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夜莺的歌声说课稿范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夜莺的歌声》说课稿范文1说教材:《夜莺的歌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叙述,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婉转的歌声。
说教学目标:《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均取材于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高贵品质,都会使人们深受教育和感染。
而该单元的重点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先辈革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中受到熏陶感染。
技能目标: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重难点:重点: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难点: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教具准备:多煤体课件说教法学法:本堂课我采用自主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由半扶到完全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体会文章内涵,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运用方法分析文章。
形成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说教学流程: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授之以渔,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最终达到自己用方法去学。
特制定如下教学流程:导入:第七单元的课文,有的赞颂了红军队伍中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有的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一段经历,有的描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
他们的光辉业绩,崇高品格,使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发。
通过前三篇的学习,我们要学会阅读的方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及作者的写作顺序。
学会自学方法.初读,学字词;再读,知结构;细读,明中心;精读,表情感。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学习第四篇课文,首先我们来听一段很好听的声音,大家仔细听一听,是谁在唱歌?(介绍夜莺)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婉转悠扬。
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夜莺婉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
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夜莺的歌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
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通过预习,谁说说夜莺指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
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
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
)介绍背景:这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
1944年,苏联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一.初读,学字词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运用自学方法来学习课文,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
略读课上,要更注重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读书方法在略读课文中的运用。
)二.再读,知结构;跳读课文,思考: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记叙的?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你读懂了什么?(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快速浏览等。
用这两个问题突破了难点。
)三.细读,明中心;小组读,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提示:1、小孩回答法国兵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2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体会到什么?3、游击队员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什么?(请抓住语句体会)(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
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四.精读,表情感。
1、大家想一想,面对凶恶的敌人,孩子为什么能够应变自如,毫无惧色?2、同桌互相读,思考:为什么题目要叫《夜莺的歌声》?3、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
)五、拓展,运用方法。
其实,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像小夜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篇同样名为《夜莺的歌声》的文章。
大家仔细读一读,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想想文中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读完后你想说些什么?(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六、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光在苏联,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爱国的小英雄的存在,大家请看:文中的小童同样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那么同学们,大家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呢?作业:请大家下课后搜集更多的这样的故事。
积累下来。
联系自己,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搜集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写读后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板书设计:1、抓住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一目了然。
2、更容易理解课文重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夜莺的歌声》说课稿范文2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
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
由于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条理清楚,学生容易把握,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我就考虑开展探究性阅读,并且通过抓住重点句子,充分朗读来培养学生的悟性,显现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教师首先回顾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此基础上快速浏览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主要事件,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二、以读促悟,重点探究在课文中找到思考题的答案: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么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⑶在给敌人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⑷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三、总结全文我设计两道小题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之,本课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议、悟为主要手段,并穿插说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与体会一、以读促悟,深究感悟“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好洒不品不知其味,好书不读不知其妙,好的朗读可以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化文境为心境.使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文本,走近角色,亲历小英雄与敌人的不同形象,自然受到爱国情感熏陶.在教学实践中我立争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在读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获取最丰富的营养.我想读完后,学生这样的感受不能不说是对文本一种新的诠释.这样入情入境地读是必要的.二、以读引思,迁移运用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写了小夜莺的很多的语言和动作,但是对小夜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却很少,因此我就设计了很多小夜莺的心里想法让学生去想象发挥。
比如在第一句里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他停下来,会想些什么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真的完全忘了吗?(没有)所以课文中一个词用的特别好(好象)好象忘了,其实他不但没有忘,而且在思考着……留给学生补白。
学生们都说得很好,很有自己的见解。
但是我并没有发现举手的总是这么几个人。
也就是大部分人对问题的答案还是不知道的。
特别是中等生,他们没有了发挥的余地。
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节奏太快了,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
只有个别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在紧紧地跟着我的思路走,其他学生或多或少都落下来了。
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点死气沉沉。
三、回归主旨,深化感情总之,本课以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为重点,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
但是整堂课下来,学生感悟到的和体会到的不够深。
可能这篇课文让四年级的孩子去体会和感受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再次我的引导和提问方式可能不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思考的过程也太短,因此出现了发言少,甚至没人发言的情况,对我的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些都需要好好去反思和改进的。
但是,归结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慢慢去体会和磨练出来的,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夜莺的歌声》说课稿范文3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