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

源造成的水体污染,具体为: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农 田、村镇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 灌溉、排污的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壤中流、排水和 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河流、湖泊、 水库、海湾)所引起的污染。
19
农业面源污染源
① 农田过量使用化肥引起的氮、磷流失; ② 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③ 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降雨时产生的径流污染; ④ 农村养殖废弃物的污染; ⑤ 农业固废污染; ⑥ 农村道路、庭院陆地等在降雨时产生的地表径流; ⑦ 大气的干湿沉降所产生的氮、磷污染; ⑧ 水域污染底泥的污染物缓慢释放。
25
报告内容
一、农业资源和生产废弃物 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6
报告内容
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化肥污染防治 (二)农药污染防治 (三)农业污水防治 (四)畜禽粪便污染防治 (五)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 (六)作物秸秆污染防治 (七)农膜污染的防治
27
1、化肥污染
0
2.2 2.7
2.7
2.2 1.7
10000
20000
2010年8月TN分布 1.7
30000
40000
50000
3 .9 3 .8 3 .7 3 .6 3 .5 3 .4 3 .3 3 .2 3 .1 3 2 .9 2 .8 2 .7 2 .6 2 .5 2 .4 2 .3 2 .2 2 .1 2 1 .9 1 .8 1 .7 1 .6 1 .5 1 .4 1 .3 1 .2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的某个或多个环境要素发生变化, 破坏了自然生态的相对平衡,使人群或生物种群受到威 胁或损害的现象。 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除现 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水 灾、旱灾、地震、台风、冰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 流、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每年都有发生。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
1
报告内容
一、农业资源和生产废弃物
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
农业资源概念
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 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 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 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 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 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
水资源严重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25%,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占中国人口1/2,也 是粮食主产区的北方人均水资源只有900m3,属于重度 缺水。中国降水量南北分布严重不均,且年际变异大。 占粮食播种总面积55%的重要农业区,水资源只占中国 总量的14.4%。而且旱灾频繁,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易造成涝灾。
22
农业面源污染特点
不易监测性:由于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者,在给定的区域内 它们的排放是相互交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 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 者的排放量。
23
农业面源污染的表现
农田种植、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 源头。
24
(四)自然灾害频繁
29
农田源—化肥使用量大
1、化肥污染
粮食总产(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粮食总产(亿吨)
粮食总产(亿吨) 粮食总产(亿吨)
化肥用量(千万吨) 农膜用量/农药用量(万吨)
7
290
6 270 250
10
粮食需求
9
8
5 230 210
4 190 170
3 150
粮食产量
6000 180 5000
7
6
化肥用量
37
2、化肥污染防治
测土配方施肥
38
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
2、化肥污染防治 测土配方施肥即平衡施肥,是依据作物需肥规律、 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 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 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相应科学施用方法的施肥技 术。
39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 己确定的植物必需的16个营养元素: • 碳(C)、氢(H)、氧(O) • 氮(N)、磷(P)、钾(K) • 钙(Ca)、镁(Mg)、硫(S) • 铁(Fe)、硼(B)、锰(Mn)、铜(Cu)、
34
2、化肥污染防治
(2)健全行政法规 鉴于中国目前尚没有规范的标准和法规,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控制农产品肥料质量、监测体 系和施肥技术体系,健全行政法规包括制定施肥管理(包括施肥 品种与限量等) 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实现肥料资源总 量控制和地区间合理配置,形成农业污染物的合理处置模式。
8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由于 人口压力大、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等原因,造 成了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 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居民的环境安全及健康安全。 中国当前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9
(一)农业资源问题突出
1、水资源严重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的物质基础。
5
农业生产废弃物
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业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放的废弃 物的总称。 主要污染源包括:农作物秸秆 、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废旧农 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 ,等。
6
报告内容
一、农业资源和生产废弃物 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7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生态环境是相对农业生产来说的生态环境,是指在 农业和农村空间范围内,农业生产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农业生产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 的相互作用关系。
肥料的作用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在农业生产中主要起补 充流失养分、改善土壤性质、调节养分平衡和提高土壤肥 力在作用。
28
常用肥料分类
氮肥
1、化肥污染
肥料
磷肥 化学肥料
钾肥
控、缓释肥
复合肥料
有机肥料:如厩肥、人粪尿、绿肥等。
生物肥料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肥料种类丰富,可以说是丰富充足的肥料 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60000
巢湖不同源的污染物流失量
污染源 畜禽养殖 居民生活 农田径流
总量
COD (t/a) 51356.07 140681.38 1768.79 193806.24
TN (t/a) 10124.56 16520.38 13560.76 40205.70
TP (t/a)
3904.14
1832.73
1937.13 7674.1030
35
2、化肥污染防治
(3)实行环保补偿或奖励政策 例如鼓励农民减少氮肥,以及从事与此有关的综合经营项目。 对于为环保而做贡献的行为或农业损失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 奖励,以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行动中去。
36
2、化肥污染防治
(4)推进平衡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包括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平衡、氮磷钾大量元素间的 平衡、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平衡、控缓释肥料与速效肥料的 平衡等。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第一, 因土、因作物施肥,提高肥 料的利用率;第二,优化氮、磷、钾肥和有机肥之间的比例, 适当增加钾肥和有机肥的比重。第三,选用化肥新品种,如复 合肥和长效肥。
种植业
71.04
3.69
畜禽养殖业
705.98 45.75
9.16
980.03 2323.95
水产养殖业 合计
12.67 718.65
2.15 118.94
0.41 13.26
24.62 1004.65
50.15 2374.1
¤从统计结果看,比较突出的是养殖业污染的问题。其COD、 TN和TP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
17
(二)土壤退化严重
土壤侵蚀退化占总退化面积的84%,是造成土壤退化的 最主要原因之一; 就退化等级来看,土壤退化以中度、严重和极严重退化 为主; 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的不合理利用(56%)和森林的破坏 (28%) 。
18
(三)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农业面源污染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面源污染,是指分散的污染
5
灌溉面积
农膜用量
4
2 130 110
1 90 70
0 50
160 4000 140
3000 120
100 2000
80 1000 60
农药用量
3
2
粮食面积
1
0
1961
1967
194073
01979 1978
1985
1984
199119901 Nhomakorabea971996
2003
2002
2009
2008
2015 2014
国外氮肥平均利用率55%; 1998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氮、磷、钾利用率分别
为30%-35%、 15%-20%和35%-50%,化肥利用率呈下降趋势。 33
2、化肥污染防治
(1)强化环保意识 目前,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面源污染中氮磷对土壤环境和人 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 因此,应进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让群众意识化肥污染的严 重性和防治的必要性,鼓励农民多使用绿肥和农家肥。调动广 大公民参与到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行动中。
10
2010年中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
全国量 总农业 总工业 总生活
COD (万吨)
TN (万吨)
TP (万吨)
铜(吨)
锌(吨)
氨氮 (万吨)
石油类 (万吨)
挥发酚 (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