人酒。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 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把手闲歌香橘下,空山一望鹧鸪飞。 【注】鹧鸪,鸟名。《异物记》曰:“其志怀南,不北徂也。”《本草纲目》 记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闲歌:是古时吹笙与歌唱相交替的一种礼制。
【答案】C A项“归家”与画面人物的朝向相反。 B项应是成人之间的相送,与画中儿童扶着老者不符。 C项儿童扶老翁上船,与画面相符, D项“蓑笠双童”相互牵拉着走向房屋,与画面不符。
文言文阅读 (20分)
盛溪绿生志 胡胤嘉
1.吾乡吕水山先生,通博异才,微及艺事, 率尔 造极。书法精劲,画无尘埃气。余尝得其所写 《双柑图》,枝叶扶映,生气可摘。性好奖成人 材,凡有片长,引接不倦。 我家乡的吕水山先生,通达渊博,才能特出,稍 一接触艺术之事,很快就能达到最高境界。书法 精妙遒劲,绘画没有尘俗之气。我曾经得到他所 画的《双柑图》,枝叶交映,栩栩如生(生动的样 子),好像可以摘下来一般。他性喜助人成材,凡 有微小的长处,推荐提拔不感到厌倦。
①归家之速; ②美景衬托; ③居家之乐; ④人情之美。 【评分细则】 ①归家之速 或 归家的速度、急迫的心情; ②美景衬托 或 美景、乐景、还乡的时节、乡村景色; ③居家之乐 或 穿新衣的场面、饮酒的活动等; ④邻里之美 或 和睦的邻里关系、和谐的人情关系、人际交往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尔造极 造:到达
B.键户临染
键:钥匙
C.务期必济
济:帮助
D.无不心摹手追 追:模仿
【答案】B(闩门,动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盛溪绿得到吕水山的指点后,画技进步神速,模仿谁就像谁,
但不足的是那时他的画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8.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盛溪绿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4分)
①有天赋,悟性好; ②得到名家指点; ③博采众长; ④努力学习。
【评分细则】
①有天赋,悟性好;聪明;天资聪颖。 ②得到名家指点;得到高人(名师、大家、吕水 山先生)指点。 ③博采众长;广泛学习前辈名笔。 ④努力学习;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等。
心里折服于先生,就随口答应:“好!”(盛世)关上门临摹,三天
后才画成功。吕先生笑着说:“你是可教之人啊。”于是和他说山
水的去就曲折、草木舒结芊绵的道理。盛世恍然大悟,作画的笔
法顿时有了进步。从此,模仿东村就没有不像东村的,模仿微仲
就没有不像微仲的。只要他自己构思一个布局,自己想出一个画
意,就也是他盛溪绿的画而已。
率尔:急遽貌。“ 子路率尔而对。”
2.盛世者,安溪人也,避仇居先生前庑下。盛固工写照及神仪佛像,
以糊齿颊。先生谛视之,殊有思理。一日,悬子昭《四时图》于堂,
促盛至曰:“子能捉笔乎?”盛素有胆智,又心屈服先生,逐漫应日:
“诺!”键户临染,三日始成。先生掀髯(掀髯:笑时启口张须貌;
激动貌。 )曰:“子可教也!”遂与语山水去就曲折、草木舒结芊
A.①醉翁亭 ② 岳阳楼 ③ 鹳雀楼 ④ 蓬莱阁 B.①兰亭 ② 黄鹤楼 ③ 鹳雀楼 ④ 滕王阁 C.①醉翁亭 ② 黄鹤楼 ③ 天一阁 ④ 滕王阁 D.①兰亭 ② 岳阳楼 ③ 天一阁 ④ 蓬莱阁
【答案】B ①对联与《兰亭集序》中有“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 觞曲水,列坐其次”“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句子内 容相符; ②对联写的是湖北武汉市内长江边蛇山上的黄鹤楼。湖北是古代的 楚国,故有“三楚”之称。古人常用“白云黄鹤”指黄鹤楼,又有 “黄鹤楼上吹玉笛”的诗句,黄鹤楼位于汉水汇入长江的地方,故说 “二水”,长江和汉水又各有无数支流,所以说“百川支派”。长江 后浪推前浪,从古到今,自然是“古今无尽大江流”了。
绵之致。盛大悟,笔法顿上。由是摩东村无不东村矣,摹徵仲无不
徵仲矣。第其自布一局,自出一意,则亦为其溪绿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