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鸡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鸡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鸡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作者:高连坤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10期
摘要鸡最常见危害性大的传染性疫病主要有:鸡新城病(鸡瘟),禽霍乱,禽流感
(H1N5病毒是人畜共患传染病),马立克氏,法氏囊,白痢,鸡痘等,鸡病一旦发生,治疗起来往往很不理想,关键是要做好平时的预防,防、治兼顾,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笔者结合工作简单介几种绍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状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鸡常疾病预防措施
1 鸡新城疫: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俗称“五州鸡瘟”,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冬、春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发病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下痢水泻,发病快,死亡率高,病理表现为:急性:突然发病死产,多见于流行初期。

亚急性: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呆滞昏睡,羽毛松乱,冠肉髯暗红色,踱行或瘫,张口伸颈,呼吸困难,喉部发出“咕噜”声。

口流粘液,嗦胀,下痢黄绿灰稀粪,慢性:行走不便,小能站立,头侧向一边旋转后仰,扭曲、转圈,后退等症状,病程10d以上,多数归于死亡,少数耐过病期存活,但遗留下神经症状。

鸡病一旦发生,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可用鸡新城疫I系疫苗大剂量喷雾,能有效地进行防治。

喷雾时要注意鸡的密度要大,雾滴要小,门窗封闭要严;喷后闷半小时,一般24h症状减轻。

病情不见好转的再注射抗体
0.5ml-1ml,3d-4d即可见效。

产蛋下降综合征用蜂安乳合剂治疗5d-7d即愈,一般每次用更年安1片、人参蜂王浆1ml、奶粉5g,治愈率可达99%。

2 禽霍乱:比较普遍的家禽传染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疾病。

3-4月龄的鸡和成年鸡易感染。

多发生在阴雨连绵,鸡群体质下降时。

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

主要发病特征为败血症,剧烈下痢,急性:发病快.死亡率高,多数突然死亡;慢性:病例表现为肉髯水肿及关节炎跛行,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绵颈闭眼,腹泻灰黄白绿色稀粪,呼吸困难,冠青紫,口流粘液,夏秋季潮湿环境易发病,病程长者达数月不死,带菌鸡成为病源传播者,污染环境。

具体治疗办法如下:
2.1 磺胺喹嗯啉(SQ)混饲浓度为0.1%。

连喂2-3d,间隔3d后,再用0.05%浓度混饲
2d,停3d,再喂2d。

2.2 磺胺嘧啶(SI)或磺胺二甲基嘧啶(SM2)混饲浓度为0.3%-0.4%,连用3d;混水浓度0.1%-0.2%,连用3d。

2.3 敌菌净,每次每千克体重30mg,每天2次,连用不超过5d。

在使用磺胺药物时一定要注意混匀,防止发生药物中毒。

产蛋鸡不要用,因能引起产蛋下降。

A型流感病毒属正粘病
毒,分A、B、C 3型,根据血凝素和神经胺酸酶分为HA、NA亚型,根据致病强弱可以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不致病性3种;病毒对乙醚、高温、紫外线敏感。

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应严格封锁,就地扑杀焚烧场内全部鸡群、对场地、鸡舍、设备、衣物等严格消毒。

消毒药物可选用5%过氧乙酸、2%次氯酸钠,以及甲醛及火焰消毒。

经彻底消毒2个月后。

可引进血清学阴性的鸡饲养,如其血清学反应持续力阴性时,方可解除封锁。

3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种恶性-肿瘤性传染病。

传染源为病鸡和带毒鸡(感染马立克病的鸡,大部分为终生带毒),其脱落的羽毛囊上皮、皮屑和鸡舍中的灰尘是主要传染源。

此外,病鸡和带毒鸡的分泌物、排泄物也极具传染性。

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一旦侵入易感鸡群,其感染率几乎可达100%。

本病发生与鸡年龄有关,年龄越轻.易感性越高,因此,10日龄雏鸡最易感。

本病多发于5-8日龄的鸡,发病高峰多在12-20周龄之间。

根据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有时也会混合发生。

神经型: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平衡失调。

特征是腿瘸、麻痹或瘫痪,形成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后方,辟叉姿势翅膀麻痹下垂(俗称穿大褂)。

颈部麻痹致使头颈歪斜,嗉囊因麻痹而松驰下垂(俗称大嗉鼓)。

剖检可见受害神经肿胀变粗,常发生于坐骨神经、颈部迷走神经、臂神经丛、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神经丛,神经纤维横纹消失,呈灰白或黄白色。

内脏型:主要表现为精神呆纯,羽毛松乱,缩颈蹲在墙角下,皮肤苍白贫血。

常侵害幼龄鸡,死亡率高。

剖检可见内脏器官有灰白色的淋巴细胞性肿瘤。

常见于性腺(尤其是卵巢),其次是肾、脾、心、肝、肺、胰、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等器官组织。

眼型:主要侵害虹膜,单侧或双眼发病,使瞳孔的虹膜缩小,形成“鱼眼”、“珍珠眼”,视力减退失明。

可见虹膜增生退色,呈混浊的淡灰色(俗称灰跟或银眼)。

瞳孔收缩,边缘不整呈锯齿状。

皮肤型:以皮肤毛囊形成小结节或肿瘤为特征。

最初见于颈部及两翅皮肤,以后遍及全身皮肤,出现小米粒或蚕豆大小的瘤状物。

预防措施:马立克氏病毒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而且传播快、距离远、初生雏鸡感染率100%。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毒性呼吸道和泌尿及生殖道疾病。

尤其在春季初期气温寒冷多变季节发病,各日龄的鸡均可发病,但以雏鸡危害最为严重,主要感染在0-30日龄之鸡。

呼吸型:发病较突然,食欲废绝,羽毛松乱,体温升高,怕冷扎堆。

病鸡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喷嚏.甩头,有呼吸道的罗音,鼻窦肿胀,流粘液性的鼻液,流泪。

发病前无明显的症状.只有少量的呼吸道反应,之后症状消失,一周后呼吸道症状迅速波及全群。

肉眼可见其结膜炎,鼻窦和气管的粘液增多,气囊混浊程度不一,预防措施: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环境条件.减少鸡群应激反应,重视加强免疫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结论:具体来说,鸡病的种类是很多的,对鸡的病毒性传染病和部分细菌性传染病,要按免疫程序防疫,做到免疫程序化、疫情检测制度化。

鸡病一旦发生,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在平时的饲养中要以防为主,而一旦得病,治疗起来往往效果不很理想的,甚至得不偿失。

要从平时做起,注重饲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养防结合,防重于治。

这样才能获得应有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刘成平. 浅谈蛋鸡冬春季冷应激处理措施[J]. 中国畜禽种业. 2015(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